【2月5日】
饬教导师第三团开赴东莞。
傍晚,往平冈测定墓向毕,〔祝曰:“甚望诸烈士子孙,奕叶皆能革命,以缵前绪于无穷也。”〕巡视病院,见病生呻吟,因叹:“触目非部下棺材,即同志呻吟苦状,焉得不为之心摧?”
读者此时务必想及迄至1925年年底,蒋介石仍是经常与黄埔(1926年后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师生接触。他一向出入战场,也亲对教导团士兵训话。在很多场合中,他一再鼓吹革命军人抱必死之决心。有时亲劝士兵之参加敢死队者将奖金寄汇回家。在多次训话中,他提到历次战役阵亡者姓名。在《军校第三期同学录》的序里他写出:“而驱我同志就死难者中正也。”1926年1月13日他向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改良士兵经济生活案”内有下开文句:“当兵者处处皆有死机,非为求生,岂为求死?其所以舍生而求死者,亦即由死而求生也。”更有这次他在日记里写出:“触目非部下棺材,即同志苦状,焉得不为之心摧?”所以在种种情形之下他对部下学生和所属将士,或死或生,不能全无责任感。
【2月7日】
上午十一时,季山嘉(顾问)就谈政局与军队组织,语多讽刺,又若甚疑惧吾者。因喟然曰:“今之中国社会与空气,无怪其以土耳其为殷鉴,并鄙中国军人尽为贪劣者也。呜呼,国家若此,军人如彼,〔感触现象〕,能不深用汗颜耶。”
自惧习成军阀,急思解除军职,(心甚决心也)。
苏联顾问鲍罗廷于2月4日到北方去后,换上來的季山嘉,“语多讽刺”又好像对蒋介石有所疑惧。蒋认为对方是以土耳其为殷鉴,鄙视贪劣成性的中国军人。蒋担心自己也要沦为让人看不起的“军阀”,所以决意“解除军职”。
这一决定,亦是2月1日被任命“国民革命军总监”时所虑及的进一步明朗化。
蒋介石同季山嘉相处虽无几日,之间关系却闹得很僵。本欲北伐的蒋介石,却被迎头泼了冷水,季山嘉反而建议蒋介石由海路运兵到北方去支援冯玉祥的国民军。蒋介石说季山嘉的这个建议是“儿戏欺人之谈”,是“根本打消北伐之毒计”。接着,季山嘉又劝蒋到北方去帮助冯玉祥练兵,这就更加激怒了蒋介石。
【2月8日】
表示不就军监职。
下午,视阵亡将士墓工程。
蒋介石本希望苏联对中国革命的援助,只以广东政府为中心。如今苏联和中共不但在北方又支持了一个冯玉祥,并十分重视国民军的实力,还要自己去为冯玉祥效力。于是蒋介石认为这是在设法要他离开广州,是有意在排挤他。
【2月9日】
下午,呈请辞军事委员会委员及广州卫戍司令职,愿任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及校长,并拟通电稿。
批阅中央军校章程。
蒋介石因对于内部不统一感到危惧,乃于2月8日,郑重“表示不就军监职”。今日下午,再次呈请辞卸“军事委员会委员”及“广州卫戍司令”两职,愿专任军官学校校务。但由于汪精卫沒有明确的答复,以致辞职问題悬而未决。
蒋介石原以为用辞职和通电相威胁,一定会受到挽留,这样就可以提条件,讨价还价了。不料汪精卫对蒋介石的辞职既不批准,又不挽留,使蒋陷于尴尬的境地。
【2月11日】
深念处境屯厄,非积极进行,冲破难关,不能再谈革命,否则消极下去,减轻责任,以为下野地步。然卫党救国,固应忍辱负重,不即不离,且前且却,夫岂革命者之行动耶。思索半日,仍主固执道义,贯彻初衷耳。
苏俄同事疑忌我、侮弄我,或非其本怀,然亦何为而然,唯有以诚格之。
蒋介石对苏联顾问季山嘉耿耿于怀。现在他认为季山嘉劝他从海路运兵和到北方帮助国民军练兵,不仅是对自己的不支持,简直就是对自己的疑忌与侮弄!同时,蒋介石还发现,在这个问題上,汪精卫也表示赞同。蒋认准季山嘉之所以明目张胆地与自己作对,是汪在后面给他撑腰,是他俩联合起來要整走自己。这样,自己在军事上势必将丧失主动权。只有一个办法:“缓兵之计”、“以诚格之”,看看动静,再图他谋。
【2月12日】
上午,登长洲第一峰升旗山,海天寥廓,眼界一空,然郁志终未舒也。
曰:“力子语予,季新以未得复怏甚,自觉固执太过,使人难堪,而启嫌怨,又接其一讯,令余读之感动。”
阴历岁除,在要塞部寓楼祭祖毕,凝思良久,似有会悟。
“郁志终未舒”与上书26日登白云山巅,“骋怀四眺,犹不能稍解郁衷”,同为一意。
附汪兆铭函
介弟同志台鉴:日前东臣电话,云弟辞卫戍司令职,昨晤择生,并云己见辞职明文,甚为惶惑。事前兄未闻弟说一字,今请约定以后弟无论辞何职,乞先明以告我。因兄糊涂,致弟办事困难,则兄必不吝改过;如发见困难,咎不由兄,则当谋共同解决;如无可解决,则当共同引退。否则兄亦可自由辞职,不先取得弟之同意矣。务乞赐复为荷。此上。敬请近安。兄兆铭谨启。14日晨,当來黄埔面晤一切,唯须先复数行,庶几今夜能睡也。又及。
【2月13日】
今日已是十五年最后一天,范围扩大责任加重。当务纠纷说不出记不下的痛苦日多一日,所以闻之革命怪现状至堪悲愕。大海茫茫,何时能达彼岸?总理期我事业,父母生我意义,果为何知?每一念及,唯有莫怠莫荒,不屈不挠,奋斗力前,毋负党国,如是而已矣。
诣校,见学生惰慢失仪,心懑残甚,遽加训斥,并重申敬礼令。
“当务纠纷”使他蒋介石“说不出记不下”“痛苦日多一日”对他所向往之途,直觉“大海茫茫”,不知“何时能达彼岸”?这依然“郁志终未舒”的哀叹。
附蒋介石诣校重申敬礼令
本校军纪风纪,废弛至不可言状,见之辄为心痛。服装不整,仪联颓唐,几不成其为军人,甚至学生对官长瞠目相视,藐若无人,不复知军中有礼节有纪律矣。至下级官长对上级官长,轻慢更甚,所谓上行下效者此也,故纪律之坏,必自官长始。凡遇下级不敬礼者,以为强人敬礼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