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
上午,主军校总理纪念周,讲明举行此纪念意义。
呈请任命刘效龙为入伍生第三团参谋长,该团第一营营长陈复兼团附。
孙科由沪返,下午,來谈团结本党办法。坚决主张西山会议案不提出于此次大会,或竟保留至第三次大会再决也。
对第三期学生临别讲话,解释生活与生命的意义。
1月11日孙科从上海來到广州参加二全大会,下午蒋介石就找孙科谈“团结本党办法”,实际是设法帮助右派抵制大会对西山会议分子的制裁。蒋介石是根本不赞成处分西山会议分子的,开始他主张“西山会议案不提于此次大会,或竟保留至第三次大会再决”,先将这个问題搁置起來,等时过境迁,不了了之。可惜西山会议影响太大,与会代表不可能不闻不问。迫于形势,蒋介石阻挠不成,便设法减轻对这些右派分子的处分。当大会正式讨论制裁西山会议分子提案时,蒋介石利用汪精卫出面,以第一军及黄埔军校代表的名义,首先对“弹劾西山会议案”提出修改建议,主张只开除邹鲁、谢持两人的党籍。林森、张继、居正、沈定一、石青阳、茅祖权、付汝霖、石瑛、覃振、邵元仲等人,只给予书面警告,叶楚沧只免除上海民国日报总编职务。戴季陶训令处分,但仍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其他重要右派人物如孙科、吴稚晖等,完全未受任何处分。并且还要其他参与西山会议的右派“都回來”。
从宽处分西山会议分子的修正案,完全是由蒋介石一手炮制,由汪精卫出面,迫使大会通过的。蒋介石建议从宽处分右派,还打着孙中山的旗号,他说这个从宽的主张是“以总理之心,设想总理还在”而提出來的。其实这是对右派的妥协,为多数西山会议派分子开脱罪责。可是这时右派分子正在上海筹备他们自己的“二全大会”來和广州的国民党中央唱对台戏,同时右派分子通过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看到了中共的让步,汪精卫的软弱和蒋介石的逐步得势与向右转,于是右派分子更坚定了“联蒋倒汪”的策略,并加紧了对广东革命政权的分化破坏活动。
附蒋介石对第三期学生临别讲话节录
在本校一年当中,本校长对于各同学不能照预定的教育方针,常常亲自指导,不能使各位得到充分的学问,这是自己责任上觉得很抱歉的。本校已办过两次毕业,第一期学生可说由我个人亲自指导出來的多,其中虽不能完全照预定计划做到,但只在精神上说,差不多有十分之八,做到原來的希望了。到了第二期学生时代,因有东征之役,驱逐杨、刘之役,就不能专心一志,如教育第一期学生一样,我已是很抱愧了。现在第三期学生快毕业了,无论精神上、学术上,都觉得不能照本來的希望切实做到,深怕各位出校之后,到各军队里,或到社会上服务,不能完全做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现在各位差不多就要离校,与我见面的机会更少了,所以这几天中,抽出若干时间和大家讲讲,请留意记着,并且实实在在照我所讲的话去做。一、二、三各期同学的工作比较起來,第二、第三期差不多,如出征东江、驱逐杨、刘都参加的,第三期同学虽未全数参加战斗工作,但是经过杨、刘之役、沙基惨案这二次奋斗,在事实上有很大的价值,在历史上有很大的光荣,所得的各种经验学问,比较在书本上、操场上所学得的,更加切实些。这是很不容易得的机会,不好当作极平常一回事,反将自己经历过的宝贵而光荣的历史不牢牢记着。其余在各舰上,或要塞上,作种种勤务警戒的工作,事实上亦可得到许多经验和学问,所以第三期同学对于各种学科,虽不能完全依照计划去做,而实际的工作却比旁的军官学校两年、三年毕业的好多了。各位关于自己在校的历史,要从头回想,未进本校之前做过了什么事,进了本校之后又做过什么事;未进本校之前我的思想怎样,习惯怎样,行动怎样,进了本校之后我的思想怎样,习惯怎样,行动怎样。现在一点一点笔记下來,五年十年之后,拿來比较印证,于人生有很大的关系,很大的趣味。所以我说各位学生未进本校之前,是一个人,既进本校之后,另外又是一个人了。别说五年十年之后,就是现在闲暇时候,能拿出笔记來看看,也是很发警悟的。如果自己的思想、习惯、行动有不对的地方,就要在事实上改正,若是得过且过,苟且敷衍,不但枉过了从前辛辛苦苦的生活,而且做人沒有根据,沒有把握,甚至潦倒一生,这就不对了。以下再讲我们怎样做人,怎样能尽我们做人的责任。我们人生最要紧的就是人生的“生”字,分析开來,有二大别:一曰生命,一曰生活。生活的目的究竟是怎样呢?如果一个人的生活,只管他自己个人生活,而不问团体的生活怎样,全人类的生活怎样,这是一般动物的生活,不是人的生活。所谓人的生活,是要以增进全体人类的生活为目的的。讲到我们个人的生命,今天死或是明天死,是不知道的,像第一、二、三各期学生,已死了不少,东江之役,沙基之役,杨刘之役,死了许多同学,我们要是不明白生命的意义,就是为奋斗而死,也要觉得冤枉。我相信已死的同学都明白我这话,并且都是很快活的,因为我们的生命不是片段的,而是继续的。比方总理死了,而我们不死,总理的事业仍旧有人继续下去,这就是总理的生命不死。比方我死了,而你们大家不死,我的事业有人继起,那就是我的生命不死。大家能明白这点,生死念头就可打破,并且要知道我们做人,就要做个气节,若被人压迫,受尽种种痛苦,种种耻辱,而不自振作,这样就算你活到一百岁,对于国家、人类有什么益处?倘若我们死后对于本党及人类能有益处,立即去死,也可以的。所以古人云:“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又云“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我们的死,只要有光荣,只要重如泰山,那就随便什么时候可以死的。……为什么人才这样缺乏,要知时代不同了。因为从前的陆军学校,如保定、云南各处军官学校的学生,学问很好的,固然是很多,但是明白现在时代的趋势,及了解现代政治经济及革命主义的人,就很少了,因此本校毕业学生更要努力用功,來为革命使用,革命才有希望。……第三期同学的责任很大,因为这期学生不毕业,军队、学校的官长就无法补充,亦就无法整顿。将來分发各队各部处去见习,总要真心实力的去做事,要革学校和各军队窳败的命,不要学不好的榜样。现在军队里习惯、行动渐渐变坏了,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