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章 武帝新政(二)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9.窦婴为相:汉武帝钦眯 新政栋梁

    壮志凌云,蓝图在手,汉武帝一即位就迫不及待地起用了两位重量级人物:窦婴为相,田蚡太尉。窦婴何人?窦太后的亲侄子,废太子刘荣的太傅,曾经的反对党窦婴。一有政见不合,两次甩手不干,这位景帝朝出了名的“问题功臣”,何以位极人臣?窦婴为相的背后深藏着怎样的隐情?

    【阴差阳错上青云】

    建元元年(前140)夏六月,丞相卫绾因病免职。丞相魏其侯窦婴、太尉武安侯田蚡,这一对老少组合应运而生。

    前朝一刺头,今朝为丞相一。是什么让窦婴的命运出现惊天***?

    第一,田蚡运作。窦婴老来转运,恰恰最该感谢他的竞争对手田蚡。窦婴与田蚡,两代外戚;窦婴是窦太后(武帝祖母)的侄子,田蚡是王太后(武帝之母)王姑的弟弟。田蚡在姐姐王太后上位后,就垂涎丞相之位。卫绾罢免,丞相空缺,田蚡更是摩拳擦掌,志在必得。但是,一个门客给他提了个醒:窦婴辈分比你高,资历比你老,出道时间早,战功赫赫,德高望重,硬件软件都胜过你。就算皇上拜你为相,你也最好主动谦让。窦婴做了丞相,你肯定是太尉;二者官阶相等,你并不吃亏,还落得“让贤”美名,何乐而不为?

    田蚡一番天人交战,理智战胜了感情;决定听取门客的建议。

    由蚡向姐姐王太后吐露心事,一向聪明过人的太后马上把田蚡的想法作为个人的意见,告知儿子汉武帝。这样一来,喜欢耍“大牌”的窦婴真成了“大牌”。

    第二,窦婴尊儒。我们知道,汉武帝一继位就确定了基本国策:“独尊儒术”。窦婴恰恰“好儒”。如此,心比天高的少主武帝和使气任性的老臣窦相,因为共同的信仰,走到了一起,协力打造帝国巨轮,破浪远行。(上雅向儒术,婴、蚡俱好儒。)

    翻开《史记》,自大汉开国到文景之治,出人朝堂的功臣良将,都在刻意规避一个背景:外戚。偏偏武帝一朝,丞相、太尉都是外戚。独断专行的汉武帝能百分之百地信任窦婴吗?朝堂上下就没有更合适的人选吗?

    第三,相才匱乏。谁堪任帝国股肱,一代良相?斯人难觅!武帝实在头疼。刘邦临终时,吕后曾连连发问:陛下百岁后,萧相国若死,由谁来接替呢?刘邦说曹参。曹参之后是谁?刘邦说:王陵可以在曹参之后接任,但王陵智谋不足,可以由陈平辅佐。陈平虽然有智谋,却不能决断大事。周勃虽然不擅言谈,但为人忠厚,日后安定刘氏江山为国立功的肯定是他,用他做太尉吧。

    刘邦这番话,等于打造了西汉开国一连串丞相的花名册。我们掰着指头算一算,刘邦钦点的能臣,无一例外地鱼贯登上相位。除此之外曾经为相的,有一个灌婴,刘邦部队的童子军,当时尚未进入刘邦法眼;还有一个审食其,吕后的幸臣,另当别论。总的来说,西汉开国到文帝时期,都是由开国功臣担任丞相。为什么同一时期的功臣能够一直沿用三四代呢?原来,这些功臣有一个天然的年龄梯度,有长有少,老功臣去世,少功臣补上来。

    功臣为相到谁才截止?萧何死于惠帝二年,曹参死于惠帝六年,王陵死于文帝二年,陈平死于文帝二年,周勃死于文帝十一年,灌婴死于文帝四年。接下来的两个丞相,一个张苍,一个申屠嘉,名字就不那么如雷贯耳了(而高帝时大臣又皆多死,余见无可者,乃以御史大夫嘉为丞相。)

    按这样排队,大汉的丞相,岂不是“九斤老太”口中的“一代不如一代”?

    到了景帝一朝,情况更糟。景帝一共任命了四个丞相。第一任陶青和第四任卫绾,既没有反秦,也没去灭项。毫无建树,表现平庸。卫绾是怎么做上官的?赶车技术好,服务态度好。倒是另两位:一个周亚夫,功臣周勃之子;一个刘舍,功臣刘襄之子,跟功臣沾一点边。

    所以,到窦婴为相时,西汉政府的相才储备库,极度匱乏。

    话说回来,汉高祖刘邦知人善用而得天下,文景二帝休养生息得以兴邦。放眼满朝文武,为什么一定要用“功臣”之后?功臣为相本无不妥,知根知底,用着放心。但是,打出来的功臣,是特定时期的产物;和平环境,连仗都没得打,哪来战功?

    大汉王朝开国六十多年后,环境究竟有何变化?人才危机为什么就不可避免呢?

    刘邦五十五岁当皇帝,六十二岁去世;八年就忙两件事:一是不停地平叛,直到高祖十一年,还在为征讨淮南王英布沙场喋血。再一个就是不断地调停,他的糟糠之妻吕后,还有娇媚少妻戚夫人,争风吃醋;她们各自的儿子,太子刘盈和赵王刘如意,争储夺嫡。家事国事事事揪心,哪里顾得上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稀里糊涂八年,刘邦一命归西。接着就是惠帝刘盈。惠帝继位当年,他那被嫉妒折磨得发狂的母亲吕后,搞了个人彘事件;惠帝受不了刺激,从此疯疯癫癫,不理朝政。又何谈人才培养?七年后,惠帝死了,转到吕后。吕后忙的事就更多了:灭刘姓王,封吕姓王,严防功臣派、皇族派夺权,这一揽子项目,牵扯方方面面,她早已分身无术。又八年,汉文帝从血雨腥风中逃脱,白捡了个皇帝,只想和普天百姓过几天安稳日子,没有野心拟定人才选拔制度。

    景帝抱负不小,却赶上七国之乱,被折腾得顾不上。所以,历史给汉武帝留下的就是这样一个摊子:既没有选才环境,也没有用才机制。当然,董仲舒有个《天人三策》,“兴太学、举贤良”,“一条龙”人才计划。但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套计划短期内根本看不出成果。汉武帝选相,有点锉子里面拔高个儿的无奈。就这样,天时地利人和的窦婴,走上他一生的权力巅峰。

    【使气任性多起落】

    那么,窦婴在文景武三朝时起时落,是不是说明他没有真才实学,仅仅背靠太后这棵树,勉强混个一官半职呢?汉武帝一把弹掉前朝老丞相卫绾后,真是慌不择路才定下窦婴吗?窦婴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第一,耿直。窦婴曾经彻底搅黄了她姑姑窦太后的一场温情家宴。就因为汉景帝随口说了句,千秋之后传位梁王。窦婴立马出来纠错: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上何以得擅传梁王。汉景帝被他那一板一眼的架势,弄得酒都醒了,一声不吭。窦太后正在兴头上,瞬间面布乌云。可见窦婴行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