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路千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章 天道(二)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姑奶奶脸色高兴又说:

    “她可不漂亮噢,还不知道姑奶奶看得上不?”

    “要那么漂亮干什么?只是她在烟台,离家倒远不近的,这以后可不方便。”

    “咱买汽车呀!让她自己开着车去上班!”姑奶奶听到这话心里咯噔一下,本來很高兴的她突然感觉不对,摸不透小三子今后是怎么打算的,莫非真像别人说的他不会在村里呆下去?她想了想就慢慢说:

    “小三子,外边都传你要被调走,是吗?你可要听姑奶奶一句话,当官可不一定是好事!冻不着饿不着就行,咱可别去当官!找个老老实实的闺女过日子,再说咱这儿也不比城里差,你学的东西在村里也用得着……”

    于三峰听出姑奶奶不同意他找的这个对象,不好和她老人家再细说,就笑笑说:

    “姑奶奶,等你见了人再给我拿主意好吗?”

    姑奶奶的意见是:送部队的电脑要先办,后开纪念堂。至于纪念堂的排位,就不分主堂和侧堂了,更不分什么第一堂和第二堂,就从右往左,这样在习惯上倒是从低到高,而老于家的祖先牌位就放在最右边。

    于山峰传达了姑奶奶的意见,村委会一致同意,大伙吆喝着说还是姑奶奶有办法。可于山峰心里则酸溜溜的。

    村委会决定:村里各处的坟头都要平掉,骨头要么深埋,要么火化撒进大海――这条是于三峰的主意,怕人们想不通,于三峰还说了骨灰撒大海的伟大意义,说马克思的骨灰就是撒在大海里的。人们听了只是笑,谁会响应他的号召?会上于三峰还说等闲下來要带着全村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坐汽车去逛逛济南、北京。姑奶奶底下就跟他说沿着海边转转再去小北戴看看就成了,何必跑那么远还花钱!于三峰知道姑奶奶又在想着省下钱好拥军。在另一次会上就改口说上次会上说的是他个人的意见,其实哪也不如咱胶东的风景好,咱沿着海边转转再去小北戴看看,尽管沒有教堂了,可教堂的地基还在,不能忘了帝国主义对我们所犯下的罪行,王云起的牌位还要安放在咱村纪念堂里。老人们听小三子这么说都点头,说电视上哪的风景看不到,何必去花那个冤枉钱!

    姑奶奶一点一点在改变于三峰的学生气。不过她老嘱咐小三子,下次改选咱可别再当这个村长书记的。

    车满意台长精心地在部队开会的各个角度隐藏了摄像机,当地部队也向上级反映,军区也派了宣传部门的人來采访。经研究,安放电脑的教室大门上挂上“车山菊电脑房”的横匾。部队上下都为这位老拥军模范所感动。为迎接这位姑奶奶的到來,还准备了宴席――一顿朴实的家常饭。这边准备得热火朝天,东沙河村于三峰则和姑奶奶商量怎么去部队送电脑。姑奶奶说:

    “把我在工艺厂的钱全部取出來,我问了,我还有五万多块,都加进去买电脑。”

    “别都捐吧?”小三子看着姑奶奶的脸说。

    “都捐了!”姑奶奶平静地说。

    “我看还是留点吧?身上总不能一点钱都沒有吧?”

    “我这么大岁数要钱有什么用?我这辈子有多大能耐就出多大力,部队那些孩子都是我的亲人,给他们又不是给了外人,就这样吧。”

    “去部队送电脑,姑奶奶总该换件新衣服吧?”

    “干什么,我个老婆子穿什么新衣裳?”

    “人家部队指战员都想见见您这个老拥军模范呢,咱不能穿着身旧衣裳就去吧?再说现在又不是买不起,只要姑奶奶看上的,再贵咱也要,钱,我出。”

    “你出?你在烟台给我买的衣裳我还沒穿呢,俺留着你给我送老,省得两腿一蹬你们再给我买新的。”

    “姑奶奶……”

    “这事就别说了,俺知道你是要我去部队送那些机器,让满意來照电视,我见不了大场面,就别去丢人显眼的。买这些电脑,俺自己沒有那么多钱,是村里出的,俺也不去沾那个光。你带人送去就行了,俺不去。”

    “那怎么行啊,谁都知道这主意是姑奶奶出的,人家部队也只认姑奶奶的帐,我们送去恐怕人家还不要呢?”

    “小三子,你当我不知道你耍的什么心眼啊,你不就是变着方儿要给我留个影儿嘛,”车山菊看着不是自己孙子但比亲孙子还亲的于三峰忍不住流下眼泪。她忍了一会儿又说:“本來我不愿和年轻人一块照相,停几年我死了,你们看着自己和个死人在一起多别扭,多丧气,多不吉利!可我想了想,也是不知道哪辈子我该你的,还是你该我的,咱祖孙处的好,我死了什么也不留下,你们活着的想起來也是难受,还是给你们留张相片吧。等村纪念堂开门那天,你给我照吧!愿照多少都行!”

    于三峰跪在姑奶奶面前,头伏在姑奶奶膝盖上嚎啕大哭,车山菊也老泪横流说着:

    “我对得起老于家了,我对得起老车家了,老祖宗啊,知道我这辈子有多苦吗……”

    姑奶奶突然对小三子说:

    “等我死了,要是你认为我该进东沙河村纪念堂,就把我的牌位放在你大爷爷右边,你能答应我?”

    于三峰听姑奶奶说出这番话,顿时浑身发麻,他感觉自己的心都不跳了,他想不出面前这位慈祥的姑奶奶承受了多少熬煎,她把军人都看成了自己的亲人,一辈子都不改变。于三峰看过不少乱七八杂的书,沒有一个作家笔下的人物,像这个他从小就相依为命的女人。他从來都沒把姑奶奶当成外人,可怎么也想不出她这辈子是怎么过的,这几十年埋在心底的爱支撑着她,她拥军的做法让俗人不理解,于三峰现在算明白了。面前这位老人以后还会有第二个吗?他跪在姑奶奶跟前什么也说不出來。

    车山菊抚摩着小三子钢刷子似的头发,嘴里喃喃地说:

    “老天爷啊!我这辈子遇到的事太多了!我该的人情太多了!我报答不完就解脱不了,让我去吧……”

    清明时节只有松柏是绿的,村民用松柏枝把纪念堂的大门装饰一番,一支土洋结合的乐队大清早就呜里哇啦闹了起來,准备清明闹腾几天。各家各户都把自己的能记起名字的祖宗牌位做好,准备送进纪念堂。村里的工作颇为顺利,只是沒人响应于三峰的把骨灰撒到大海的号召,都采取了深埋的方案。死人不和活人争地了,东沙河村腾出了上百亩良田。

    车山菊整夜沒合眼,她拿着手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