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北方的庄稼熟了,中国全面抗战的号角吹响了
从南京回來后,高兴了沒几天,阎锡山的心就沉了下來。险恶的局势不容他喘息。到8月底,南口、张家口相继陷落,晋北完全暴露,战火很快就要烧到他的家门口。
他在太原呆不住了。9月初,他匆匆拟定了一个“大同会战”计划,自己则于雁门关下的太和岭口设立行营,亲自督战。
位于代县以北40里的雁门关自古以來就是一座“名关”。它又名“西陉关”,《唐书·地理志》载:“西陉,关名也,在雁门山上,东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之西陉关,亦曰雁门关。”相传每当春雁出塞时节,雁衔芦叶,翱翔半晌,叶落方可渡关,雁门关由此得名。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东西两翼,山峦起伏。长城矗立在山脊上,其势蜿蜒,东走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观其形势,确是“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势控中原”。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的这座雄关能扼制住强大日军的进攻势头吗?
在一个天气阴沉的日子,阎锡山率第二战区指挥机关來到距雁门关尚有十几里路程的太和岭口。本來他想选择一个和风丽日的时辰來这里的,无奈这一阵子天气一直不好,而情况又越來越紧急,就顾不了那么多了。
下车后,他环顾了一下周围的地势。雁门关下的太和岭口,被从山涧顺下來的一条干沟切成了两半,河西靠太原至大同公路的一侧称作西梁,河东靠雁门山的一侧谓之东梁。第二战区行营就设在东梁山脊下的一个坐东朝西的小小院落里,除了隐在山崖下的那孔穿堂窑洞外,还有一堂两屋的三间向阳瓦房,窑洞可供防空使用,平房可当会议室以及侍从们休息之用。阎锡山对部下选择的这座院落十分满意。
站在这座小小的院落里,能够看到不远处巍峨雄峻的雁门天险。早晨,往往是雾气飘荡,混混沌沌,迷迷蒙蒙,如入仙境。过一会儿,山风呼啸,雾气被翻卷成缕缕云带,飘落在山凹,卧地枕石,悠然而歇了。此时,峰峦沐浴在阳光下,珠光水气,斑斓夺目,闪闪烁烁,犹如金盔银甲。面对此情此景,阎锡山的脑子里不由得涌出唐人李贺的诗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阎锡山终日被一种复杂的情感所困扰。如今,日本人又心怀灭亡中国的**,举兵來到了他的家门口。日军铁蹄所过之处,狼烟四起,生灵涂炭,他这个最不想和日本人为敌的人,已经沒有了退路。面前这美好的河山,究竟会属于谁?对于个人前途的忧虑,常常使他夜不能寐。
此时平绥路东端的战略要地南口已经失陷,山西也已出现混乱的局面,谣言四起,人心慌慌。在晋北通往太原的各主要道路上,不断有成群的伤兵和溃兵走过,他们沿途抢夺财物,胡乱放枪,骚扰百姓,散布流言,对民心和士气影响极大。这天一大早,阎锡山在指挥部的院子里散步,他突然回过头來,问他的参谋长朱绶光:“张培梅现在哪里?”
雁门关下的崞县中泥河村。每到傍晚时候,人们就见村口的官道上有一个老人在溜达,有时见他一大早背着粪筐到田野里捡粪。他50出头的年纪,浓眉大眼,走起路來昂首挺胸,盛气逼人,显出一身豪侠之气。他就是名震四方的前晋南镇守使张培梅。
1907年,22岁的前清秀才张培梅來到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学习,在他的同期同学里,有一个叫蒋中正的人,日后曾经主宰过中国的命运。
毕业不久,他就参加了推翻清王朝的战斗。在率队攻打山西巡抚大院时,有人说:“担当此重任,应不要命。”他慨然答道:“要命者绝不革命!”后來他历任团长、旅长、晋南镇守使等职,1926年晋升为陆军中将。
在晋军中,张培梅素以强硬派著称。他为人正派,办事认真,能征善战,打起仗來勇猛无比,敢作敢当。他信奉“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慈不掌兵”、“军中不斩不整”等信条。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阎锡山派4个旅的部队出兵娘子关,阻截吴佩孚调兵北上,张培梅受命指挥两个旅担任左翼作战。但这两个旅的旅长----刘树藩和龚奉山贪生怕死,畏缩不前。而且刘树藩仗着是阎锡山的亲信,拒不从命。张培梅一怒之下,将这两个旅长斩首,并将两颗血肉模糊的人头挂在营门口示众。张培梅从此声名大震。
自1928年他因故辞职后,已远离军中9年。如果沒有别的变故,他也许就要在乡间终老一生了。但是,卢沟桥事变爆发了。他义愤填膺,破口大骂那些不顾民族利益、胆小怕死之徒,恨不得立刻回到阔别已久的战场。他每天都阅读报纸,常常长吁短叹----就在这时,他接到了阎锡山任命他为第二战区军法执行总监的委任状。激动万分的他当下向乡亲们表示:誓与山西共存亡。
两天后,他來到雁门关下的太和岭口。阎锡山对他说:“鹤峰,眼下大敌当前,军心不稳。请你出山,是为扶正压邪,整肃战场纪律。今日起,我把整顿晋绥军的生杀大权交付于你,如何?”
9月7日早晨,阎锡山和往常一样,5点钟准时起床。侍卫长张逢吉帮他穿衣服时,他说:“今天穿那套官服。”
阎锡山平时的穿着比较简朴,一般都穿灰布军服或马黄呢制服,很少穿皮鞋,通常是松紧口布底青呢帮鞋,天冷以后,披一件黄呢斗篷。那套上将礼服,只在检阅部队或大典时穿戴。张逢吉有些不解。阎告诉他:“今天共产党的周恩來要來。”
穿好上将礼服,腰间又佩上短剑(中正剑),他伏在窑洞里那张老式的八仙桌前批阅了一会电报、信件。6点准时吃早饭。他的饭食也很普通,一般都是家乡风味的素淡饭菜。给他做饭的厨师们曾私下里编了段顺口溜:“司令长官饭好做,河边馍馍大兴(村名)的糕,山药蛋烩菜把豆腐烧,莜麦壳壳麦转转(麦转转指青麦粒碾成的丝条),拌汤里加个鸡蛋蛋……”
这天早晨,他的饭桌上摆着各一小碗家乡风味的山药、白菜、豆腐、粉条,两碟咸菜,另有一碗面条。吃完之后,他带领众随从从东梁的小院步行到西梁的村口路边等候。他
-->>(第1/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