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夹缝中求生存,阎锡山说:我不亡于共,便要亡于蒋
在群山环绕的晋中盆地的北端,矗立着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太原。
太原,古称晋阳,简称并,是山西省省会,华北著名的重工业基地。它东傍太行山,西依吕梁山,东西两山对峙向北合拢环抱,汾河从北向南纵贯市区中心,形成南北狭长的带状城市。由于太原地势险要,资源丰富,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古晋阳城创建于公元前497年,自春秋以来数十个朝代,一直是北方的重镇,曾作为赵国都城、秦汉重镇、北朝“霸府”、盛唐“北京”、五代要垒、宋元时的“锦绣太原城”、明清边城。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它又成了阎锡山的首府。
在山西和河北交界处,有一座举世闻名的山峰——五台山。《水经注》载:“五台山其山五台巍然,故曰台。”又名五顶山,又名五峰山,又名清凉山。《华严经》上说:“清凉山者,即代州雁门五台也。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故名清凉。”五台,一为中台,又名翠岩峰;一为东台,又名望海峰;一为西台,又名挂月峰;一为南台,又名锦绣峰;一为北台,又名叶斗峰,为五台山主峰,也是华北最高的山峰,海拔3058米。自东汉以来,五台山就是中国佛教的一大圣地,它与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
1883年10月8日,阎锡山出生在离五台山不远的五台县河边村文昌堡。环绕着风景秀丽的五台山,有一条在中国北方颇有名气的河流——滹沱河,滹沱河缓缓地流过文山脚下,与一条从西南方向湍湍而来的牧马河汇合了。就在这两条河交汇的地方,坐落着一个近千户人家的大村庄,这便是河边村村名的来历。河边村的屋宇建筑,按地理形势和家族宗祠自然形成了18个堡子,而且名称各异。阎锡山出生在永昌堡,由于这个堡子里建有一座文昌阁,因而当地百姓习惯把它称为文昌堡。
阎锡山,字百川,号垄地,乳名叫万喜,人称“万喜子”。万喜子6岁时,他的母亲曲月清去世了,父亲阎书堂续娶了陈秀卿。但继母坚决不养万喜子,被扫地出门的他只好由外婆领去抚养。年幼的万喜子为此饱受了寄人篱下之苦,使他在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刺激。小时候,他的性情就非常刚烈。他有时沉默寡言,有时异常狂暴,有时十分驯顺,有时放荡不羁。9岁时,他的外婆和舅舅送他到一家私塾念书,老塾师给他起了一个他沿用一生的名字:锡山。16岁那年,他随父亲到县城自家开设的“吉庆昌”钱铺学商。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明白了什么是“精打细算”、“唯利是图”和“投机钻营”。这段时间虽然不长,但对他性格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0世纪30年代初期,南京出版的一家报纸曾经刊登过一幅这样的漫画:阎锡山身穿团花马褂,头戴瓜皮小帽,一手举着一架算盘,一手拿着一张委任状。这幅漫画便是对他的最真实的写照。
大约在他18岁那年,他的父亲破产了,父子二人跑到太原躲债。他在柳巷“裕盛店”里当上了小伙计。一天,在太原繁华的街道上,他目睹了清廷官员的炫赫声势,羡慕不已。也许从那一刻起,他便立下了“跻身官场,光耀门庭”的勃勃雄心和志向——这原本是旧时代很多中国青年人的远大抱负。
1904年,清政府选派大批青年到国外留学,阎锡山应试录取。他和山西武备学堂的20名学生一起赴日学习。这成为阎锡山一生中最为重要的转折点。
4年之后,比阎锡山小4岁的蒋介石也来到了日本。
蒋、阎在家庭出身、青少年时期的经历颇有相似之处。二人均出身于理财之家,性情刚烈,图抱负飘洋东渡,接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积极进行革命活动。后来他们的发迹也颇为相似:在革命中壮大自己,工于心计,攀附名贵,利用权术,投机取巧。他们都成功了,一个当上国民党的总裁,中国的头号人物;一个当上了山西的土皇帝,威震一方。
但阎锡山并不满足于一个山西。1926年,在直系军阀吴佩孚、奉系军阀张作霖联合讨伐冯玉祥的战争中,他看准机会,乘机将势力范围扩大到绥远。北伐战争结束后,他曾一度控制了晋、察、冀、绥四省和平津两市。但他仍不满足于当一个“华北王”,他的最大梦想是当上中国的最高统治者“皇上”。他对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而后称帝非常崇拜;对汪精卫充当武汉国民政府主席很羡慕;对蒋介石掌握南京政府的党、政、军大权特别眼红。有一次,逢他过生日,众人纷纷前来为他祝寿,高兴之余,他对亲属说:“相家说我八字相貌,除袁慰庭(袁世凯)外,国内无一胜我者。”
亲属投其所好,说:“有朝一日,你和袁世凯一样,会当上皇帝的。”
然而,蒋介石具有同阎锡山一样的雄心,在群雄并起、天下大乱的年代,有着这种雄心的人可谓多矣——但蒋介石在和各路军阀的争战中更具备高人一筹的能力。1929年秋天,是蒋介石自鸣得意的时期。在南方,他摧垮了桂系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两广皈依蒋记中央;在北方,西北军被分化,争相求媚于蒋;张学良此时也已听从他的指挥,掀起中东路事件。蒋介石可谓万事如意。但在同年8月召开的全国第二次编遣会议上,蒋急于“削藩”的作法激怒了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唐生智等地方实力派。而这些地方实力派中,阎锡山最具实力。于是,蒋介石决定拿阎锡山开刀。
机会终于来了。1930年,湖南军阀唐生智率先反蒋,屯兵于河南南部。本打算拥唐反蒋的阎锡山权衡利弊后决定拥蒋反唐。蒋介石委派海陆空副总司令阎锡山为讨唐总司令,阎锡山愉快地接受了。阎锡山的本意在于借讨唐之机占据河南,染指中原,以便日后和蒋介石抗衡。
不久,7万晋绥军浩浩荡荡开往郑州。阎锡山心情很好,从石家庄换车时,他竟然乘上当年慈禧太后的龙车,威风而又神气。
蒋介石决定在郑州对阎锡山动手。他找来民国政府总参议何成浚密谋。在蒋介石眼里,何成浚是“最好不过的参谋长”。领会了蒋介石的意图后,这位“最好不过的参谋长”信心十足地说:“委座放心好了,这事就交给我吧,拿不住活的,也给你搞具尸体来。”
二人商定,具体由何成浚和河南省主席韩复
-->>(第1/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