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三强向二机部党组推荐这二人,说:“他们政治、业务都信得过,能够挑得起解决最关键问題的任务。”
王淦昌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0年赴德国柏林大学留学,师从杰出的女物理学家迈特纳,1934年他27岁时即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希特勒在德国的法西斯行径,使他感到窒息,刚拿到博士学位,他就回到灾难深重的祖国,先后在山东大学、浙江大学担任物理学教授,程开甲、李政道都是他的学生。抗战期间,他动员妻子捐出了家中全部的金银首饰和重达10几斤的银元支援抗日。1956年,他进入苏联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从1959年到1960年底回国前,他担任这个著名研究所的副所长,在基本粒子的研究方面已有相当的造诣,并在此期间,他领导的三人小组发现了“反西格玛负超子”,是国际公认的重要科研成果。不仅如此,在苏联时,听说国内发生了自然灾害,他专程來到中国驻苏大使馆,见到刘晓大使,拿出自己省吃俭用节余的一万四千卢布,托刘大使转交给国内……
回国之后,王淦昌准备集中力量继续从事基本粒子的研究。有人预言,照这么走下去,王淦昌离诺贝尔奖并不远。
刘杰拉着钱三强一起,约三淦昌谈话。在刘杰的办公室里,刘杰说:“王先生,今天请您來,想让您做一件重要的事情,请您参加领导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刘杰接着讲了中央的决心,说:“有人要卡我们,中国人要争这口气!”
这是一个重要的时刻,不仅是对王淦本人,还是对中国原子弹工程,都是如此。这也是王淦昌第一次听说,中央下决心要搞原子弹。王淦昌后來回忆这一刻时,他写道:“我静静地听着,心里很不平静。党的信任,人民的重托,自己几十年的追求、期望,都落实到我将要接过的这一副沉沉的担子上。我有很多话要说,但当时我只说了一句话:我愿以身许国!”
刘杰也在回忆文章中讲到这次谈话:我们提出,因事关国家安危,必须严格保密,隐姓埋名,不得告诉任何人,包括自己的父母妻儿,还要断绝一切海外关系,以后不能出国,不得发表任何论文等硬性要求。王淦昌都毫不犹豫地表示:“可以做到。”
刘杰还提出,要求王淦昌三天之内,改变原來的研究方向,到新单位报到。
谈话后第三天,王淦昌就到核武器研究院报了到,担任副院长,主管核武器爆轰物理试验。从此以后他改名“王京”。王淦昌在国际物理学界的影响很大,国外很多人关注他,只有改名,才能确保安全,也利于保密。
从1961年到1978年,在世界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中,再也沒见到王淦昌的名字,他从物理学界消失了。别人向他老伴打听他到哪里去了,老伴回答说,到信箱里去了。老伴确实不知道自己的丈夫去了哪里,她只知道一个信箱代号,家里靠这个代号和他保持断断续续的联系。
王淦昌后來从北京到青海,然后又一次次去罗布泊,一去就长年累月。妻子吴月琴和孩子们,都一直有一个大大的问号,却从來不敢问他具体的事情。直到改革开放后,全家才知道,他参与了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以及后來的各种核武器的研制过程。
17年后的1978年,“王京”才又改名为王淦昌。
对于彭桓武,钱三强就更了解了。
彭桓武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比钱三强早一届。他1938年去英国留学,进入爱丁堡大学,他的导师是大名鼎鼎的马克思?波恩,量子力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波恩是德国人,纳粹上台后流亡英伦。彭桓武是波恩的第一个中国学生,后來又來了杨立铭、程开甲、黄昆。波恩对这四个中国弟子都给予很高评价。后來参加了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福克斯,这时和彭桓武同窗,他们经常交流。马克思?波恩非常欣赏中国弟子彭桓武的才华,这位桃李满天下的物理学大师在给好友爱因斯坦的信中写道:“中国人彭桓武尤其聪明、能干,他总是懂得比别人多,懂得比别人快。”“似乎他无所不懂,甚至反过來他还教我”。9年之中,彭桓武获得两个博士学位,在都柏林研究院取得副教授职称,被英国人誉为“第一个在英国取得副教授职称的中国人”。波恩晚年在其《回忆录》中写道:我的学生福克斯、卢森堡、费米、彭桓武、程开甲等等,还都去搞原子弹了。但是波恩的这些学生中,有的命运凄惨,比如卢森堡,因为泄露了一点原子弹的秘密,和妻子一起被美国联邦法院电刑处死,福克斯因为把原子弹的秘密泄露给苏联,而被判刑14年。
1947年,尽管国内内战正酣,彭桓武还是决定回到祖国,为自己的国家做点事情。回国前,他和钱三强在法国巴黎见过一次面。钱三强也流露出不久即回国的打算,说:“回国后,咱们搞自己的原子核物理研究,一定能取得重大突破。”彭桓武建议,把中国南方与北方的优势人才集中起來,取胜的把握更大。钱三强说:“你是老大哥,回国后我跟着你干!” 彭桓武谦逊而又诚恳地说:“不,你是帅才,将來你领头,我來帮助你。”
不久,彭桓武踏上回国的轮船,历经种种艰难,终于回到多灾多难的祖国。后來有人问他,为什么回国,有什么理由吗?他回答说:“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
回国后,他先后在云南大学和清华大学任教,桃李众多。他在理论物理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的数学也非常好,计算时从不需要助手,凡他教过的学生,沒有不佩服的。
钱三强和彭桓武的这次谈话,是在原子能所彭桓武的办公室里。这时候彭桓武还不是党员,推荐他來搞如此机密的工作,是需要思忖的,因为钱三强了解彭桓武的爱国之心,所以他沒有任何顾虑。那天,钱三强说:“桓武,有件重要的事告诉你,中央决定派最好的科学家加强原子弹的攻关。我推荐了你,决定调你去核武器研究院顶替苏联专家的工作。”
钱三强回忆,他本來还打算讲一点大道理,比如:要以大局为重,又比如:你本來可以在你熟悉的领域里继续有所建树,可是……话到嘴边,变成了一句:“有什么困难吗?”
彭桓武望着面前的挚友,平静地说:“三强,这件事总要有人來做,国家需要我,我去。”
就这么简短的一句话,彭桓武就把自己的后半生交给了国家最需要的事业。
-->>(第3/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