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国家命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章 悲壮情怀第(3/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突然想起什么,说:“听说你那里牺牲了不少人。”

    孙继先一低头,默认了。他想说什么,却欲言又止。周恩來注意到他的表情,说:“你有困难,就直说嘛!”

    孙继先这才咬咬牙,说:“总理,有些人到死都不知道在哪儿是干什么的,除了技术人员,几万官兵还蒙在鼓里呢,陈司令和我商量过,想把‘底儿’原原本本说出來,您看可以吗?”

    周恩來点头同意了:“现在可以说了。但一定要大家注意保密,要和官兵们讲清楚,不是对他们不信任。美国中情局,蒋介石的特务机关,对我国尖端武器的研制一直盯得很紧,通过多种手段搜集情报,并叫嚣要实施打击,我们不得不防。官兵们沒有这方面的经验,一句话,一封给亲友的信说漏了,就可能坏大事,因此,万不可掉以轻心。”

    孙继先郑重地点点头,敬一个礼,离开了周恩來。他的背影很削瘦,本來孙继先身体就不好,有胃病,经常失眠,在戈壁滩上长年奔波,风餐露宿,压力又大,此时他显得更瘦了,脸也黑得吓人。

    现在來看,当时的保密工作似乎做得有点过了头,但在那个年代,那种背景下,一切又都是顺理成章的。导弹、原子弹是国际上最先进的尖端技术,各个国家之间封锁得极其严密,有关导弹原子弹的事情,那时都被各大国列入国家一号机密。苏联有关方面通过中国驻苏大使馆、公安部、国防部、外交部以及在华专家,多次表示,非常担心中国的保密工作不到位。苏方甚至表示:如果保密工作不得力,中国就得不到苏联的信任,也就得不到相应的技术资料和设备。

    1958年,在苏联保密专家的帮助下,导弹试验基地制定了保密规定和保密守则。规定极其严格,要求每个人在所从事的工作中,相互间不许打听过问,不许看其他部门或其他人的资料,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干部学习业务技术,必须到保密室领取保密本,下班时再将学习资料、文件包、笔记本全部交保密室保管,不许随身携带,更不许存放在宿舍。基地党委开会,第一件事就是研究保密事宜。新调來的人,第一件事就是进行保密教育。基地甚至要求大家断绝与直系亲属以外的各种社会关系之间的一切联系。

    有一年,基地文工团走进中南海,与中央领导人联欢。中间休息时,毛泽东主席随口问一位女文工团员:“你们部队,是干什么的呀?”被问的人愣了一阵,说:“我们有规定,对谁都不能讲。”毛泽东笑了,诙谐地说:“好呀!连主席都不相信,对我还保密呀!”文工团指导员一看,坐不住了,批评那位女文工团员:“怎么搞的?主席问你,你还不说。”

    这时,毛泽东说:“不,她做得对!是你们当领导的不让大家讲嘛!你们做的工作,就是要严格保密。”

    1960年4月,导弹试验基地全面竣工,用时两年九个月。原來空空荡荡的大戈壁上,渐渐矗立起一个个星罗棋布的建筑,飞机场、发射阵地、技术区、发电厂、铁路、公路、医院、礼堂、通讯设施以及大片大片的部队生活区,奇迹般出现在人们面前。

    土建工程主要是陈士榘指挥下的工程兵干的。铁道兵、工程兵、建筑工人、民工,从朝鲜下來的,从国内各地调來的,最多的时候近十万人。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么庞大的工程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工程快结束时,各单位进行保密教育后,才被告知,这儿是中国惟一的导弹试验基地,是用來试验各种新式导弹的。

    当年参与施工的一位老兵说,当时一宣布,好多人都哭了,为什么哭?爱导弹?纯粹是扯蛋!谁懂导弹?沒几个知道那玩意儿,就是憋的太久了。那么多人一起吃苦,却不知道为什么,两年多,又不打仗,就是干活,拼了命干活,死了几百人,那些人死的时候都不知为什么死。一宣布,好了,明白了,总算知道自己是在干什么了,这苦沒白吃,值得!

    知道实情的那天下午,夏长海一个人來到刘春光的墓碑前,把一切都告诉了他,说:“兄弟,你可以安息了。”

    31.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

    第20兵团从朝鲜撤回來后,一部分人留在了北京的长辛店,又补充了一批人,组建教导大队,开始是学文化,后來,來了一批苏军官兵,还有一些导弹发射方面的专家,指导教导大队的官兵,进行导弹发射方面的一系列培训。

    这一天,孙继先坐着吉普车來到长辛店。教导大队的领导,还有苏联顾问组的组长,出來迎接他。他们來到发射二中队训练的地方。一名苏军大尉带几名士兵,在一个简易发射架前指导发射二中队,一名胡子拉茬的壮实老兵也混在里面,跟着大伙一起学。他就是基地副司令员李福泽。李福泽一个月前來教导大队时,有意隐瞒了身份,除了教导大队几名主要领导外,二中队的官兵和苏联顾问,都不知道他是少将副司令员。

    见佩戴中将军衔的孙司令到來,苏军大尉跑步上前,立正、敬礼,报告:“中将同志,发射二中队正在操练,请您指示。”

    孙继先举手还礼道:“我沒指示,我是來接人的。李福泽同志们,请出列!”

    胡子拉茬的李福泽向前迈出一步,站在苏军大尉和孙继先中间。

    孙继先问苏军大尉:“这老兵学的怎么样?”

    苏军大尉:“报告中将同志,士兵李福泽学习成绩优秀,各门功课都是五分!只是,爱说粗话。”

    孙继先笑了。众人都笑了。孙继先指一下李福泽,对众人说:“你们都还不知道吧?他是基地副司令李福泽。”

    众人一听,都愣了,过了好一阵,才回过神來,一齐鼓掌。孙继先说:“你们继续练吧,我要带李副司令回基地。”

    李福泽向全体人员敬一个礼,跟上孙继先走了。

    李福泽是山东昌邑人,个子不高,却很强壮。他性格豪放,敢做敢为,喜欢争强斗狠,他父亲曾是青岛啤酒厂的股东之一,家境富裕,仅在烟台的房产就有二、三百间。但他从小就不安分守已,后來父亲送他到北京、上海读书,希望他毕业后做一名像自己一样的生意人,继承祖宗的基业。毕业时,李福泽给父亲发了一封电报,说要出国留学,需要经费。等父亲汇來一笔数目可观的款子时,他却带着这笔钱來到心仪已久的延安。抗战爆发,日本鬼子打进山东后,他潜回家乡,很快拉起了一支队伍,与日军血战无数,他本人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