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国家命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章开路先锋(一)第(5/8)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会议室又出现了一阵难堪的沉默。

    后來有人念叨说:搞尖端武器是重要,可是,我们的科学技术人员太少。每年只给我们几个大学生。我们恨不得拿他们一个当三个用。老科学家是我们的老母鸡,大学生是未來的母鸡,我还指望他们给我下蛋呢……

    会场上发出了一阵笑声。

    聂荣臻虽然心里不快,但他沒有流露出來,他也理解人家,国家百废待兴,各个部门建设任务都很重,谁都想把人才握在手里。他不能怪人家,他只是暗暗地希望,人们要有一种大局观念。在那个年代,什么是最重要的?“两弹”最重要!有了“两弹”,我们其他方面的建设就是慢一点,也沒什么关系,有了这个,中国的腰杆子就硬了,外国人也不敢小瞧咱了!

    显然,陈赓对说这些话的人的态度是相当不满的,他坐不住了,又站起來,说:“聂总,我们再给你两个!”

    许多年后,聂荣臻提起陈赓,仍然是对他赞不绝口,说他是有眼光的人,沒有本位主义,大局观念强。

    也许是陈赓的态度影响到大家,会议室里不再有人笑,各个部委、科学院都表示,回去商量一下,尽力支持航委的工作,提供用人方便。还有的当场说出了几位科学家的名字,答应尽快放人。

    陈赓说到做到,沒多久,他把哈军工的顶梁柱任新民、屠守锷、梁守槃、庄逢甘等6人给送來了。但是,很多单位答应给的人,并沒有到位。聂荣臻派人三番五次地催促,有的单位仍是迟迟不放人。

    两个月过去了,眼看导弹研究院要成立了,人员仍是到不齐,已经内定担任院长的钱学森很不高兴,他气呼呼地找到聂荣臻,说:“导弹、火箭的事还搞不搞了?要搞,就应该赶快调人,不能再拖了。”

    内心同样焦急的聂荣臻理解钱学森的心情,说:“学森,对不起,是我的工作沒做好。我去找周总理想办法。”

    聂荣臻找到周恩來,周恩來嘱咐聂荣臻,安排钱学森到北戴河休息几天,缓解一下他的压力。周恩來又对聂荣臻说:“需要哪些人,你提出名字,我批!”

    就这样,有些专家就是通过行政手段,由聂荣臻写报告,周恩來亲笔批准后,硬生生调來的。

    终于,蔡金涛、黄纬禄、吴朔平、姚桐彬等数十位专家和中级科技人员到了导弹研究院,同时还接收了当年分配的156名大学毕业生,他们是中国导弹、火箭事业的第一批骨干力量,是最早的“班底”。

    为解决导弹研究院科技干部奇缺的困难,聂荣臻又建议在军事工程学院、北京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学院、通信学院、邮电学院、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等高等学府,设置有关导弹的专业。建议得到中央批准。这为日后苏联毁约,中国坚持自己的“两弹”研制工作,奠定了技术力量基础。

    1956年10月8日,对中国导弹、火箭事业來说,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这天,在北京西郊原解放军第466医院简陋的食堂,聂荣臻面对台下坐着的大约两百多人,宣布:经过中央军委批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由钱学森任院长,领导大家从事火箭、导弹的研究工作。聂荣臻说:在座的各位,是中国火箭事业的“开国元勋”,现在人手虽少,但只要大家团结一心,艰苦奋斗,中国的火箭、导弹事业,一定会有美好的前景。

    接着由新任院长钱学森讲话,他说:“这是一个宏伟的、具有远大前途的事业。投身这个事业是光荣的。大家既然下决心來干这一行,就要求大家终身献身于这个事业。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干我们这一行是出不了名的。所以大家还要甘当无名英雄。”

    那天,除了这个小型的会议,沒有再举行任何仪式,沒有鲜花,沒有彩旗,沒有锣鼓,沒有剪彩。到场的人们,只有一颗火热的心。

    成立大会结束,紧接着由钱学森为新分來的156名大学生讲授《导弹概论》。他一连讲了七堂课。他的课讲得通俗易懂,这些刚刚听说过导弹这个名词的大学生,他们所学专业与导弹毫无关系,正是由于钱学森的辅导,才使他们入了门。几十年后,当年听过钱学森讲课的人,仍然记得他讲课的情形,说:“沒有钱老,就沒有我们后來的成就。”

    导弹研究院成立不久,聂荣臻将该院的工作方针归纳为:“我们对导弹的研究制造,应采取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为辅的方针。”这一方针得到彭德怀、周恩來、毛泽东的批准。后來,这个方针实际上成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乃至整个科技事业的基本方针。

    最初一切都是困难的,导弹研究院白手起家,沒有实验室,沒有科研设备,甚至沒有住房,科研人员有的住在帐篷里,有的住在大食堂里。寒冷的冬天來到了,北风呼啸,滴水成冰,那个年月,人们肚子里缺乏高热量的食物,衣服保暖性也差,冬天的滋味最不好受。

    聂荣臻住在有暖气的大房子里,身上舒服,心里却总不踏实,因为他牵挂着导弹研究院刚从各地來报到的那些科学家和大学生们。有一天,他叫上秘书,突然來到研究院,他先钻进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住的小屋或帐篷,看了看火炉,是不是管用,又摸摸床上铺的盖的,厚不厚,保不保暖。最后,他才來到会议室,和领导干部、主要科学家们见面。

    主持会议的院领导说:“请聂帅给我们做指示。”

    聂荣臻感慨地说:“我沒有指示,只有一个心得。我是带兵打仗出來的,今天毛主席、党中央让我抓国防科研。我常常想,怎么抓啊?这个干部怎么当啊?后來我想明白一点了,就是,要老老实实地做好人民的勤务员。当干部,特别是当行政干部,干的工作就是勤务员工作。我聂荣臻有志于当个科学工作的勤务员,为科学家搞好科研工作的条件,搞好学习和生活条件。这就是党分配给我聂荣臻的工作,是否做得好,我不敢说。但是,我一定要认真去做,把这当作我终身的光荣任务。”

    聂荣臻的话令在场的人,尤其是一些科学家深受感动。人们想不到,一个元帅,会说出这样的话。元帅亲口说自己愿意当勤务员,如果不是当面听说,谁也不敢相信。

    聂荣臻突然话锋一转,语气沉重起來:“我今天來看了大家的住处,我这个勤务员沒当好,在座的各位,勤务员也沒当好,我们的科技人员,其中不少是中央千方百计帮我们

    -->>(第5/8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