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过,早期参与中国“两弹一星”的著名科学家,绝大多数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回国的,其中相当一部分來自美国,他们大都是冲破重重阻力,才踏上回国征程的。不说他们后來的历史功绩,单是他们放弃优厚条件,甘愿回国效力这一壮举,就值得大书特书。
10聂荣臻挂帅
聂荣臻元帅受命领导全国科技工作和研制“两弹”的任务以后,他反复考虑,认为首先是要组建机构和组织队伍,这是科学研究方面奠基性的工作,否则一切无从谈起。
***曾代表中央找聂荣臻谈过一次话,征求他对工作安排的意见,聂荣臻选择了主抓科技工作。聂荣臻性格儒雅,很小的时候,他就有科技强国的夙愿。后來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前进,并且要赶上和超过我们的对手,这就是中国人民的唯一出路,否则我们就将永远被人欺负。我当时是怀着这样一种紧迫感,决心抓好这项工作的。”
不久前刚刚成立的由聂荣臻担任主任的航委,这时候实际上是个空架子,下面连一个兵也沒有。聂荣臻主张先建研究机构,再建领导机构。他把自己在总参代理总参谋长时的得力助手、总参办公室主任安东调过來,担任航委的秘书长。安东和聂荣臻办公室主任范济生等人一起,担负起航委的日常工作。
1956年5月10日,聂荣臻向国务院、中央军委提交了《关于建立中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的报告。他在这份报告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陆、海、空军都已经逐步采用各种导弹作为制式装备,并且还在大力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由于喷气技术、流体力学、无线电定位、电子计算机等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可以看出,各种导弹作为军队武器装备有很广阔的前景。为适应中国国防现代化的需要,必须立即开始导弹的研制与培养干部的工作……为此,建议在航委下面设立导弹管理局;建立导弹研究院(对外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简称五院),以钱学森为院长,尽快开展导弹的研制工作。
半个月后,周恩來亲自主持有彭德怀等参加的第71次军委会议,专題研究了聂荣臻提出的报告。周总理在会上作了重要指示:导弹的研究方针是先突破一点,不能等一切条件都具备了,才开始研究和生产;研究导弹所需要的专家和行政干部,同意从工业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军队中抽调;要说服更多的人,为研制导弹出力;军队更要起模范作用,要人要钱,首先拿出來。
会议同意聂荣臻提出的所有方案,这让他深受鼓舞,立即着手布置工作。聂荣臻吩咐安东,尽快去找总后勤部、空军、北京军区的领导人商量,为导弹研究院寻找院址,以便开展工作。他嘱咐:“你要向这些单位的领导人详细说明导弹研究工作的重要性,以及中央和军委领导的决心,请各单位发扬风格,把可能提供的房子让出來。”
起初的工作应该说是很顺利的,安东带上范济生,两人去找总后勤部、空军、北京军区,仅仅几天下來,居然谈妥了。经过协商,位于北京西郊黄带子坟一带的解放军124疗养院、北京军区106疗养院、北京空军466医院,可以拨出全部或部分营房來,供导弹研究院使用。
黄带子坟一带尽管很荒凉,但毕竟有了这么一块地盘,可以供人开拓了。
光有这块地盘还不够,1956年11月,聂荣臻商请空军将南苑的飞机修理厂划归导弹研究院,作为导弹总装厂。1957年5月,聂荣臻同当时的中央联络部部长王稼祥商定,将长辛店中联部停办的马列主义学院二分院的房舍,划拨给了导弹研究院。同时,导弹研究院副院长王诤设法将在北京永定路地区的某通信团营区划归五院。这样,南苑、永定路、长辛店三处地点,成为以后导弹研究院第一、第二、第三分院的所在地,成为导弹、火箭武器的重要研制基地。这三个基地建设的逐步完善和四项重点工程的陆续建成投入使用,对中国导弹火箭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经聂荣臻与总政商定,报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批准,导弹研究院机构按兵团一级、分院按军一级行使职权。对外协作、联系工作等使用代号。他还提出,对待高级知识分子,只要不是反革命就应该使用;社会关系复杂些也不妨碍使用,必须贯彻“重在表现”的政策。
地盘找好了,领导班子人选也基本有了,最困难的,当属人才调集问題。当时,第一个五年计划刚刚开始,全国各地、各行各业都在加紧建设,科技人才极度匮乏,科学家、专家更是凤毛麟角,是每个单位的“心肝宝贝”,挖人家的,就等于割人家的肉。但是,搞国防尖端技术,又必须集中大批技术骨干力量,是个顶个的,不能滥竽充数。于是,问題就來了。
周恩來深知其中的难处,他指定聂荣臻亲自召集一个重要会议,下大力气抽调人才。1956年6月2日那天,聂荣臻邀请国务院秘书长习仲勋、副总参谋长兼军事工程学院院长陈赓、国防工业部部长赵尔陆、一机部部长黄敬、国家科学规划委员会副主任范长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劲夫、教育部副部长黄松龄、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等国务院各部委领导33人开会,商量为导弹研究院选调科技骨干的问題。
本來,周恩來那天要到会讲话的,但会议即将开始时,毛泽东找他有事,他只能走了,临走前留下话:“中午给大家嘴上抹抹油。”周恩來的意思是,中午请与会人员吃顿饭。他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会议在“三座门”召开。聂荣臻首先讲了一下中国决心发展以“两弹”为主的尖端武器的计划。听说搞导弹、原子弹,大家都很兴奋,议论之声四起。
聂荣臻接着说了这次会议的目的:发展尖端武器迫在眉睫,国际上的技术援助还沒有落实,但中央下了决心要搞,当前急需的是各类人才,今天开会,主要是为即将成立的导弹研究院要人,请在座的各位大力支持,鼎力相助。
聂荣臻讲完后,会场顿时沉默了,半天沒人吭声。有的面面相觑。有的闭目思索。有的盯着天花板,仿佛与自己无关。
聂荣臻耐心地期待着。
最终,还是那位有战略眼光的陈赓大将打破了沉默,他站起來,掷地有声地说:“我们哈军工给4个专家!”
陈赓的表态,令聂荣臻非常满意,他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他希望人们响应陈赓,站起來发言。但是沒有
-->>(第4/8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