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手记:
至今,她对去年九月恋爱告吹后去过的那家老人院念念不忘。
那个地方挺偏的,公交车几站路之外,聚集着一些修车卖车的玻璃房子----大部分是著名厂商的四S店。第一次她坐公交车去的,沿路检阅那些有各色彩旗的建筑和穿各式各样工作服的保安,等到了老人院,无论建筑规模和豪华程度都乏善可陈,她心里有点酸。第二次,她开车。有意地在附近绕路,绕來绕去看到的都是别墅区,门卫森严,不是业主也不是访客,不得在门前久留。
她最难忘的是护理员带她参观时那些坐在院子里的老人的眼神,安静而漠然。她谎称是为母亲寻觅“托老所”,护理员介绍很详细也不免夸大其好,有问題可以随便问。那些老人的眼神,让她问了个出乎自己意料的问題:“在这里的老人有归属感吗?”护理员愣了一下,她方才明白,归属感这个词是不合适的,她改口说:“这里的老人觉得像在家里一样吗?”护理员热情地说是啊是啊,这里就是老年之家,比在家还好,在家里儿女都沒时间搭理他们,在这里可以找到老伙伴还能随时和护理员聊天,在家里儿女都不一定能给他们洗洗涮涮,在这里他们有人伺候,饭菜都端到眼前……她在心里设计了一个场面,迷迷瞪瞪常常因为想到爸爸说话间眼泪掉下來的妈妈,被人牵着手拉着胳膊领到洗手池边上洗手,蓝灰色相间竖条的布衣布裤肥肥大大,妈妈坐在木头椅子上低着头吃饭,饭粒掉在桌子上,忙不迭腾下手來去捡……这个场面让她感觉到真实的疼痛,从心口往下。这种疼痛在她第一次听一个男人说“你的家庭负担比较重”之后有过几次,她以为自己病了。后來和她一起做“剩女”的一位心理学博士说她很正常,这是“脐带反应”,与母亲感情特别好的女子在成年后会因为感情波动产生这样的反应,通常这种时候想到的人是母亲或者遇见的问題与母亲有关。女博士是对的,她后來印证了这一点----每当她告诉來见面或者正在交往的男人自己要负担妈妈的生活并且随叫随到的时候,都会有隐约的感觉。等对方被“吓跑了”,这种隐痛马上消失。
在去年夏天那场短暂的恋爱结束之前,她还设想过,有沒有一种万全之策,既能照顾妈妈又能不耽误自己的生活?那个人还不错,交往了一阵子,似乎也有了些相互的欣赏和喜欢,做大学教师的他邀请她回乡过几天暑假,她也答应了,一切都在渐渐入港的时候,妈妈突然病了,开始是重感冒,接着是有了一点局部的脑出血。那段时间她一边工作一边跑医院,幸亏已经“熬”到了中层,偶尔开车出去干点私事也沒人问太多……忙着照顾老人,自然怠慢了男友,难得一次见面,就有了关于“负担”的对话。在他们交往的四个月中,她一直是文雅干练有教养的职业女性,分手的时候,她却颠覆了自己,她说:“我觉得你的负担才重呢,我不过是有个上了年纪的妈妈要我照顾,你有一大家子乡下亲戚等着靠你來北京捡金子呢,你不应该教书,应该开招待所,要不你家亲戚來了,你那建筑面积90平米的房子可住不下……”这种刻薄的话,她以前不会也不屑去说。
过了30岁,周围的人都开始替她的婚事着急,她自己也一度下决心要在多少时间之内解决问題,告诫自己不要挑剔不要刁钻不要还风花雪月,“剩女”朋友们还互相劝慰过,别再耗着了,耗得一辈辈小孩长起來都开始跟咱们抢大叔了,时间不等人……但对象见多了,她反而不急了。恋爱这种事在她心里,越來越像给自己选一样可心的贴身内衣,舒服程度不能打折扣,不然会让自己畸形。被不合适的婚姻拧巴畸形的事情她真见过不少,比如把亲生父母当成负担的人,在她看來就是畸形的种类之一。
口述实录:她的故事
真爱与现实的较量
在我意识到自己是剩女之前,对真爱这个词很有感觉。想到一辈子有个人喜欢我也被我喜欢,心里很温暖。现在年龄越來越大,结婚的希望越來越渺茫,别人对我和我对别人都越來越挑剔,挑剔的理由也越來越多越來越离谱。慢慢觉得当年对真爱的期待也有点离谱,两个不相干的人为搭伙过日子走到一起,因为真爱还是因为现实利益?我觉得后者可能性大。不像很多人想的,只有有钱有势的人配说自己身上具备“现实利益”,普通老百姓也有,不过层次不一样。两个人对现实利益的考量其实是个简单的商业交易过程,你有什么我有什么,咱俩有什么可交换有什么可合作,能不能因为两个人结合实现利益最大化,如果能,两个人开始交往,下一步是发现和培养感情,如果不具备前面的条件,根本沒机会谈感情就再见。我不认为偏激,经历告诉我的,身边很多和我一样的剩男剩女,几乎都这样认为。最先成家的人,如果不是从初恋走來最后终成眷属,那一定是因为个人条件比我们好先被选中,前面那种我相信有真爱,后面这种也许在一起之后慢慢产生真爱,也许产生不了但因为彼此合适也能过一辈子。剩下的,一定有这样那样的问題,只有继续努力,遇见那个同样也有问題的人,两人取长补短解决问題,再进一步培养真爱……我说得太绕了,但就是这么回事。补充一句,青梅竹马终成眷属的,很多,过不到头离婚了,加入到放弃真爱寻找合适的队伍里來,也剩下,这种剩下的还不如我们有市场。别觉得商业、市场、利益这些词听着残酷,一点不残酷,沒有比这种描述更准确的。
30岁以后,我对找到无条件的真爱不再抱希望。有次看电视,有个新闻评论员,叫什么名字我忘了,说现在的人找到真爱的概率约等于遭雷劈。说得对。生活多艰难,房价那么高,马路上那么堵,公务员那么难考,北京户口那么难进,孩子上学竞争那么激烈……你说,在这种生存条件下,一对有真爱的贫贱夫妻和一对团结起來物质上社会地位上都更好但不谈感情的夫妻谁活得更容易?让那些动不动爱情至上的人拍着良心自己说。不是因为我是剩女,沒市场,每次商业谈判都失败就攻击人家那些幸福的男男女女,我说我的感受。一个举目无亲的外地女孩留在北京,找个离了婚一脸褶子的中年北京男人,进门给人家孩子当后妈……以前,我觉得这种事不能容忍,如花似玉的女孩这么不自爱,现在我觉得能理解,怎么了?你觉得不美好,那是你的感觉,人家合适,不用花钱租房子,赶上经济条件不错,不用像我们天天上班,就算上班也不用挤地铁,哪怕有个破车,有人给
-->>(第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