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迷踪之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五章:秦家小传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不久后,县二中恢复了平静,朗朗的读书声再次响彻校园。

    校长见了我,依旧那么平易近人,又是给我倒茶,又是安慰。

    我知道他还想让我回去继续教书,但此时我已经有了新的生活目标——下海从商,做一名商人。

    于是,我忍了忍,但还是交出了那份儿准备好的辞职报告。

    当时校长很是惊讶,但也没说什么,只是顿了顿,笑着说了些诸如有空常回学校看看、遇到什么困难尽管来找我之类的客套话。

    办完离职手续,我步出学校,回头一望,我一脸释然,龙尾煞这块笼罩在心头的阴云总算散去,不知前方将是怎样的一番广阔天地,我心里满怀憧憬,似乎已经看到了我光明似锦的前程。

    然而,此后的时间却证明,那只不过是一条更为漫长而惊险的不归路罢了。

    后来,在父亲的支持下,我在城中心开了一家小书店,其实当初我并不喜欢干这行,老觉得吧,这小店儿干得再好,也只能糊个口,养个家什么的,哪有外面的天地风光啊,是爷们就应该出去闯一闯,什么下下海,挖挖矿,一不小心就能一夜暴富,衣锦还乡,多好的事儿啊!哪有窝在家里的主儿?为此,我和我爹争论了好久。

    我爹吧,属于那种老实巴交的人,对人处事总喜欢按老黄历整,你说他古板吧,但这关于经营的小算盘倒挺多,用现在的话说整个一闷骚男。

    不过话说回来,我们家能熬到今天,全仗着老爷子的那点儿生意经。

    在民国那会儿,咱们秦家在万家港可算得上头顶头的大户,不说良田千亩吧,也有那好几块私家山头和滩地,当地有名的秦家山就是证明。

    那时候,秦家光店铺就有上百间,几乎垄断了万家港的各行各业,到了钱论秤称,铺子论街算的地步。

    不管你是渔户、流氓还是官爷、兵痞都得给我们秦家三分薄面。

    可能这会儿就有人要问了,你们秦家咋就那么大个势力呢。

    这啊,还得夸一夸咱们勤劳精明的阿公,他早年跑码头、下南洋,挣了不少银子,一还乡就经营起了坐地买卖,手挣钱难上难,可这钱生钱就一点儿不算难,光码头买卖赚的银子就哗啦如流水,没几年功夫,秦家就这么起来了。

    再加之我阿公人品极佳,与三教九流打成一片,又在省里攀上了一帮大员,自然官商一体,财源不绝。

    不过,到了我爹那辈儿,我们秦家这一脉便开始走上了下坡路,谁也逃不过富不过三代的邪咒。

    俗话说鸟多了就吵,树大了就得分丫。

    当时,我爹算是秦家老大,按老黄历,阿公升了天,理应我爹当族长,掌管秦家的经济大权。

    然而,也不知怎么的,我爹那会儿好读书,一脑袋的秀逗,对族长这块肥肉居然不敢兴趣,整天读着圣贤书,游山玩水,对生意的事儿根本就不在乎,气得我阿公直摇头,据说摔坏的茶杯能堆满一箱。

    现在想来,我爹让我开书店估计和他年轻那会儿的小资情结有关。

    面对不争气的老大,阿公自然有了新想法,渐渐把希望寄托在了三叔的身上,别看三叔小时候偷鸡摸狗的,大字儿不识几个,但这脑子在秦家五兄弟中算是最好使的。

    三叔见我爹铁定与族长无缘,就磨尖了脑袋拼命往里面钻。

    为讨阿公的欢心,赶紧收起了市井气儿,竟人模狗样的念起了书,还经常跑到阿公的房前读得是摇头晃尾,有不懂的地方呢,还不忘找我爹请教。

    这么一来二去,阿公渐渐对三叔改了看法,整天三儿啊三儿的叫,听得人直起鸡皮疙瘩。据说那会儿,阿公就开始给三叔开小灶,传授起自个儿的生意经。三叔自然是乐得屁颠屁颠的,这样下去族长之位肯定非他莫属。

    果然,我阿公一升天,便立了遗嘱,指名点姓地让三叔来继承族长之位,包揽了家族的所有特权,也就是说只要牵扯到秦家的大事儿都得通过三叔这关,成不成全他说了算。

    族里的人见大局已定,自然是唯三叔是从,哪家哪户有什么好酒好菜的总不忘先给三叔尝尝,我心说这哪是三叔啊,整个就秦家的新爹。

    这阿公一死,分家产这事儿自然提上了议事日程。

    三叔呢,特别抠门儿,依仗着自己是族长的名头,把秦家最大的几个买卖都划到了自己名下,像什么码头贸易啊、赌场青楼啊、一个不纳。

    起初,他怕众人不服,就说这也是为咱们秦家的整体利益着想,既然老爷子能让我当族长,就有他的道理,无非是想让我带着大家发展好秦家的事业,以后买卖做大了,绝对少不了你们的那份儿。

    得!既然族长都发话了,你再怎么说也是白搭,那都是规矩上的事儿,不服不行,还不如顺水推舟混张好脸。

    如果你是真心不服,二叔流氓惯了,给你一盘小菜就得让你兜着走。

    最后,几个兄弟只得照单全收,我爹呢最背,只分得几间不痛不痒的店铺和田地,整得我爹当时肠子都悔青了,心说这也太不靠谱了吧,搞得跟打发闺女出嫁似的。

    其实呢,我爹也不全傻,阿公卧床的那几年,我爹就专门去找过三叔,说老爷子一旦升天,就把族长之位让给他,到时候家产平分,全由三叔来把持,有了好处每月分点红钱就行,绝不插手其他事务,只图个快活无忧的小东家。

    三叔呢,当时一心想当族长,拍拍我爹的肩膀,二话没说也就答应了。

    可这些都是嘴上的买卖,也没个白纸黑字儿红手印儿。三叔当上族长后,可就没咱爹什么事儿了,开始那会儿对我爹倒挺好,每月也按成数发来红钱,但到了最后就被涮了。

    三叔以什么经营不善之类的屁话搪塞我爹,也就不再进贡了。所以说,至今我们家人对三叔那房都有偏见,很少来往也就在这情理之中了。

    一个文人,一个吃惯了闲饭、不懂经营的文人,下场都是极其可悲的。

    我爹见生计没了着落,只能自己养活自己,自然是MM不能泡了,小酒不能喝了,赶紧娶了个小媳妇儿过起了安稳日子。

    可论特长,他只有那几本破书拿得出手,于是在当地做起了私塾先生,整点儿油盐小钱儿。

    可这屁股还没坐热呢,小日本又来了,搞得战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