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留在南疆的记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五 再踏征程第(1/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工业革命”发端于十九世纪的英国,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英国即基本完成了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业生产的“工业革命”,至十九世纪末,美、德、法、俄、意、日等国也先后完成了各自的“工业革命”。工业社会与农业社会之间的差距到底有多悬殊,打个形象的比喻,就好比是一列火车与一辆牛车之间的差距。相形之下,作为一个农业国,中国的国土面积尽管较大,人口亦很多,但是,国力却很弱,军力则更是十分有限。这一基本现实,不仅决定了中国在这个纷扰繁杂、冲突不断的世界中难以发挥重要作用,甚至在很多情况下,连自身的权益都难以得到有效地维护。

    正是因为看准了中国的这一根本性的弱点,同样是一个农业国,越南当局仰仗背后有苏联的大力支持以及在战略上的策应,从一九七七年底至一九七九年初,面对中国的不断喊话以及在中越边境地区摆出的种种军事姿态,仍然我行我素地于一九七七年底,焊然派出大批军队入侵柬博埔寨,并于一九七九年元月份完成了对柬埔寨的军事占领。又因为在我“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期间,凭借其手中所掌握的先进的海、空防武器,先是成功地迫使我海、空军却步于战场之外,后又成功地迫使担负地面进攻任务的我陆军,在没有空中力量掩护的情况下,不得不把进攻的纵深限定在一个极其有限的范围内。因此,一九七九年二月中旬至三月上旬,面对来自中国的军事打击,越南当局除了在国内进行了一番军事动员外,压根儿就没有打算将入侵柬埔寨的军队从柬埔寨撤出来。

    从中国方面而言,由于作战的目的并未能达到,又由于自身的经济无力长期承担如此规模的战争损耗,所以,一九七九年三月上旬,结束了在越南北部边境地带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后,遂决定改以在边境线上对越南当局实施中医“针灸”疗法。对此,越南当局不仅欣然地接受了这种刺激,并且,像其以往曾经做过的那样,除了继续向我境内打枪打炮外,还相应地派出小股武装潜入我境内,对我军、民目标实施侦察、破坏和袭击。越南当局这种把中国当“病猫”,紧随苏联的国际战略起舞,死盯着中国,并从后面不停地踢中国的“屁股”的做法,搞得中国相当无奈。

    随着一九八O年元旦、春节的日益临近,为了确保“两节”期间,我边境地区的安宁和住居在边疆地区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根据上级命令,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二十日,第三侦察大队整装启程离开营区,奔赴马关县,与驻守在那里的边防部队一道,共同担负起反渗透的作战任务。由于此次行动是第三侦察大队成立后执行的第一次作战任务,所以,大队上下对此都十分重视;同时,亦希望通过此次反渗透作战,借以提高自身的渗透作战能力。

    马关县是云南省的一个边陲县,对面便是越南的河江省,这里多为延绵起伏的山脉。上级交给第三侦察大队的任务,是要求第三侦察大队每天夜间采取不定点设伏的方式,对渗透之敌实施阻截。据此,从十二月二十三日起,第三侦察大队便将所属的六个轻装中队一分为三,每天由两个中队执行夜伏任务、两个中队备勤,另外两个中队休息。

    由于这里地形复杂,加之越军对我方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且行动又十分诡秘,所以,经过近两个月的值守,其间还曾经两次接到过敌情通报,但一直未能够发现渗透之敌的踪影。一九八O年二月十五日晚,再次轮到一、二中队外出执行夜伏任务。当天是大年三十,为了赶在天黑之前到达预伏地点,早早吃过年夜饭,下午四时整,在大队前进指挥所的率领下,两个中队便出发了。

    此次设伏的地点,被选定在一座距离我国的边境线的直线距离约二公里、图上编号为3562的并不显眼的山上。当时,虽然知道有敌人在我镜内活动,但由于无法确定其活动的具体线路,所以,第三侦察大队指挥部便要求设伏分队在实施设伏时,应像以往历次设伏时所做的那样,仍旧采用“双弧线、全封堵、守死一点、其余不管”的方式进行兵力的布置。具体是:一中队将六个小队的兵力,以小队或组为单位,从山体东面的山脚、至北面的山腰、再至西面的山脚呈一条弧线,分散配置于一切便于敌人通行、又便于我之观察、隐蔽和射击的位置上,主要负责对已对我实施罢渗透作战行动后的回窜之敌进行拦截;二中队的六个小队,则从山体东面的山脚、至山体南面的山腰、再至山体西面的山脚呈一条弧线,同样以小队或组为单位,分散配置于一切便于敌人通行、又便于我之观察、隐蔽和射击的位置上,主要负责对企图潜入之敌进行阻击。为了便于相互间的联络与协调,两个中队之间的结合部并不留下空档。如此模式的兵力部署,敌人不打此经过则罢;一旦打此经过,必将难以逃脱被打击的命运。

    另外,考虑到视线不良,为了避免当敌情出现后,我参战队员在实施射击的过程中相互之间造成误伤,伏击分队之前进指挥所除了为各小队、组,甚至是个人确定了具体的埋伏岗位并划定好各自的责任区外,还规定了相互之间的射击分界线,并要求任何人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均不得越界进行射击或是采取其它行动。

    根据中队的统一安排,常成所在的一小队被布置在山体东面的山脚附近。为了便于组织指挥,纪勇队长带领第一小组埋伏在通往山腰方向的位置上;副队长梁国安带领第三小组埋伏在弧线末端的位置上,并兼顾与相邻的二中队队员之间的联络与协调;常成则带领第二小组埋伏在第一小组与第三小组之间的位置上。此时,由于正值冬季,天气寒冷,加之这里的空气也显得相当潮湿,为了保证埋伏的质量,队员们在埋伏时,须将随身携带的雨衣铺在地上用以防潮;但是,为了保证遇敌后的行动自由,在进入埋伏状态后,随身携带的棉大衣便只能够披在身上,而不可以穿在身上。待一中队的队员们陆续埋伏完毕,天色也已经渐渐暗了下来。由于这里距离边境线较近,二中队的埋伏地点又面对着敌人的方向,处于敌方的视线之内,所以,为了避免我之行动被敌人提前发觉,待天色完全黑下来后,二中队才由山南转至山北去进行布控。

    晚八时许,队员们开始分批食用随身携带的干粮用来充饥。至第二天凌晨四时许,就在山上稍稍生出了些许薄雾之际,盼望已久的敌情终于出现了,这是一股回窜之敌。考虑到山上的地形较为复杂、植被亦较为茂密,在无夜视器材可用的情况下,为了既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