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只剩下以伍子胥为首的一批人,还在继续抵抗。眼见城父即将不保,伍子胥迅速跑回行宫找到太子建,建议他在城破之时,趁着慌乱化妆逃跑,出城后再一路向北逃离楚国。而伍子胥自己则要留在城中,率领残部与囊瓦大军血拼到底,以便给太子建出逃赢得宝贵时间。万般无奈之下,太子建只好采纳他的建议。
又过了半日,囊瓦大军攻破外城,太子建趁机带着齐音与公子胜化妆成平民,在十几名亲随的护送下从未遭敌军围困的北门逃走。之后,伍子胥又带人倚靠内城与囊瓦大军进行了一番殊死搏斗。最终在明知不敌的情况下,他也放弃了对内城的坚守,孤身一人混入落难的人群躲藏起来。
太子建畏罪潜逃,大逆不道的罪名就落到了城父百姓的头上。囊瓦大军在当天午后攻入太子行宫,彻底剿灭叛乱。接着他们又在城中继续铲除零星顽抗的残兵,囊瓦见有些叛军躲进了高大的建筑中,就命人搬来薪柴和麻油进行火攻,就这样城父最后的抵抗者也被活活烧死了。随后火势开始失去控制,大火蔓延到了行宫,于是入城的士兵乘隙趁火打劫,同时四处纵火。到了最后,囊瓦也对杀红眼的部下无法进行弹压,只好草草从行宫里搬出几件太子建使用过的器物,以便在日后向平王报捷时,作为献上的战利品。
囊瓦率亲兵撤出城父,当天仍在大帐过夜。然而这一夜,囊瓦的士兵们没有睡,他们先是在城中纵火抢劫,等到火势大涨,又都退到城外把守城门,见有外逃的百姓一律格杀勿论,等到火势稍减,就又跑回城中继续作恶。
当太阳再次从东方升起时,城父已经化作一片废墟,到处都是被烧毁的房屋,到处都有被烧焦的尸体,昏天黑地,臭气熏天。
这一夜,伍子胥藏身在城中的一个人工水池,总算躲过一劫。他的水性好,可以长时间的沉在水下。在亲眼目睹了城父百姓惨遭杀戮之后,他不禁潸然泪下,但此时他更为担心的是远在郢都的父亲和家中的妻子老小。
“不行,我一定要活着逃出去,还有很多人等着我去救命。”他不停地在心中默念。
终于机会来了,原来有一段城墙被熊熊烈火烧塌了,伍子胥耐心的撑到深夜,见好时机一个箭步窜了出去。
跑出城后,伍子胥继续拼命的往家的方向飞奔,直到筋疲力尽,他才停下脚步,转过头来回望城父。只见此时的城父依然是火光冲天,伍子胥再次感到悲痛万分,他朝着城父的方向跪下,并失声哀嚎道:“城父的父老乡亲,是我害了你们,我日后一定要为你们报仇雪恨,愿你们的在天之灵得以安息。”
过了许久,他才站起身来继续逃命。自此城父被夷为平地,楚国也不再有城父这个地方。
春秋时期,血缘关系仍然是将人们联系在一起的主要因素,之间具有相同血缘的人们往往会更为亲近,也一定是生活在一个固定的区域里。继而由血缘关系又衍生出了小范围的地域认同,人们只把与他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小范围地域里的人视为同胞兄弟,再加上当时国家观念的淡薄,所以即便同为楚国人,囊瓦的大军在屠杀城父百姓时,心中也不会存有丝毫的怜悯之情。
再说太子建,他能够从城父逃脱绝非侥幸,这恰恰是囊瓦的刻意安排。说到底囊瓦虽然鲁莽,但也是个精明人,他在平王面前装疯卖傻,是为了讨取主上的欢心,事实也证明了此种做法屡试不爽,每次他受到平王的训斥之后,又都会得到平王的重用。囊瓦知道费无忌能够暂时得到平王的宠信,是因为他肯为平王背负骂名,就凭费无忌的为人,不可能长盛不衰,所以囊瓦做事并不想与费无忌一个鼻孔出气。这次囊瓦肯率兵征讨城父,是因为他认定太子建必死无疑,还有就是可以趁机捞上一笔。囊瓦大军骁勇善战,靠的就是他允许士兵在取胜之后明火执仗的劫掠财物,对此平王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太子建虽然阴谋造反,但毕竟还是平王的亲生儿子,如果是囊瓦亲手擒拿了太子建,万一哪天平王心有悔意追究起来,他便再也脱不了干系。所以囊瓦故意不去围困北门,就是要放太子建一条生路,至于这之后的事情,那就让司马奋扬来做吧。
太子建一家在亲随的护卫下一路北逃,他们想要逃往宋国,可是道路关卡全都被司马奋扬封锁了,要想顺利通过简直比登天还难。
“无论怎样都不能坐以待毙,别辟蹊径的事还要试一试。”太子建说。
他的几名亲随想通过贿赂蒙混过关,但未能成功;接着太子建又想不走官道,翻越群山,可是山峰险峻,又多虎豹豺狼还是不行。眼看追兵在后,食物又很匮乏,再想跑到别的地方出境已是不可能,太子建真的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偏偏祸不单行,此时又已怀有身孕的齐音,因为受了惊吓染上大病,躺在马车里已经动弹不得。无计可施的太子建,只好在边境的一座村庄里,暂且借来一间茅舍安置齐音。可出人意料的是,村庄里有人因为害怕受到牵连,偷偷跑到司马奋扬那里告密。
司马奋扬本是陈国人,在平王做陈蔡公时他的父亲做了平王的马夫。据说司马奋扬的父亲擅长相马,为人也很有远见,虽然家境不好,但他一项支持司马奋扬读书习武,最终使得司马奋扬拥有了一身才学。后来平王见司马奋扬相貌堂堂,谈吐优雅,就留他在身边做了随从,日久天长,他也就成为了平王的信臣。要说司马奋扬是平王身边最忠心的人,平王对他也十分信任,要不然怎么会将监视太子建的任务交给他来做。但是这回如果没有司马奋扬的庇护,太子建恐怕真的在劫难逃。
司马奋扬并不是一个落井下石的人,他虽然拒绝了太子建的拉拢,但也同情他的际遇。看到平王对亲生儿子的刻薄寡恩,以及费无忌的厚颜无耻,他心中产生了些许不满。于是,当告密者走后,司马奋扬并没有急着率兵捉拿,而是派一名亲信前去给太子建通风报信。起初这名亲信并不敢按他吩咐的去做,但是司马奋扬信誓旦旦地向亲信表示,对此事他会负全部责任。亲信出发一会后,司马奋扬才带着军队慢慢上路。
那个亲信来到村庄找到太子建,向他转告了司马奋扬的话:“上将军让我前来告诉太子,赶快离开这里,否则就要被他生擒。”
太子建听后不无感激地说道:“上将军果然重情重义,只可惜他也是为父王效命的。现在他让我赶快离开这里,可是眼下我根本无路可走。”
“此事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