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的名号签盟。且这些称王的国家,中原诸侯都把它们当蛮夷加以排斥。因此,虽然楚、吴、越这些国家在春秋时就开始称王,但它们对社会的影响不大。而齐、魏的称王却不同,它们都是接受周王加封的诸侯,直到战国时,这两国还在率诸侯朝周天子,作着在周天子的旗号下,当诸侯霸主的打算。齐、魏国君称王,就否定了周天子的独尊共主地位,周天子不但在实力上,而且在名号上从此也就与诸侯相一致了。周天子共主地位的丧失,从春秋以来,建立在“挟天子以令诸侯”基础上的霸政,也就随之消失。所以齐、魏相王是战国时代政治史上一件惊人之举。
简而言之,魏惠王、齐威王订立了同盟条约,相互尊对方为王(僭越称王,周王的权威没人管。之前各大国其实都是诸侯国,只有周天子可以称王,这以后各国纷纷称王。所以战国中后期的君主的谥号都是XX王,而之前的谥号都是XX公、XX侯,(楚国例外,因其“蛮夷”发展迅速)如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鲁隐公、秦穆公等等。
徐州相王令楚威王愤怒不已,引以为奇耻大辱。史书记载其“寝不寐,食不饱”。因为之前天下的大国里,只有楚国君主称王(吴越两国因其蛮夷被中原各国人无视)。因此,楚王自觉都比中原各国的君主都高人一头,虽然这没什么实际的好处,见面打仗时,中原各国君主从来没觉得他高人一头而相让一点,但这也能用以精神**,产生足够的自我乐趣,不是嘛,现在这个没了,楚王不生气才怪。
楚王生气的时候,天下其他各国,也有不少人是十分生气的。当然,对这件事有资格生气的,也都是那些自居为文明礼仪大国的国家君主。比如,赵国君主,燕国君主,韩国君主秦国君主等人。本来嘛,这些人和魏齐两国君主,大家一齐称公或者侯的,名份上都是平起平坐的。
但现在,这两个家伙突然跳出来,互相称王了,这岂不是说这两个家伙要爬到大家头上去了?这真是可忍孰不可忍也。于是,这些人就很生气。后果,那当然很严重了。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