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总有一个女孩会纯真爱上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章 暑期问情 1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是前不久李文恺老师教我们的《诗经》中的一首。它是一首男女相思的恋歌:一位男子爱上了一位年轻美貌的姑娘,不论醒着时还是在梦中他都不能忘怀,可他又不能追求得到。他面对悠悠的河水,耳闻洲地上成双结队的雎鸠欢乐地歌唱,目迎水中摇动的葕菜,那个姑娘以前采摘葕菜的优美姿影,又在他眼前闪现。这清晰的记忆,更增加了他的痛苦,以致产生了幻觉:仿佛他同那位姑娘结成了连理,共同享受着婚后生活的快乐,自己与那姑娘如琴瑟调合般和美,更时常用鸣钟击鼓来让她快乐也使自己快乐。

    百年修得共枕眠,十年修得同船渡。我跟陆平平尽管平素有多少来往,但此生同船共渡,仅此一次。尽管我们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便彼此心领神会,在学习和班级事务上彼此默契配合,思维见地相近不悖,却正如陆平平深刻剖析的那样,我对她的“敬”多于她渴望的彼此的“悦”。

    船到了对岸,船工拉着铁链让我们上岸。再走二百米,我们就可以到达公路上的汽车停靠点。

    那时候,公路上的客车不像如今这么多:公路上来往的客车川流不息,每隔十分钟就有一趟。那时岭西开岭东的车一天只有一趟。天晴三五天,公路上的客车在几里外就拖着滚滚黄尘而来。

    十点,客车准时到达。

    车停稳,从车中吐出几位客人。司机便下车来爬到车背上,陆平平的父母和那两位前来帮忙的农民便忙着往车背上递东西。皮箱被褥 铺盖弄上去后,司机就用篷布盖好再用带子绑扎好。车到岭东,要经过异常险峻的钩挂岭。

    陆平平的父亲要付两位农民钱,那两位农民说什么也不要。两位农民走后,陆平平的父母便招呼陆平平上车。

    陆平平眼红红的,突然扑进我的胸怀,情绪激动地抽泣起来。

    我说:“班长,班长,虽然自古伤怀多别离,但我们来日方长。”

    “平平,叫我平平。”她抽噎着,“此地一别,不知何日再相逢。”

    我说:“你心我心既相知,人生定有相逢日。”

    客车司机长按了三次喇叭催促,陆平平才停止了抽噎。她递给我一个信封,说;“我平生第一次给男生送照片。见此照片如见我本人。好吧,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我们就此别过吧。我到了新地方,马上就会给你写信过来。”

    说着,她掏出手绢摖去脸上的泪水,正步走向客车。到了车边,她再次回过头看着我,挥了挥手,说:

    “回去吧,谢谢你前来送我!”

    车声隆隆,驾着滚滚黄尘而去,我伫立路旁,怅然若失。我平生的第一位挚友,诤友,再见!

    我取出信封里的照片,细细端详。照片上,陆平平穿着那身紧身淡红紫花连衣裙,外罩薄如蝉翼般透明而有褶皱的白纱罩衫,端庄凝重,风姿绰约,靓丽清纯。那一头细而密的长发,从肩头披散而下,漫过高挺而丰满的前胸。那张丰润而精细雕刻的脸上,两道弯弯的美眉,一双黑白分明而又充满丰富神韵的眼睛,高高的鼻梁,厚薄得恰到好处的双唇。

    我欣赏良久,只觉得她唇唇欲动,似乎要跟我说些什么。

    我摸摸信封,里面还有一封信。我虔诚的打开,似乎听到她圆润而富含磁性的声音:

    “青木桥之夜,满月清辉,月色溶溶。余与君月下归来,言及余之颜容,君心甚悦。承蒙赞誉,特拍此小照,赠君惠存。三载同窗,摩鬓厮守;余心念念,君心眷眷。今日一别,音容两地,时常眷顾,眷念莫忘。”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