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核武皇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4章 远东财团(二)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务问题压迫下的流动资金断裂,导致三井物产只用了几万两银子就将两家纺织厂租下来,再用纺织厂的盈利重新买下企业。

    现在三井物产已经在香港注册成立了上海纺织会社,用于控股这裕晋、大纯两家纺织厂,两家纺织厂的总股本正好是100万两白银,三井物产实际出资只有11万两,买入裕晋1/10股权和租赁生产权用了3.5万两白银,此后又同样花费7.5万两银子买入1/10股权和租权。

    目前,这两家纺织厂超过一半股权还是在和日本关系密切的中国商人、买办、欧美洋行手中,三井物产正在逐步用工厂本身的盈利买下股份。

    6、上海纺织业现在的总纱锭是30万。三井物产占了15%,郑桂廷已经得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消息,那就是日本真正最大的纺织巨头大阪内外棉纺织株式会社已经准备在上海投资建厂,紧随其后,日本其他六大纺织业大企业也都有类似的计划。

    如果这些企业都来了,那日本在华纺织业的八大系统就将再现历史,到了那个时候。中国纺织工业再想翻身就真的很困难……其实基本就等于宣判了中国纺织业的死缓。

    宋彪将手里的三份纺织业报告都看完,这刚将报告丢在腿上,郑桂廷就迫不及待的和宋彪劝说道:“大人。东三省的纺织业已经不能再等,中国的纺织业更不能再等。如果日本国内市场萎缩的很快,三五年内都难以复苏。加上三井物产在上海纺织业投资成功,日本各大纺织企业转移到国内投资办厂已经是大势所趋,如果我们现在不发力,后面等日本各大纺织企业雄踞国内纺织业的龙头地位,我们再想夺回市场就真的很难了啊。”

    宋彪被迫点头同意,和容星桥、郑桂廷等人感叹道:“今年的年会必须要讨论此事,明年的资本流向也必须是迅速向纺织业转移。办一个钢铁厂,几千万银子砸下去都很难见到成绩,办一个纺织厂就是另外一回事。钢铁工业要办,可优先还是要将纺织业办起来。咱们不仅要办纺织业。而且要争取在三五年内办出非常大规模的成绩,和日本纺织厂争锋相对的竞争。你们有什么想法,现在说说看。”

    潘斯炽道:“我和郑桂廷、容总董此前商量过,东三省和中国的纺织业要想真正的办好,首先还是要解决原材料的问题。棉花的种植必须要好好的推广;其次是纺织学校必须要办,而且得大量办,要培养自己纺织业人才,经营、技术、销售、种棉四个方面都要培养;第三是染料工业必须从现在就开始抓起来;第四是纺织业必须有一定的扶持政策,特别是本土的纺织企业要加强扶持;第五是销售工作要抓起来。特别是关于第五点,日本的纺织产品质量不高。但它的商标都很讲究,比如说目前在山东最畅销的金龙、金鱼、双鹿、花蝶都是日本人特设的牌子,他们的织花图案也是老百姓喜欢的牡丹花、福禄寿、龙凤呈祥、五福临门、月宫图、观音送子、鲤鱼跳龙门之类的,他们的花布比洋人的质量差,比咱们好,价格和咱们的差不多,比洋人低很多,花样又多,还特别适应国内的需求,咱们和洋人都没有办法和他们竞争。所以,我和郑桂廷、容总董谈到这些,我就觉得咱们纺织业和日本相比的差距是全面性,不是一个地方差的问题,而是全部都差,全部都得追赶。特别是织花、印染的部分,咱们必须想办法。”

    宋彪只能说一声“是啊”。

    关于这些事,他身为东三省总督所能采取的办法几乎没多少,也就是抓一抓棉花的本地生产,其余的都只能是远东财团内部想办法。

    郑桂廷继续和大家说道:“我的观点是这样子的,咱们就算是在东三省将纺织业办起来,因为日本产品的关税低,咱们的产品从东三省销往关内,价格不比日本便宜多少。要想全面阻击日本的纺织品,还是得同时在上海、天津想办法。特别是在上海,像老公茂、瑞记、鸿源、新昌这些老牌纺织厂都有问题,咱们可以买下来继续经营。比如说上海机器织布局,现在几经周转,原先投入百万两银子,终究是经营的很差,最后卖给集成公司,集成公司是英商办的,资本规模小,也撑不住,现在又要卖。我看就可以买下来。咱们家底大,撑个五六年不是问题。”

    他说完之后,大家都看向潘斯炽,因为潘斯炽就是从上海机器织布局出来的,此前就是最后一任织布局总办。

    潘斯炽此时倒是很尴尬,将上海机器织布局卖给英商集成公司就是他负责秉办的,这家集成公司是怡和洋行入股,和另外一家规模比较小的英资洋行。加上怡和等行的华商买办共同凑集资本筹办的,取意“集合而成”,故名集成公司,注册资本70万两银子,实收资本五十余万两。

    因为资本规模不大,集成公司撑了几年,现在也不行了。怡和洋行已经甩卖了股份逃之夭夭,其他华商还想继续撑下去,估计也不太可能。

    潘斯炽就叫爱那个集成公司的事情说了一番。又道:“机器织布局早些年是赚钱的,《马关条约》一签署就完蛋了。十年前的时候,日本纺织业也不行。日本的纺织产品真正大规模卖到国内,首先还是在山东兴起,可那也是五六年前的事。可英法美等国都有最惠国条款,同样低税卖入洋布,特别是美国洋布和印度洋布,那个价格很低廉啊。织布局和棉纱厂又不一样,想要赚钱的难度就更大了,可这个厂一千来号人,很多工人干了二十几年,那都是熟练工。买回来就能盈利。关键几个问题,第一是染料的价格得低,质量还得过得去;第二,织布局原来的工资有点偏高,那比日本国内的织布工人的工资高多了。这个必须降;第三,花样必须翻新,十来年都一个花样,根本卖不动。我估计集成公司那边出价四十万两银子就能卖,今年不卖,它们过两年还是得卖。那帮人的心态就是厂子可以不赚钱。撑几年就等地价涨上去,后面卖地皮捞一票。咱们将这个厂子买回来,那是个好事,可真要将这个事情办好,没有三四年真的不行,关键是得继续招揽技师,培养人手,年年都得编出新花样。咱们最好在上海直接办个纺织学校,和东三省一起发展,否则就别去折腾了,真的赔起来也不是个事,这里一年赔十万,那里赔五万,到年底一算账,就算咱们家业再大也撑不住这么赔的。赔钱没问题,可咱们得想清楚招法,明白什么时候能赚钱啊!”

    宋彪听着这话,心里也是很着急的,可他不做决定。

    等开年会的时候,所有人都过来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