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核武皇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4章 远东财团(二)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机械等方面完全不是欧美的对手。

    日本的生丝和茶叶主要对美国出口,数额还是很高的,首先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生丝出口国,又是世界第五大的茶叶出口国,但这两个东西卖不到中国,它的煤炭、纺织品和纽扣、肥皂、纸之类的低级工业品主要是销往中国和东南亚,包括向香港。价格是很低的,当然质量也最差。

    另外,日本现在出口的这种钟表不是小的机械表、怀表、腕表,而都是家庭里摆设的那种“时钟”。

    远东财团在这些方面就特别有针对性,因为东三省想要发展工业。最开始也只能是生产这些低级的工业品,远东财团在东三省生产的这些东西不仅要满足东三省的需求,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同样还要向东南亚销售。

    今年,远东财团就在煤矿开采工业上投入了巨额资本,除了抚顺煤矿。同时投资了阜州海州煤矿、辽阳齐大山煤矿、铁岭煤矿等34个煤矿,加上开滦煤矿,总计有36个煤矿场将在三年内开始投产,其中抚顺煤矿、海州煤矿、齐大山煤矿是三大露天煤矿,投入规模也最大。

    远东铁路总公司为什么如此着急的要将奉阜铁路优先开通,就因为阜州的海州煤矿是露天煤矿,又为什么急着将铁路铺设到赤峰,因为在赤峰也发现了一个规模惊人的元宝山露天煤矿。

    吴仰曾就给宋彪一个估计值,明年六月份左右,远东矿业总公司和远东钢铁总公司下属各煤矿企业的煤炭总开采量就将达到每个月30万吨的规模,明年底能达到50万吨,奉阜铁路和赤锦铁路大概是在1908年的上半年开通,铁路这边开通,那边提前三个月就开始大规模的采煤。

    四大露天煤场同时发力,加上其他的煤矿,东三省的采煤量会在五年内迅速增加1000万吨/年,这个规模不仅能满足东三省和全国的煤炭需求,也能满足整个东南亚的煤炭需求,同时能向美国、墨西哥、智利等美洲国家出口,届时连日本都必须购买远东财团的煤矿。

    因为露天煤矿和矿井煤矿的开采价格完全是两个概念,根本不能比的。

    相对于日本的总经济产值而言,日本目前的煤矿工业规模是很庞大的,但从长远而言未必就经得起东三省煤矿的冲击,除非日本大规模提高煤炭进口关税。

    这个事情没有任何悬念。

    有人喜欢说日本自己不开采煤矿,将中国的煤炭买过去埋在海里,这个是谣言,日本直到21世纪还有本国的煤炭开采工业,70年代以后就一直靠政府补贴。

    山东被德国占据之后,烟台、青岛都是大规模进口日本煤矿,在日本纺织工业完全发展起来之前,日本对华的最大出口事项就一直是煤矿,而日本不含殖民地在1905年的煤矿开采总量就已经达到了1300万吨。

    这可能是很多人都想不到的事情。

    煤炭工业的事,今年第一次开年会之时就已经讨论过,在郑桂廷和吴仰曾的强烈建议下,这个事情很早就在财团内部获得通过。大家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要借钱,要筹集资金将东三省的煤炭工业抓起来,从国外,特别是从俄国、德国大量聘请地质工程师,加上东三省各矿务局一起努力,在辽宁和铁路周边到处找大煤矿。

    赤峰不是东三省的辖区,吴仰曾此前一直是在开滦煤矿当总办。曾经亲自去赤峰和承德一带勘察过,知道赤峰有煤铁矿,此前几个月就偷偷派了一队德国专家过去勘探。结果是一阵大惊喜啊。如今是具体的结果都还没有出来,铁路已经急着要修过去。

    这一次的年会就不谈煤矿了,因为该谈都谈的差不多了。今年按照容星桥、郑桂廷和潘斯炽的建议,主要就是谈纺织业,虽然吴仰曾和沈德耀想将钢铁业作为本次年会的重点事项讨论,宋彪目前看这个架势是不太可能,因为大家目前都还是比较关注纺织业的问题,主要是日本纺织品对东三省出口规模越来越大。

    远东财团的宗旨是最简单的,从一开始就被宋彪定格在“增加出口,减少进口”八个字上,大家今年预计就谈两个重点问题,一是大豆出口和油脂加工业的建立。二是纺织业的全面筹建。

    钢铁算个屁问题,进口不多,出口也不多,现在还忙不到这里。

    对于纺织业的问题,郑桂廷和潘斯炽准备了非常详细的资料。原本是要等到年会的时候发给每个人的,现在就先拿出来给宋彪过目,容星桥他们都已经看过了,眼下就是等着宋彪看完之后的态度。

    郑桂廷准备的这一份是日本纺织业的总体报告,潘斯炽准备的则是国内纺织业总体报告和进口纺织品汇总报告,实际上就是三份报告。每一份四五页纸。

    宋彪就坐下沙发里慢慢看着,其他人也乘着这个机会重新看一遍,温习一番,感受一下日本纺织业对中国和远东财团的威胁。

    宋彪看完之后感触很多哦,新的认识也很多,基本上是打破了他此前的所有错觉。

    三份报告总结下来一共有六个问题:1、日本纺织业总体水平不高;2、日本纺织业在华和东南亚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倾销问题,它的产品质量最差,价格最低,相对于国产纺织业,质量要高,价格相差不大;3、日本纺织业目前大体已经认识到,如果是在华投资办厂,总体效益大约能增加10%左右,三井财团目前已经控制了上海纺织业的两家大企业,总纱锭4.5万枚,1905年得益于日俄战争,收益率高达20%,今年的年收益率也稳定在10%左右,相比上海其他纺织厂还是有较高的盈利能力;4、日本的成本优势建立在五个方面,低劳动力成本、低关税、低出口税、低运费、低棉花成本,即日本的劳动力成本低,进入中国市场的关税低,出口国外的出口税几乎等同于无,运费相比欧美产品要低很多,从朝鲜买入的棉花价格极低,有了这五个优势,日本的纺织品在中国市场和其他外国洋布比起来,价格就过于悬殊,给人造成的印象就好像是日本人在倾销,实际上不是的,三井物产是日本最大的纺织商,它将纺织品出口到中国的利润是非常丰厚,而它在朝鲜低价购买棉花是有日本政府强行保护。

    5、中国纺织业的总体问题是规模小、流动资金太紧张、技术差、技术工人和相关机械维修工的数量太少,管理水平低下,产品同质化竞争,主要以低端的棉纱加工为主。比如说三井物产在上海收购的两家纺织厂裕晋、大纯,都是因为银行债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