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微弱晨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隐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豪宇没有去酒店上班也没有回家,而是直接进了一家小餐厅,一个人叫了一打啤酒,接着给季默打了个电话,伤心的对季默说道“晴乐和我分手了”季默见豪宇这样,于是就给泉也打了个电话,季默和泉都放下了手上的工作,请了假来陪豪宇,等到季默和泉赶到餐厅时,豪宇已经喝不了少的酒了,泉关切地问道“什么时候发生的事啊”“我努力了这么多天,今天她终于答应我可以和我一起吃饭,我兴奋了好久,没想到她却说要分手”季默安慰地说道,“兄弟,别难过了,天涯何处无芳草,来,一醉解千愁”泉也说道“来,干了”豪宇把酒杯碰了碰,便干了,喝了大约又一打啤酒,又自顾自地说道“为什么,她要这么对我,我到底做错了什么,我都说了我会改的,我说过我会改的。”季默和泉附合地说道“嗯,会改的”豪宇走路已经不稳了,“你们继续喝,我去一下洗手间”豪宇歪歪扭扭地走去,季默说道,“这次估计心伤透了,从来没见过他一次喝这么多酒”“是啊,也不知道,到底为什么晴乐非要跟他分手不可,之前也没闹得这么严重啊,哎……女人的心思真难懂”季默和泉又闲聊了一会,才发觉豪宇还没出来,“豪宇怎么还没出来,我去看看”季默说完便起身向侧所走去,“泉,快过来帮忙,豪宇倒在侧所里了”泉急忙跑了过去,付完帐后,泉和季默想了想决定给他开个房间,这么晚送回家肯定不好,接着季默和泉都各自回了家,也向暖浠和水蓝分别说了这事。

    这一天,暖浠下班后回到家,看到桌上的电脑没关,猜想一定是季默晚上写报告写得太晚了,忘记把资料存档了,暖浠正打算要关掉,却看到电脑里写的这么一段话,好奇心促使她看了下去:

    “今天下午有一位操外地口音的女士带着她的父亲来做检查。她父亲60多岁,是癌症复发。CT显示患者胸腔有个贴近胸壁的大肿块,放疗科医生建议做粗针针吸检查,确诊是否肿瘤复发,在排除炎症后再决定是否进行放疗。我仔细检查了患者,并看了CT片,并建议做细针针吸检查。   出于同情,我告诉那位女士,细针痛苦小、副作用少、花钱少,且出报告快,对病人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她却充满狐疑地看着我,说:“人家医生让我们做粗针,细针你能保证诊断出来吗?我们是河北定州的,老人身体不好,还想让他下午回去。”我对她说:“那我先用细针试试吧!下午4时你再带病人一块儿过来,如能出结果,下午就拿走;出不了,我再改用粗针做。”   女士想了想表示同意,退到诊室外等待。我仔细选择入针点,迅速入针。几分钟后,针吸顺利结束,组织标本取得也不错。因为是细针,患者神情自然,没什么痛苦表情。   下午4时,那位女士带着她父亲一块儿来了。当护士将诊断报告递给他们时,患者一下子就跌倒在走廊里。见此情形,女士勃然大怒,质问我:“你上午不是说我父亲是良性的吗?下午怎么又变成恶性的了?”我平静地说:“我上午说是良性的了吗?如果上午我就能知道结果,又何必让你们下午来拿报告?”她说:“你上午做完检查时伸出大拇指说‘OK’,这不就是表示结果是良性的吗?”我无奈地说:“我那是表示针吸操作非常成功,你父亲配合得也很好。细胞的分型用肉眼是无法识别的,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诊断。本来,你们的检查是要第二天才能拿结果的。考虑到病人的实际困难,我们才让你下午来取,这已经是很照顾你们了。”但是,她扔了句“这是应该的”,就拿上报告抬脚走了。   我怔住了,半天没说出话来。为了让她省钱,让她父亲少点痛苦,我们提前一天出了报告,她却如此态度。   从医几十年来,我对患者态度和蔼、服务热情,操作时也千方百计地帮他们减少痛苦。绝大多数患者都能体察到我的用心,还常常说:“这医生真好!和我说着话检查就做完了,一点儿都没感到疼。”可是,这一次我哪里做得不对了吗?回想起我经常教育科里的年轻人,对患者一定要态度和蔼,不能不耐烦,不能起高声,更不能吵架。轮到自己遇到这样的患者,竟也忍不住很生气。

    凡事都应先找找自己的原因   事后我想,这就是典型的患者及家属对医生不信任的表现。   现在有些患者和家属,对医生的话总是充满怀疑,总认为医生可能会骗他们,好让他们多掏出点钱。更有甚者,就是在收费和出报告时间上不断地讨价还价,仿佛在医院做诊断就像在菜市场买菜一样。埋怨归埋怨,作为医务人员,我们不可能要求患者怎么样,凡事都应先找找自己的原因。   为此,我总结出来的教训是:   1。应该用更明确的语言将患者的病情告知患者家属。“刚才操作虽很成功,但结果要等诊断之后才能见分晓。”加上这样一句话,患者家属就不会产生“诊断操作成功就是结果好”的歧义。   2。在告知义务上,医生要区别对待每一位患者。如果今后再有患者家属和患者来取报告,尤其是当诊断结果不好的时候,应先让患者在外面等待,只对家属说明诊断内容。我其实也清楚,这位女士也是在看到患者得知病情后摔倒在地才情绪激动,对我们态度不好的。   3。医生做好自己的工作天经地义,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但不要总是指望每位患者及家属都能理解你、感激你。要平静对待个别患者及家属的不理智、言行粗鲁甚至无理取闹行为,更不能因此改变对所有患者的态度。对某些情绪激动甚至态度蛮横的患者及家属,切不可针锋相对,退一步海阔天空。心里要时时告诫自己:“谁让我选择了医生职业呢!谁让他是我的患者呢!”   通过这件小事,我再次感受到,平时常听到的医疗纠纷不断升级的故事,伤的绝不只是医生的心,患者也难免受其害。如果医务人员队伍“军心不稳”,还如何提供好的医疗服务?即便是发达国家,也会出现医患纠纷。就像人再完美也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一样,对同样的疾病实施同样的操作也不可能让所有病人都满意。在这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建立和谐社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患者及家属也不能只是旁观者。   其实,绝大多数医生的绝大多数医疗行为都是为患者利益考虑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缓解甚至治愈患者的病情。就像我们经常说的那样,医生和患者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而医患关系紧张的直接后果是,由于怕患者家属的不理解甚至无理取闹,临床医生在治疗上会更加畏首畏尾,心态上也更加消极保守,甚至使某些尚存希望的患者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