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蔑视人类,因为人类是一群猪,我将用金钱和名誉喂饱它。”拿破仑正是利用道德的力量指挥他的军队驰骋欧洲,利用革命给百姓创造福利而驱使他的人民,他的弱点和优势都发挥到极致。道德看似柔和的处世智慧,实际上必须利用个性的利剑方能创造社会效益。为什么有些牺牲自我的追求者并没有树立德威,反而给他人欺压,就是这个道理。
我反复讲,一个孩子在班级如鱼得水左右逢源赢得威信,社会就一定是任其自由驰骋的舞台;反之,如果在班级人际紧张或者被他人遗忘,未来就一定要严重受挫或被社会抛弃。
为什么本能地惧怕同类?为什么内向的硬壳严严地包裹着自我?为什么孩子在人事里饱受苦恼却不觉醒?如果他人有支配或损害自我的权力,戒备和恐惧就有道理,可是同学与自我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原来,不过源于陌生,陌生是神秘的屏障,一种顽强的惶惑总是阻挡自我的去路。对熟悉的伙伴,恐惧就消失。个性斗争的敌人不是同学而陌生,不是他人而是恶习。敲开紧闭的嘴巴,就拆除陌生的第一道栅栏;质朴地表达热情,就拆除陌生的全部栅栏。首先打开热情的嘴巴,你就影响对方,成为主导者,对方就油然而生感激之意。帮助和牺牲的热情是战胜陌生的法宝,迅速打开自我的心灵之门,也打开对方的心灵之门。热情是修养得来,表达热情的技巧是训练得来。没有牺牲自我的真情,表达技巧纵然很娴熟,也会引起对方的警觉,以至关闭刚打开的门。有牺牲自我的真情,可表达失去诚恳的魅力,热情显得做作,对方也会拒绝。
热情不仅是打开他人世界的金钥匙,更是超越恐惧的个性气概。我们发现,只要从自私的枷锁里解放出来,睁开眼睛关注他人的需要,他人就不再具有威慑力,反而成为需要帮助的弱者。在他人看来,自我同样拥有威慑力,可是一旦自我张开嘴巴,露出笑脸,发现自我是如此亲切友好,还有比这更令人喜悦的吗?陌生的畏惧感转瞬消失,换之以同样的热情,两颗心拥抱在一起,友情的蜃景那样美丽。如果自我始终在热情的牺牲中处于优势,就注定拥有强大的影响力,从而主导对方,而对方又甘于受到影响和主导。祖先用心良苦,为了安全,把怯懦和自私作为宝贵遗产赐予我们。从每个蒙昧生命,我们无不生动地看到这种自私和怯懦。我说过,现代教育的使命就是启蒙热情的觉醒,把两千年来封锁我们的铁门砸碎,用热情去开辟新的疆域,用豪迈的牺牲占领陌生世界。
我总是很悲哀地从同事身上鲜明的看到对孩子的冷漠和麻木,而在骨子里又畏惧和憎恶学生,师生间横着永远跨越不过的鸿沟。在老师眼里,孩子同样具有让自己恐惧的神秘力量,而班级是神秘力量的聚合。不要认为,站在讲台的教师都有个性魅力,其实恐惧是许多教师的心病,个性蒙昧者俯拾即是。所有平庸教师无不具有胆小的文化痼疾,而专业上的平庸恰恰不是重要因素,所有优秀教师无不自觉塑造强大个性,从而对孩子产生巨大影响力。在简单的应试教育中,有的教师教书很厉害,升学率很高,可是专业素养却很平庸,不就因为个性魅力而拥有强大的影响力管理能力吗?
师生关系犹如一切关系,无不充满个性斗争,教师只要一次露怯,对孩子的影响力就算完蛋了,所有窝囊的教师无不具有鲜明的怯懦性格,可一辈子也浑然不知,虽然饱受其压迫。有的孩子天生霸道,只要发现老师怯懦,就牢牢地控制老师,折磨老师,可老师哪里知道?你该看清,强大个性是老师首要的专业才能,否则不论怎样饱学,也不过窝囊废一个。不只是教师,什么社会角色不是如此呢?同事都羡慕我的威望,问我凭什么让最霸道的孩子也畏惧,认为我身上有种神秘的力量,特别是从不见我大发雷霆,更不见我打孩子,可该怕我的孩子都怕我。我说,让孩子怕我并不是我的愿望,畏惧是一种隔阂,让孩子服我特别是爱戴我才是我追求的。自然,畏惧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智慧,对震慑孩子的嚣张气焰,与恶习斗争具有重大意义。我的孩子各得其所,该怕我则怕我,因为畏惧正义;该爱我则爱我,因为我们心心相通。
古人云,无欲则刚,心底无私天地宽。我常说,道德是个性的最高智慧。我坚定地相信,只要热爱孩子,真诚地奉献自我,坚守重塑生命的事业,个性魅力就坚如磐石。父亲为什么拥有一种豪迈之气,决不带有这个职业固有的卑琐灰色之气?不就因为执着追求爱的信仰吗?纵然天底下就剩我一人热爱孩子,我也决不会动摇爱的信仰。不论怎样清贫,金钱也没有权力塑造我,只有爱能塑造我。有的同事嘲笑我的牺牲热情,称赞真是稀罕,可我知道,他们的心底怀着景仰。不论怎样调皮的孩子都很敬服我,因为我的热情滋润过干涸的灵魂,只有我激励他们热爱自我。
我的愿景是,每个孩子彼此亲如手足,姊妹之情如阳光洒遍生活的每个角落。将每个同学都经营出友谊,未来社会就是我的。如果连有隔阂的同学都征服,还有什么人不能征服呢?谁牺牲得最真诚,谁把偏见清扫得最干净,谁把所有同学都欣然接纳进自我的胸怀,谁就拥有个性斗争的最高智慧。女孩子做得最好,有两个寝室,个个都对我说,她们生活得很幸福,个个建立姊妹深情。只要进入寝室就保持高度默契,心灵之间时刻交流温暖的情意,谦让和宽容成为自觉的追求。是的,感情有深浅之别,思想一致的孩子间自然更密切,可并不结成团体,自觉地照顾到别的孩子,对疏远的孩子更客气有礼,仿佛表达一种歉意。男生寝室也表现不错,至少纪律和卫生等公益事业都做得很好,彼此有隔阂的孩子极少,后来都消除隔阂。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