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一院之长细考量-集思广议新篇章第(1/3)页
1993年。上海。
故事发生地的第一场景地是在坐落于上海徐汇区的上海长白山医院。长白山医院是一所全民所有制的三级甲等医院。
全民所有制的严谨概念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权威解释,经过几轮普法教育,我们理解大意是全体国民所有、全体公民所有的财产制度。这里简单说说,长白山医院是双重领导,国有资产账户在中央政府卫生部国资办,医务行政领导归口上海市人民政府下属的有关主管局,例如卫生局及以后可能出现的管理中心之类机构。故事主人公为了解决住房难而创业,起步之时就必定碰到这些资产归属关系,就一定要明白在中国办企业的高压线——国资不能流失,所以先要把这一中国国情带来的院情根本点——所有制问题介绍清楚。
有读者问:什么叫三级甲等医院?据回忆,这是国家卫生部在20世纪90年代推出的国内医院管理的部颁标准。医务界一般从业人士当时只知道一级是街道或乡镇、二级是区县、三级是省市自治区。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就可以明白,例如小说故事发生地上海,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到第十人民医院,应该就是一级医院,简称市级医院。甲等的含义又如何呢?中国排名,甲乙丙丁,甲总是排在前面、好的等级。但是甲等以上还有特等,只是故事开始时候的上海市似乎还没有三级特等医院,耳闻目睹的众多市级医院纷纷先后在通过评分考核以后冠名三级甲等医院。
把这个医院的三级甲等部颁标准讲一下,主要是为了日后来看《地产三部曲》的房地产同行考虑。因为房地产企业的资质管理也有分类标准。一级最高、然后是二级和三级,一级以上有个特级资质,三级里面有个带括弧的叫(暂定三级)资质——一般用于刚刚达到注册资本金要求和刚刚开始经营运作的房地产企业。卫生部的人可能非常难得甚至根本不会和建设部的人就这一问题讨论,两家的分类恰好把一二三的座次掉了个头:医院的三级是省市级的最高级别,房地产企业的三级是最低级别的企业。
坐落于徐汇区的上海长白山医院就是一家全民所有制的三级甲等医院,是一所当时上海的一流大医院、名医院。这个大,已经略作介绍,级别最大的市级医院。这个名,肯定是知名度美誉度颇高的名院之意,该如何表述?还得从医院所在的徐汇区慢慢说起。
各位读者,众所周知,形容地域概念,有强烈的历史学印痕和社会学记忆。在上海说地域概念,今天是说东南西北,卫星定位精准一点的加上内环;中环;外环;郊环,在上海可千万不能说五环、六环。在北京说到六环可以了,因为没有七环。可是在小说中说地域概念,尤其是要顺便讲讲暖场嘉宾之三《地产三部曲》的生活中的“现管”房地产局长蔡育天“住在徐汇”的内涵,倒是要费点口舌的。因为蔡育天是上海市的房地产局长,他怎么不说“住在上海”,而说“住在徐汇”呢?住在上海虹口区的居民,一定记得历史上有一位虹口区的公务员,为坐落在虹口区的上海当时有名的商业街场“四街一场”(好像是南京路、淮海路、四川路、金陵路和豫园商场)之一的四川路,写有一句广告语“看看逛逛其他路,买卖请到四川路”。这条广告语明显和蔡育天局长的题字不是一个路子。不过,话说回来,对蔡育天局长的“住在徐汇”的书法题字,我们团队包括三人小组每一位成员都觉得应该由上海的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做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科学结论。我们这里说的,纪实畅想加纪实推断,文学版本,仅供参考。
有热心读者追问:人家作家都是一个人写小说的,《地产三部曲》怎么有一个三人小组?这里加以说明。三人小组是我们创业团队的接班人物组成,在生活中的历史阶段因为他们分别是七零后、八零后和九零后,所以在小说的前两部《地产家园》和《地产城堡》篇章里还基本上没有三位的经历,没有露脸的机会。但是既然到团队来接班了,总得温故知新,增砖添瓦。作者于是乎请他们三位组成三人小组,担当的角色有点像现在电视第一财经频道的资讯助理,除了考证材料、提供出处——经常要去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档案处,以后还要去坐落在外滩的上海市档案局,好像还要再去北京、去卫生部国资办档案室……在小说这样的文学作品中,三人小组的作用有点像后来央视青歌赛的决赛阶段为决赛入围选手在现场伴唱的和声部分的演员,为作品增光添彩,甘做幕后英雄。这三位可都是网游高手,围脖达人,别说你写十八年的故事,就是写二十八年前开始的故事,虽然那时候还没有他,他照样把个资讯助理当得像模像样。这不,要说“住在徐汇”的事就要找三人小组啦。
费点口舌说说到没有关系,长篇小说就是要说。要把个“住在徐汇”说清楚,又要帮助读者理解和记忆,还是老办法,讲清几个关键词:文体来历,上海的上只角,商品房的领跑者。
文体来历。20世纪90年代,口头文学对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人们对如下这样一种文体表达非常欣赏。民以食为天,先说食。“食在广州”或“食在广东”是当时最为流行的说法。为什么?因为广州人或广东人什么都敢吃!再说衣。也许是为了修辞的原因,说到衣,人们都说穿,把名词改为动词。例如说“衣在上海”几乎没有,而你说出“穿在上海”就是随行就市的,因为上海人什么都敢穿!蔡育天身为上海的房地局长,在主管副市长夏克强为上海的“住房难”神色凝重、忧市忧民时(读者一定还记得夏克强忧虑的全市“双八十”——八十万只煤球炉、八十万只马桶的量化数据),他绝对不会说住在上海,而“住在徐汇”则是实事求是、引领上海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阶段性、历史性提法。言简意赅,朗朗上口,符合潮流,便于流行。
上海的“上只角”。你如果随三人小组穿越时空隧道来到20世纪20年代、30年代的上海,找几位上海“老克勒”(时尚先生的典型人物)就上海的衣食住行做做导游,开开眼界。他们不约而同会带你去租界——不同国家的租界。因国殇而来的租界,是一种丧权辱国的历史烙印。由租界而来的西方文明的渗透和传播,大浪淘沙,鱼龙混杂。在哪个年代就开始在上海演绎着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交织、融合,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你可能走过的地方是今天的徐汇区、长宁区、卢湾区和黄浦区等区域,当年“老克勒”们经常流连忘返的地方。三人小组从时光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