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地产三部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1 一院之长细考量-集思广议新篇章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隧道回来之后,概括了一句他们的观感——上海的“上只角”,就是西方文明烙印深刻的早期城市化进程快一点的区域。徐汇区当然在老克勒嘴里的“上只角”,所以教会医院、学校、国际礼拜堂(教堂)众多,风格各异的老花园洋房更是不胜枚举。蔡育天局长题字时自己也居住在徐汇区,就是他和不少东方人一样,非常欣赏西方风格建筑的一个小小的例子。

    商品房的领跑者。据三人小组查到的资料显示,在20世纪90年代初,徐汇区的商品房成交的单价始终领跑整个上海楼市,后来长宁上来了,后来卢湾、黄浦上来了……

    交代了时间和地点,小说的主人公可以出场了。

    不是讲究论资排辈、照搬生活,而是为了调度篇幅、叙述方便。按照作者设计的《地产三部曲》首部曲《地产家园》的人物表序列,一院之长首先来到读者面前。

    一院之长——宣玉壶,男,1940年生,属龙,身高1。78米、体重88公斤。出生地:上海。籍贯:青浦朱家角。20世纪60年代毕业于上海某医科大学。在小说中出场时任上海长白山医院(三级甲等)院长。长相和后来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的时任主持人王志相似。

    以上是作者把小说开头部分的人物表中关于一院之长的信息复制粘贴过来。需要和读者讲明的是,和一般小说人物表不同的地方。

    第一,体重。在本书人物系列可以享受主人公待遇的角色,出场时的体重都会一一介绍,尽管有的人以后可能红了、火了,体重都会成为一种隐私的资料。可是既然是人物,他首先是个人。要知道哦,在医生面前、在医院里面,人人平等。医院可是个赤条条来、赤条条去的地方,体重就是一个人体最基本的健康体检指标而已。从文学描述的角度,说这个人胖了瘦了,你感受不深,身高体重的量化指标一出来,你马上可以用身边可比性的人来比较,甚至和自己进行比较,从而立即加深对小说人物体型的一部分印象。立竿见影、活学活用的话,你如果是身高1。78的男士,现在就可以和一院之长比一下胖瘦程度、体型概况。

    第二,籍贯。说一下很有必要。因为根据中国决定人才记录规范信息政策部门的提法,小说面世的时候,社会上已经把建国以来用到现在的“籍贯”信息取消了,读者肯定都知道了。但是籍贯作为记录你父辈是什么地方人,换句话说,你老家在哪里的一个信息,在文学作品中好像还不能废除。中国人恋家,中国人有寻根情结。籍贯正好记录的是家和根的信息。就像这几天在台湾选战正酣的公务员,很多人都是记得自己的籍贯在闽南的。

    第三,长相。作者采取主人公像谁的提法,是为了小说人物面向广大读者时,读者心里一下子先有个立体三维活生生的模样。但是仅仅是“像”,不是为了和“谁”套近乎、炒作“谁”。时下网络,遍地炒锅。作者先说,免得惹祸。小说人物到底长得怎么样,还要看以后可能会有的小说插图、电视和电影导演再次创作时平面和立体构图的想象力。只是长相看生活原型不太容易了,有的主人公他有两个原型,有的主人公他有三、四个原型,不太容易对号入座。更有的已经赶时髦,因为在医务系统供职,近水楼台先得月,做了整形、做了改性,那就更没法对照了。

    1993年初春某天,宣玉壶院长从上海市卫生局召开的辞旧迎新座谈会上,听说了局长讲话中介绍的局系统内解决医院员工“住房难”的先进典型,联系自己医院实际,不免思绪万千。

    先进典型是坐落在虹口区的天台山医院(三级甲等)。天台山医院虽然是百年老院,可贵的是上任不久的年轻院长善思敢闯,在市里酝酿全市房改方案、局里布置讨论后就铁下心来,不找局长找市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先下手为强,开发商品房。天台山医院运筹帷幄,稳操胜券的两大举措:第一步,在虹口区的北部区域通过参建的方法,在广中新村、曲阳新村锁定了适用的房源;第二步,在虹口区后来又有新发展规划的凉城地区投资,以联建形式委托房地产开发商批量建造、度身打造博士公寓,专门用来引进博士人才,为人才强院夯实基础、鸣锣开道、先声夺人、筑巢引凤。一时间,天台山医院的博士公寓,成了上海市卫生局局长极力推荐的一张医院管理新名片。这不,局长刚分批组织完局系统各大医院院长去天台山医院博士公寓的参观考察,在辞旧迎新座谈会上又重申:解决欠债太多、困难重重的“住房难”,在上海市提倡不找市长找市场;在我们卫生局,我们提倡和鼓励天台山医院的做法——不找局长找市场。当然,需要我们局里理解支持的,我们一路绿灯放行。只要对解决“住房难”有利的办法,红头文件没有禁止的,都可以试,都可以闯。实在吃不准的,打个报告到局里,我们一定在半个月里批复办文。

    解决长白山医院“住房难”,怎么试?怎么闯?宣玉壶院长冥思苦想,挂肚牵肠。

    我们让院长安静的想一会。他一定会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结论和办法拿出来的。趁他在院长办公室所在的长白山医院“小白楼”二楼思考对策的时候,我们把需要特写的“小白楼”描绘一番。

    “小白楼”,是长白山医院上上下下对医院行政办公楼的形象称呼。因为它小而白。白,就是白色的外墙;小,因为它只有两层楼,上下两个楼面一共才十来个房间。“小白楼”的称呼,叫了一百多年。当年是一名来自英国的建筑师,为在上海租界里的教会医院设计的供洋人高级别医生来沪工作时居住的宿舍,也是历史上的一种筑巢引凤吧。由于本小说是讲房地产故事的,手边又有三人小组,所以特地让接班人们去上海市档案馆饶有兴趣的查证了这栋现在已经是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建筑的“小白楼”的方方面面。

    历史。“小白楼”建于19世纪90年代。

    设计师,英国人,米来泰瑞(Milai Terry)。

    建筑风格,哥特式风格和威尼斯别墅风格的融汇。哥特式建筑风格流芳百世的建筑典范的鼻祖是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威尼斯别墅风格暂时请读者根据水城威尼斯的叫法想象一下就可以了。据考证,“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哲人歌德说的,他说这句话时是站在一座建造于巴黎圣母院以后的哥特式建筑在英国的典型——坐落于莱茵河畔的斯特拉斯堡主教堂——前面有感而发、脱口而出。就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