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东篱的官服发下来了。
夏丞相看着小吏手中捧着的官服官帽,笑的合不拢嘴。
夏东篱脸色铁青。
有没有人可以告诉他,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情况?!那绿油油的东西竟然是官服?并且,他娘的,那帽子也是同一色系的,这么一顶绿油油的帽子往自个儿头上一扣,以后,还有脸见人吗?再一幻想,往后要穿着这么一身衣裳在九皇子手底下混,还不得被笑话死?夏东篱甚至可以想象,九皇子肯定会似笑非笑的拉着声线满心诚挚的说:“哦,夏东篱,这顶绿帽子很适合你嘛~~”
夏东篱穿着一身惨绿去九皇子处应职报到,耷拉着一张比官服还惨绿的臭脸出现在九皇子宫中。九皇子在宫中的住所名叫“采菊宫”,名字起的又酸又娘娘腔。
夏东篱嘴角抽搐的走进采菊宫,九皇子早早等在宫里,瞧见夏东篱这身衣裳,显然一愣。双眼直直的落在夏东篱的帽子上,双手一搭,诚恳道:“哦,夏东篱,这顶绿帽子很适合你嘛~~”
得儿,还真是一字不差,夏东篱的脸更绿了……
面对与九皇子的‘心有灵犀’,夏东篱暗骂了一声娘,板着臭脸问是否可以开始工作。九皇子见他面色不善,也不敢再去招惹,讪讪的吩咐的工作职责,并告之工作地点,便不舍的放他走了。
夏东篱的职业生涯正式拉开帷幕……
当今圣上一直未立太子。
大皇子的母妃出身卑微;二皇子却双腿有疾;三皇子寄情山水书画,不爱理事;四皇子、六皇子不幸夭折;五皇子孔武有力,堪为帅才,被皇上封了祺王,派去东南沿海处,镇守边疆去了;七皇子一直深居简出,不见有什么大的作为;八皇子风流成性,皇上为此震怒数次,一直将他拘束在宫里,即便是被封了祯王,也没敢把他打发出去;九皇子乃是皇贵妃所出,谋略气度都是一等一的优秀,如今已是十九,却仍未被封王,而从皇上对他的喜爱程度来看,此举定是别有它意;十皇子性情憨直,皆事以九皇子马首是瞻;十一皇子先天不足;十二皇子的母亲个宫女,即便是诞下皇子也只不过被封了贵人;剩下的十三、十四、十五皇子年纪尚小,还看不出什么。
一三五七皇子皆成家后搬出皇宫,因二皇子身有旧疾,一直住在宫中,方便太医治疗,于是便赐居知秋宫。八皇子被拘在知心宫。两宫相处很近,且都是环境清幽、宜于养病修心的好处所。
九皇子被赐采菊宫,离翰林院、中书令比较近。
但凡有些智谋的人,都能看出其中的意味深长。
中枢令是什么地方?朝廷官员权力的中枢所在,以夏丞相为首,掌握国家命脉。而夏丞相的唯一儿子在哪?嘿嘿,正是旁边的采菊宫。为什么堂堂的众臣之首的夏丞相的儿子,身为探花,却只被封了个五品的虚职?而夏丞相又为何不生气、反而高兴呢?也正是因了这采菊宫。
翰林院是什么地方?天下才子文人的聚集地。有多少的官员是科举出身?在这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采菊宫,多少会结交聚拢着一些未来的朝廷大臣。
一个是此刻的权利所在,一处是未来权利的所在。掌握了这两者,又何愁此刻和未来?
九皇子被选定为未来的太子,这可谓是一件不争的事实。
而夏东篱这个少根筋的,显然还不知道皇上的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也不知道九皇子的运筹帷幄,韬光养晦。更不知道九皇子为什么会跟这么多的世家公子结交。
彼时,夏东篱还不知道“采菊宫”乃是相当于太子东宫的所在,在他心里,这里是九皇子的‘猪窝’,只不过起了一个又酸又娘娘腔的名字罢了。
几日后,夏东篱正式在采菊宫开始任职,再与其他同事寒暄完以后,开始郁闷了。
那个张某某的小白脸乃是上一界的头名状元;那个看着不起眼的瘦小青年,竟是刚刚升任为工部侍郎,是个从三品,比自个儿的正五品高出一截;那个高傲的风某某,其祖父当年做过太子太傅,夏东篱刚刚高兴,终于有一个跟自己一样的二世祖,是靠关系进来的。却被告知,风靡一时的、被众多考生奉为考前必备二十考题之一的——《论华国文学之复兴》正是出于这位公子之手。
夏东篱自惭形秽,油然升起一份丢人之情。再被不知哪位大神拍着肩膀赞他“夏探花,你那篇《谏圣上十思疏》确实不错”的时候,夏东篱在觉得丢人的时候,又开始鄙视自己不道德的抄袭行为。
夏东篱耷拉着脑袋回家了……
本想一展宏图大业的夏东篱开始了堪称打杂跑腿的职业生涯。
夏东篱是采菊宫里的一朵奇葩。
夏东篱极力的想融入新的环境中,但是,显然有些事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比如:其他同事聊天时,会时不时冒出一些典故,且出现的恰到好处,其他才子们每每都会会意一笑。偏偏夏东篱听的一头雾水,完全不知所云。
谋士们所关心的文学、水里、农业、美工等等,夏东篱绝对是个门外汉,也插不上嘴。每每他人高谈阔论时,夏东篱只有干站着傻眼的份儿,于是,日子过得很悲摧。
谋士们也不待见夏东篱。
本来就觉得他是个纨绔,经过一番接触后,发现夏东篱果然是个纨绔。和不学无术的关系户同在一个屋檐下共事,简直就是一种侮辱!作为清贵之流的谋士们很是不平,为显出自己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于是,个个都不搭理他。
于是,夏东篱的日子过得更加悲摧。
谋士们无法跟夏东篱共事,又不好与夏东篱公然撕破脸皮,于是,便打发他去送些书信物件等,也算是一起工作了。
于是,夏东篱经常会被当做小厮一样,打发到旁边的中书令、翰林院等地方,当个跑腿的,充当免费邮递员。因为翰林院里有他心心念念的人,所以,面对这份儿跑腿的工作,夏东篱乐在其中,甘之如饴。
并不是每次去翰林院就一定能见到孟南山。有时候孟南山有事,并不在翰林院内,夏东篱兴冲冲的赶过去,却扑了一场空,心里难免失落。只是,夏东篱屡败屡战,从不气馁。虽然不是每次都能遇见,但去的次数多了,自然遇见的次数也会增多。夏东篱如是的安慰自己。
所以,夏东篱往翰林院跑的更勤了。
孟南山不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