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鄱湖红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布 告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36、布  告

    刘大海接任以后,红船局又接二连三地碰到了许多麻烦事。

    先是那位团长寻上门来,对同仁堂进行威胁,要赔偿他的损失。不过,那批货到底是一批见不得人的东西。在董事会全体董事和会员的抗议下,那位团长也不敢卖硬了。虽说是民国,那样的事还是不能摆不上到桌面的。

    不久以后,那位团长就调防去了赣南,这件事最后也就不了了之。只是所有的人都在为杨铁汉感到惋惜。

    那位团长虽然走了,但是后来又经常有什么营长、旅长找上门来。那年头,来来往往的军队真多。一会儿是什么“护国军”,一会儿是什么“救国军”,一会儿又是什么司令的军队,大帅的亲兵……

    这些当兵的,只要是一来鄱阳湖,一到水面天心这个地方,就都看上了红船局的红船。有的要红船护送,有的要红船去接什么“宝眷”,有的还要去走私军火、食盐、烟土。都想借助红船这块招牌镇鬼避邪,损人利己,干那些人不人、鬼不鬼的勾当。

    那些当兵的一来,都是先找红船局,再找同仁堂,软硬兼施,口气大得吓死人。一来二去,刘大海给惹烦了,董事会也给惹烦了。但是,要送的还是要送,要接的还是要接,不知道哪尊菩萨得罪不得,哪路神仙是真神?这时的红船局不再是当年的红船局——再也不是明朝皇帝的“锦衣卫”,朱皇帝的“亲外甥”了。现在只是一个地方公益机构,没有了尚方宝剑,哪一个都得罪不得。何况找上门来的都是一些兵啊将啊的。老话说“秀才碰到兵,有理讲不清”,更不要说是这些驾红船的,这些乡村中绅士、土财主。

    这样一来,结果误的是红船局的事,受害的是当地船夫百姓。有几次,因为一些水手和船工被调走了,或者是船上那些好的驾具被挪用了,正赶上大风大浪,红船局就无法派人出救了。

    遇到这样的情况,红船头刘大海急,红船局的弟兄们急,同仁堂董事会的董事和高会长也急。如果红船不能及时救生抢险,翻船死人没人管,那么,鄱阳湖的老百姓就会慢慢地失去对红船的信任。长此下去,红船局的牌子就会不砸自倒。红船局几百年来的声誉,真的会毁在这一代人的手里。更不要说为了红船局的声誉,毅然决然地献出了自己性命的杨铁汉和那五个兄弟!

    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刘大海只好三番五次地去找董事会,去找高会长,请他们想个法子。

    这一天,刘大海又找到高会长,对他说:“我不能拿鄱阳湖百姓的血汗钱去为那些人做事,何况大都是见不得人的事。这样下去,我怎么可以对得起我师傅?他为了红船局几百年的声誉,把命都赔上了!”

    高会长也理解这位红船头的心情,就对刘大海说:“刘老板,这样的事能顶则顶,顶不住就只有敷衍一下。我和董事会商议一下,尽快想出个法子。”

    刘大海也知道高会长的难处,只好回红船局去,等他们慢慢地想办法。

    当天晚上,高会长果然召集了同仁堂董事会全体成员,在一起商量解决的办法。这些董事平日就是怨声满腹,今天一聚会,更是个个义愤填膺。有的骂得口沫横飞,有的把手中的文明棍敲得囊囊响。他们在骂这个世道,在骂那些贪官污吏、军阀兵痞,最后骂到了民国政府头上了。

    骂着骂着,突然有一位董事说:“如果能弄到一张政府的公文,也许可以挡一挡。”

    这个董事一说完,其他的董事都笑起来了,有的说:“民国政府的委员长又不是你的儿子。”

    也有的说:“就算是你的儿子也不卖你的账。如今他是委员长了。”

    说得大家又是一阵苦笑。

    大家骂着,笑着,正在束手无策之时,高会长突然说:“我倒有个主意。”

    大家都把眼睛盯着他,看他有什么锦囊妙计。

    高会长指着那位老秀才说:“老先生,你不是有一位当年的学生,现在是省参议员吗?”

    那位老秀才捋捋几根白胡须说:“参议员有屁用,他又不是省长。是省长倒还差不多。”

    高会长说:“我倒不是说你的那个学生。我也知道他一个小小的参议员,倒是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不大。不过,我听说最近蒋委员长要来省城南昌,要是你那个学生在省城有关系,能找到那个蒋委员长头上,事情就有眉目了。”

    高会长一说完,大家又是一阵大笑。不过笑完之后,认真一想,也是一条没有办法的办法。都说可以试一试。

    高会长又说:“你们都知道,我是做郎中的出身,说话三句不离本行。常言道“病急乱投医”,我们何不试一式。不过这年头,有钱能使鬼推磨。要想走通这条路,关键是要先花一笔钱。”

    “要花还是要花,不花钱哪能办得成事呢?”那位老秀才也开口了,“千里做官只为钱,这种世道,哪个做官的不是抢钱抢红了眼。”

    董事会其他的成员也连声附和着:“是啊是啊,大家还是想想办法,凑足一笔钱试一试……”

    这件事就这样定下来了。下面的问题是凑钱。

    几天以后,在高会长和董事们的动员下,当地的老百姓终于凑齐了几百块大洋。然后就推举高会长和那位老秀老,带着同仁堂董事会的一份呈状,先去县政府找县长,然后去省城南昌找那位参议员,通过他到省城去疏通关节,希望能买到一纸公文。

    为了红船和红船局,当地的这些乡坤和百姓们不仅破费钱财,而且在尽着一份传统的道义和责任。

    在一个晴朗的早晨,刘大海亲自带着几位弟兄,驾着一条红船,载着高会长和那位老秀才,还有一袋子大洋上路了。他们先去了县城,到县政府找到时任都昌县县长的龚式农,向龚县长要了一份公文后,就渡过了鄱阳湖,到了吴城再溯赣江而上,去了省城南昌。他们要去办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然而,就在刘大海他们动身去南昌的当天下午,红船局突然来了两位客人,说是要找刘大海——这两位客人不是别人,就是从吴城长春客栈来的那位茶庄的账房先生和那位伙计。他们是三师母打发来找刘大海的。

    红船局的弟兄见是刘大海家里来的人,自然对他们以礼相待。他们俩个见刘大海不在,也不好对其他人说什么,在红船局住了一晚,第二天就匆匆地回吴城去了。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