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鄱湖红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长春客栈(二)第(1/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19、长春客栈(二)

    长春客栈真的发了。几乎是一夜之间,长春客栈就改换了门庭。

    一年以后,三先生就拆掉了原来的老屋,在那繁华的豫章路上,建起一幢在吴城数一数二的大旅馆。这幢大旅馆的派头和堂皇,仅次于吴城的衙门。一色的麻石墙基,三六九的青砖风火墙,比吴城的城墙还要牢固。里面那几十间房间都是上楼板,下地板。这些崭新的木板都是从武宁修水山里运来的上等杉木,漆上了亮锃锃的桐油青漆,真是千年不朽,万年不烂。房间两边是两排长长的超手回廊,一年四季摆放着时鲜的花草盆景。回廊两边是一长溜的客房。客房内是新床新家具和新被褥。窗子上是外有窗纱,内有当时还少见的玻璃,挡风又透光。

    客栈里面的排场宽敞自不必说,客栈外面更是风光无限。门前沿街的走道是一色的青砖铺地,上面砌有八卦图案。到了门前就是一长溜的麻石台阶,两边是一排白玉石栏杆。上了台阶就是一座高高的门楼。这座门楼在吴城所有的客店旅馆中,也是不可多见的。不说门楼多么豪华气派,不要说那上面的雕龙画凤,光说那门楣上方的四个镏金大字——“长春客栈”就是那样的不同凡响。这四个字笔力峭拔而又丰润,写得的确是非同一般。一看就知道是出自名家之手。

    而更非同寻常的还是门楼两边的那副对联,又是那样的让人赏心悦目。对联曰——

    长风送客来高阁

    春雨留人听小楼

    斗大的镶金大字,自然是珠圆玉润,柳瘦颜肥,一字千金。字好,对联撰得更令人叹为观止。既巧妙地藏店名“长春”二字于联首,又承上启下,句句不离旅馆这一本行的特色;既有“时来风送滕王阁”的英雄得意之慨,又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江南水乡风情;更有“留人”二字更是意味隽永,让人回味无穷。雨阻归程,逆旅羁绊,思归之切,犹如绵绵春雨油然而生;且请屈尊留步吧,就在这江南水乡的小小楼阁之上,饱览一下这都市的人情风貌,岂不也是人生的一段奇缘么?

    这副对联,真把这种意境人情说得入木三分。这样的对联于这样的客栈,又不啻是一块金字招牌。高了身价,重了份量,多了品位。它会让多少迁客骚人、文人墨客和过往的士大夫,还有那些附庸风雅的“儒商”们都会慕名而来,前来这长春客栈驻马歇轿,领略一下这里的富贵和儒雅。

    所以,当年凡是到吴城来的客商,都把能到长春客栈住上一宿,看作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于是,长春客栈从此门庭若市,生意兴隆,在吴城旅馆业的生意场中风生水起,独领风骚。三先生看到这种形势,自然是心领神会,知道自己在吴城大干一番的机会到了。于是他就趁此良机,暗中运足力气,把藏匿在老家刘家渡老屋内那地窖中的金银财宝,就源源不断运来吴城来,投入到生意场中去。这一切是那样的神不知鬼不晓,做得天衣无缝。他知道,到了这种时候,已经没有人会怀疑自己的钱财是哪里来的,更不会有人会把自己的金钱,同几年前挂在码头旗杆上的那颗人头联系在一起了。在三先生的强大攻势面前,没过多时,长春客线周围的几家老店,眼看不是三先生的对手,就只有甘拜下风,纷纷倒闭转让,溜之大吉。这时,三先生就大打出手,看准这个难得的机会,一家一家的蚕食鲸吞,让对方不得不腾出地盘、市场。在这条街上,三先生可谓财大气粗,独占鳌头。

    不出半年,三先生又将旁边的那些关门倒闭和转让出售的店铺,还有那些地盘全部收购过来,几乎是来者不拒,有多少就收多少,全都占为己有。收购之后,他马上动手拆倒了周围一大片陈年老店,然后就大兴土木,房子造了半条街。在吴城这条繁华的豫章路上一路走过去,几乎全都是三先生的店铺。一排排的房屋接屋连厦,一幢幢的高墙深院,全是三先生的粮行货栈、布店钱庄、旅馆饭店、酒楼澡堂……这里白天是门庭若市,车水马龙;到了深夜更是交杯换盏,酒绿灯红。从此,长春客栈内有谷廒粮仓,外有木排盐船;赌局集天下阔佬,堂会唱南北二腔……真是“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天下南来北往的行商坐贾,凡是到吴城来的,差不多都要云集于此。

    怪不得直到今天,吴城的前朝遗民还津津乐道,说当年的吴城街,生意做得最像样的就是两家——先有四美楼,后有长春客栈。

    这两家门面隔街相望,一先一后,争妍斗艳,各领风骚。当年长春客栈的鼎盛时期,也正是吴城街最繁华的时期。这还不晓得到底是谁占了谁的便宜。

    长春客栈发了,三先生也发了。这位饶州古城当年的烟行小朝奉,几乎是一夜之间,也同这座畸型发展的江南大都市一样,富甲一方,财倾江南。凭借他那十二口皮箱的大赌注,终于让他在那个潘半仙的巧妙安排之下,在吴城这座江南大都市中,找到了长春客栈这方人生的大赌场,让他狠狠地赌了一把,让他彻底地赢了,和了,和了一局又一局,和了一个大满贯。

    这时,三先生对潘遇求的那双狗眼睛,还有那些连篇鬼话,不得不打心眼里信服、佩服。他想到自己能有今天,这位潘半仙应该是功不可没啊!从此,他对潘遇求更是那样的感恩戴德,几乎就把他当成了自己真正的老子,对他的教诲是那样的言听计从。对于潘遇求的女儿翠花姑娘,三先生更是痴情难忘,宠爱有加。他既倾慕翠花姑娘的花容月貌,更要感谢她能为自己守口如瓶,没有辜负自己当初的一片深情。

    现在,三先生已经是吴城街上数一数二的大老板了,再也没有必要到那风月场中,去干那种招蜂惹蝶的勾当了。他思来想去,觉得应该对这父女二人有个最后的交代。于是没过多久,三先生就大吹大打、大操大办,不晓得花了几多银子,挖了四美楼的墙脚,为翠花姑娘赎了身,把四美楼这位红极吴城的领衔主角,一顶八抬花轿抬进了长春客栈,和他拜了天地,入了洞房,做了百年好合的长久夫妻。

    洞房花烛那一天,翠天姑娘不是从筷子巷那个破旧的家里嫁过来的,而是张灯结彩,仪仗鼓乐,一不做二不休地从四美楼的天香阁径直抬到长春客栈来了。这在吴城,一时又传为佳话。整整的一条豫章长街,一时被挤得水泄不通。沿长街两旁的树上房上,到处都是张灯结彩,披红挂绿,成串的大红灯笼一路挂过去。三先生和翠花姑娘的这场婚事,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