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鄱湖红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定 计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17、定  计

    三先生混迹吴城已有半年多了。后来,他和张蛮子干脆搬进了筷子巷,住到潘遇求的家中去了。

    在这半年多的日子里,三先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和翠花姑娘缠绵悱恻在一起,尽情地享受这位吴城第一名妓的床上风流。在这样的日子里,这位昔日的小朝奉终于尝到了金钱的魅力,同时也体验到了那种漂亮女人的滋味。当他每次和翠花姑娘做完了那种事情之后,他都要静静地躺在这位女人的身边,回味一下刚才那惊心动魄时的每一个细节,还有她那令人销魂的呻吟。这时,三先生就不由得在想,怪不得这个女人在四美楼能一夜千金,怪不得能够让那么多有钱人挥金如土。看来她实在是物有所值啊!如今我要不是有十二口皮箱的金银财宝,她哪里会让我这样的极尽风流,纵情浪漫?看来人生在世,金钱还是不能少的。

    除了和翠花姑娘消遣之外,三先生现在却很少同张蛮子上街闲逛了。总是给张蛮子一些钱,让他一个人到街上去喝酒或者是找女人。他知道自己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需要这样一个人。就权当是豢养了一条看家护院的狗吧。而三先生其余的时间就是和潘遇求在一起,听他说古道今。或讲前朝轶事,当今风流:或谈人生荣辱,世事沉浮。这样一来,倒也让这位少读诗书的小朝奉,开了不少眼界,懂得了不少的人情世事。

    当三先生和潘遇求在一起的时候,彼此之间都会在心照不宣地想到同一个问题,那就是有了那十二口皮箱的金银财宝,现在应该何去何从?总不能就是这样的坐吃山空,等到将来他们把这些金银财宝吃光了花光了,最后就一同老死在这破落的筷子巷吧!所以,他们都在等待着一个新的机会。这种等待对已经是风烛残年的潘遇求来说尤为迫切。

    又是一个春雨锦锦的日子,潘遇求照例没有上街去摆卦摊,就坐在筷子巷那个破败的家里和三先生谈天说地。他谈到了吴城当今的五行八作,三教九流,最后又说到了吴城的挑行和它当年的“徽帮”,说到了孟老板和胡子桃。

    说到这里,潘遇求又习惯性地停顿一下。然后又是端起手边那把伴他多年的锡洒壶,咕了一口,才叹了一口气说:“看来世事真如白云苍狗,祸福难料。曾几何时,那一帮人在吴城码头上是那样的生龙活虎,可是转眼功夫就不在了。现在,他们又都成了故事,成了许多人茶后饭后余助消化的佐料。”

    ——这样的话题,这样的感慨,这位潘半仙每隔十天半月,都要时不时地提一提,时不时地发一通思古之幽情,人生之慨叹。

    三先生心里当然明白,这个故事就是自己的一条尾巴。这个精明的潘半仙隔不了多久,就要把这个故事说一说,把自己的这条尾巴提一提,其目的就是在提醒自己不要忘乎所以。虽然自己现在已经是他的“衣食父母”了。他的衣食住行都是自己小小心翼翼地去进供,去孝敬。但是,自己好像还是欠了他一大笔人情债似的,时不时地要把这种紧箍咒念上一遍。开始几次,当听到这位老家伙在谈这些话题时,的确是让三先生紧张得心里在打鼓,不晓得他下面要说什么。尤其是他常常提到吴城码头的那根旗杆,提到孟老板的那颗人头时,三先生就更是惶恐不安。潘遇求经常说,孟老板的人头挂在旗杆上,那双铜铃似的大眼睛里蓄满了怨恨,一直死死地睁着,没日没夜地盯着码头上那些进进出出的大大小小的船只,似乎要看个水落石出……

    这种出神入化的描绘,真让三先生听得毛骨悚然。

    后来,潘遇求谈的话题变了。他后来说得多的不再是头颅已经烂了的孟老板的故事,而是孟老板的儿子——如今在鄱阳湖上落草为寇,做湖匪强盗的胡子挑的故事。潘半仙常常说,这伙无家的冤魂在九百里鄱阳湖上,是如何的杀人越货,如何的打家劫船无恶不作。这样一来,让那本来就风高浪险的鄱阳湖又不得太平,平白无故地凭添了许多孤魂野鬼。让那些船夫渔夫又不敢走水行船了。

    对于这个话题,三先生当然不会陌生。像饶州万盛烟行曹老板一家的那种结果,他在刘家渡时早就知道了。从那以后,他也一直是提心吊胆地过日子。甚至有几次夜里做梦,他都看到那位长着一脸胡子的胡子挑,提一把鬼头刀来向自己索命。往往吓得自己一觉醒来,抱住身边的翠花姑娘直打哆嗦。

    这一天,潘遇求又在旧话重提,不知道他又是什么意思。三先生似乎感觉到,这位老家伙今天一定不是无话找话。

    果然不出所料,潘遇求叹了叹气,说了说门外的霏霏春雨,慨叹了几句诸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之类的人情世故之后,便又把话题转到如今吴城的生意场上来了。

    潘遇求说,你是去年初夏时节来吴城的。转眼之间,夏天过去了,秋天过去了,冬天也过去了。时光易逝,如今又是落花流水春光将尽的日子。你来吴城已经快一年了,对这里的情况也有了个大概的了解。那场风波已经平息了,现在也该是你待时而飞,走出南阳卧龙岗,开始干正经事的时候了。你如果长期这样的混迹市井,也不是个办法。家里纵然是有金山银山,也会坐吃山空。

    三先生一听,觉得这话倒是有几分道理。自己有时也会想到这件事,但就是不晓得自己该干哪一行才合适。

    这一次,潘半仙倒并没有像以前几次那样,云里雾里地坐而清谈,而是很像一位父亲一样,和三先生推心置腹地商量着。几个回合之后,三先生已经看出来了,潘半仙对自己未来的前程,好像已经胸有成竹了。于是他便顺水推舟地说:

    “干爹,我们现在也不是外人了。您老人家有什么吩咐只管说出来。我没有不听您的道理。”

    潘遇求一听,脸上现出了少有的笑容。他说:“这就对了,你这才是做晚辈的样子。至于让你去做什么生意,这不要急。你等着,我进屋去拿几样东西来,让你看看再说。”

    潘遇求说着,便起身朝里屋走去。留下三先生一个人坐在那里,惘然地望着他那开始佝偻的背影,不知这老家伙进去拿什么宝贝。他心想:事到如今,也只好由他摆布了。他总不会叫我去杀人放火吧。

    不多时,只见潘半仙从里屋走出来,手里拿着几样东西。他看了三先生一眼,然后把手中的东西往三先生的脚下一丢,说:

    “拿去吧,这就是专门为你准备的。”

    三先生一看:斗笠、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