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鄱湖红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等 待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待大家吃得红光满面时,三先生才非常谦恭地站起来,向所有在座的人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然后才开始表白自己这次回乡的目的。当然,他这些鬼话都是昨天夜里想好了的,所以说得既得体又体面,滴水不漏。

    三先生说,祖上几代人在饶州苦挣苦积,也积了几个钱。现在父母双亡,他不想一个人在饶州再去帮别跑腿做下人,就回到老家来了。自己这次回乡,一是来看看祖上的坟茔,尽一点孝心;二是来酬谢各位乡邻乡亲,这么多年来,还帮自己看住了这一份祖业。

    三先生说完,把酒碗高举过头,恭恭敬敬地敬了大家一碗酒。

    三先生的这番言谈举止,让所有在座的乡邻乡亲们听得都很舒服。大家一致交口称赞,都说三先生是刘家一位有用的子孙。他们这一家总算时来运转,出了这么一位争气的后人。此时老叔公脸上更是春风得意,觉得自己总算扬眉吐气了。他知道从今以后,村里人不但不敢小看自己,而且还会格外尊敬自己一份。可是老叔公哪里知道,如果三先生要是把事情的真相说出来了,那么,所有在座的人恐怕都要吓得往桌底下钻。

    酒醉饭饱之后,有的人就站起来客客气气地告辞,而大部分老年人和长辈都留下来,一边喝茶一边同三先生聊天,想探探他的底细,进一步了解一下这位突然冒出来的后生。三先生一见也就顺水推舟,正好借这个机会和大家套套近乎。不过他只是说想做点小本生意,请大家就帮他出出主意。于是有的人就信以为真,真的帮三先生出点子了。有的人就叫三先生开一家油坊榨油。他们说这里春天有油菜籽,秋天有芝麻籽,山上还有茶籽,开一家油坊还是很赚钱的。同时也免得村里人都把油菜籽、芝麻籽都送到很远的镇上去榨,好处都让镇上的人给赚去了。

    也有的人劝三先生买一条船跑运输。刘家河下去就昌江,昌江上通饶州,下通吴城,一定能赚大钱……

    后来,还有的人竟然关心起三先生的终身大事来。他们见三先生一表人才,又知书达理,而且还有些钱财,就要给他做媒说亲了。

    对于这件事,三先生可是当场给拒绝了。他说,谢谢大家的一番好意。不过,他暂时还不想考虑自己的婚事。大丈夫应先立业后成家,这才对得起列祖列宗。三先生的话又博得一个满堂彩。在座的人哪里知道,三先生心中,此时又闪过了翠花姑娘的影子。

    说来说去,最后说到三先生的老屋。许多人都建议三先生把它搬到村里的高处来,免得将来又被水淹。但是三先生却是很坚决地拒绝了,他说:“那是我祖上留下来的一份基业,我不能轻易地抛弃。我想还是先把老屋修一修,能遮风挡雨就行了。如果是要做新屋,也要等以后再说。”

    三先生的这一番话,又说得是那样的冠冕堂皇。可是他的潜台词却只有张蛮子一个人清楚。三先生之所以不敢挪窝,还不是怕暴露了那地窖里的钱财。

    听了三先生这番大话之后,大家又都一致赞成三先生的主意,都说还是先修理修理那幢老屋。其实,这也正是三先生今天请客的真正目的。他就是要消除大家的怀疑,修理好自己的老屋,让自己以后能名正言顺地夜夜都睡在那十二口皮箱上。

    几天之后,三先生就张罗修理老屋了。村里各家各户又是出人出力前来帮忙。但是,三先生仅仅是花了几个钱,就草草地收场了,并没有像人们所想像的那样大操大办。当有人问到他时,三先生的理由又是那样的让人折服。他说,能住人就行了,暂时还不是享清福的时候,先创业要紧。

    其实三先生的这番话也又只有张蛮子能解释。张蛮子他当然明白,刘家渡并非三先生的久留之地。

    就这样,三先生回到老家以后,凭着手中的钱财和自己的几份聪明,几乎是毫不费力,就把刘家渡所有的人都给蒙住了。他不仅很快就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安全的落脚点,也为自己的那十二口皮箱找到了一个藏匿的窝。

    老屋修好之后,三先生并没有急着建油坊开油榨,也没有急着去买船跑运输,更没有请人提媒说亲,而是经常买些大鱼大肉,隔三差五地把地方上的那些头头脑脑、地痞恶棍、流氓无赖、罗汉青皮请到自己家里来,吃得喝得这些人昏天黑地,服服帖帖得就跟龟孙子一样。通过和老叔公等人的交谈,还有自己的观察,三先生当然知道,自己要想在这刘家渡过得平安无事,就得治服这些人。那些真正的作田佬好哄,唯有这种人难缠。只有让他们服了,自己才会安全。

    三先生的目的果然达到了。这时他才想到,人一旦有了钱真好。看来这个世界上的人,真是“有奶便是娘”。

    悠闲自在的日子过得真快啊。眼看秋天已经来临了,外面也没有听到什么风声,三先生几次都萌发了要离开刘家渡的念头。他知道自己再这样无所事事地呆下去,不仅老叔公会怀疑,村里的那些长者也会看扁自己。“坐吃山空”——他知道在这样一个务实而又闭塞的乡村里,是最容不得游手好闲的人。

    但是,三先生最终还是不能下定决心,离开这方安全的巢穴。他知道听不到风声,并不等于没有危险。要想知道有没有危险,不能总是把自己关在这个刘家渡,应该到外面去走走听听。后来,三先生他就带上张蛮子,经常到附近的乡村集镇去做一些小买小卖。收收麻线,卖卖鱼网罾布,或者是贩卖一些小鸡小鸭。反正是什么生意都做,见货买货,有货卖货。三先生这样做的目的,倒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掩人耳目,免得让刘家渡人说他是游手好闲之徒。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可以利用这种走南闯北的机会,去打听一下外面的消息,以便决定自己的去留。

    这一天,三先生又带着张蛮子来到一个叫高家渡的小镇。高家渡离刘家渡四五十里,是一个有几百户人家的小镇,在当地可算得上是一个小小的闹市,来来往往的生意人也很多。

    在高家渡的一家小饭馆里,三先生和张蛮子听到了一个让他非常吃惊的消息。当时坐在邻桌的两个生意人,正在一边喝茶,一边和饭馆老板议论一件新闻。对于那两个生意人说的话,三先生开始倒没在意,但是,当他听他们说话的口音倒很像饶州那地方的人时,他便一边装作在吃饭,一边注意地听起来了。

    只听到其中一位生意人很惊讶地对老板说:“你说奇不奇,我们那里一家好好的烟行,竟一夜之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