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牛跟在马车后面跑,眼看着追上了。和玉放慢速度,不和铁牛开玩笑了。铁牛轻轻一跳,坐在马车边上,和玉把赶马的绳子递给铁牛,这货举起两首,赫然看到铁牛一手一只虾,乐呵呵的对着和玉笑。
和玉哭笑不得,很想抽他。把手里的缰绳扔给他,看着缰绳马上要掉到地上,铁牛扔掉手里的虾,抓住缰绳。
如果他是扔到外面,和玉会很赞成,但是这货是掀起马车的帘子,和玉坐在马车里,正好扔在和玉的身上,和玉气的满头冒烟。不顾腥味,捡起来,打开帘子,扔到铁牛身上。
铁牛像没事人似的,笑呵呵的赶着马车,仗着和玉不敢打他,偶尔掀开帘子,对着和玉挤眉弄眼。
马车行了大约一个半时辰,赶在吃晚饭前回到家里。韩姨端出刚做好的饭菜,之前以为他们不在家吃了,只做了自己和何喜吃的。
韩姨要给和玉打洗脸水,被何喜抢过去:“大姐今天忙了一天,辛苦了,喜儿伺候姐姐洗漱。”说完迈着小短腿,向水缸那边走去。和玉怕何喜弄撒了,跟在后面。
韩姨由着姐妹两个,自己转身到厨房再做几个菜。
看着何喜颤巍巍的端着盆子,和玉怕弄湿了何喜的衣服,要接过来。何喜这个小丫头,倔脾气上来了,说什么也不松手,和玉就由着何喜把水端到脸盆架上。何喜翘着脚,和玉帮忙的情况下,安全放在上面。
这个洗脸水来之不易,和玉洗脸的速度慢了不少,享受妹妹的温情。
一会功夫,韩姨端着几盘小菜放在桌上,一家人吃了晚饭。和玉想起马车上还有一些虾没有收拾,提醒铁牛拿过来,并叫他如何清洗这些东西。由于天热,弄好后,上面撒上盐,以防馊掉。
吃晚饭,和玉在院子里走走,收拾自己嫁接的几棵三树苗,直到天黑看不见。和玉回到房里,找出笔墨纸砚,整理以后两个月内的计划。
不知不觉到了三更天了,韩姨敲门,说道:“姑娘,很晚了,早点休息吧。”和玉应是,活动下胃酸的肩膀手臂,收拾好笔墨纸砚,准备睡下。
第二天,和玉早早的醒来,可能是人逢喜事精神爽,睡的时间不多,但是感觉并不困,反而精神奕奕。和玉帮助韩姨,一起准备早饭。端出做完铁牛清理的下,洗去上面的盐,用水泡了一会,挤干水,放在锅里爆炒一下,虾的香味冒出来,引得和玉不停地咽口水。
何喜像小馋猫似的,起的比往常早,可能是闻到菜香了。一盘虾仁,就着稀粥,大饼,吃的不亦说乎。
铁牛现在俨然是和玉的跟班加保镖,只要出去,韩姨就吩咐铁牛跟着,一个姑娘家在外面不安全。一想到铁牛那幼稚的举动,和玉气不打一处出。
到了清水县上的农具作坊,掌柜子果然很讲信用,早早做好样品等着和玉。拿起做的样品,农具,和玉仔细查看,又到作坊的院子得空地上做了一个小实验。果然很结实耐用。
每种农具定了一百套,还有若干绳子。这可是大买卖呀,激动的掌柜子半天讲不出话。直到和玉说道:“这些东西,多长时间能做好?”
“我们会尽快赶,五天能做好。”掌柜子清醒过来,急忙说道。
“千万不能因为数量多,为了赶工期,就不顾质量。”一听比自己预期的时间了,和玉不免想到质量问题,不能用几天就坏掉了。
“姑娘你就放心吧,我们保证质量和样品的一致,半分不会偷工减料,你就瞧好吧。”听和玉怀疑他们的质量,掌柜子赶紧向和玉保证,就差拍胸脯了。
“那就好。那要多少定金?”和玉问道。
掌柜子算了好一会,说道:“总共货款一签贰佰五十两银子,先预付贰佰五十两多定金。”
听到掌柜子得说法,和玉有点意兴阑珊:晕,这个数字有点“二”,“贰佰五”十两。看到和玉没有回答,掌柜子以为和玉认为价格贵,要讲价,赶紧说道:“和玉姑娘,因为数量比较多,就便宜一点,一千二百两。”掌柜子忍痛降价,说道。
和玉没想到一个走神,居然节省了五十两,和玉有点贪心不足,还是不说话,看着掌柜子。
看到和玉好像还是不满足这个价格,掌柜子急的头上冒汗,脸色发红,说道:“这是最低价了,也是因为数量多,才少收一点钱。要是和玉姑娘嫌价格高,那我们作坊是接不了这个活了。”
和玉听到掌柜子放狠话了,也不想在这价格上纠缠,万一价格压下了,掌柜子偷工减料,以次充好,那就麻烦了。
“掌柜子莫要担心,只要质量好,价格好商量,我不会压价的,就一千二百两吧。这是二百两定金,五日后,我来取货。”和玉轻声说道。
听到和玉的话,掌柜子深呼一口气,放下心来,不是讲价就好,再降的话,真的是鸡肋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掌柜子收下定金,并保证一定保质保量的交货。
和玉去铁匠铺,定了二十口大锅,十口小锅,用以做饭和烧菜。要不然那么多人吃饭,锅少的话,根本就不够。
和玉又去拜访了杨师爷,看看现在组织了多少了流民。虽然是秋天,杨师爷头上的汗水顺着脸颊留下来,事必躬亲,为百姓做了不少实事。
“杨师爷辛苦了,和玉有礼了。”和玉真心想杨师爷行礼,对于这样的好官,应得这样的尊重。
“和玉姑娘来了,快快请坐,上茶。”杨师爷放下手里的事,桌到客厅的桌旁。
一个丫鬟端上来两杯茶水,杨师爷对着和玉说道:“和玉姑娘,请用茶。”说完端起茶水一饮而尽,看来是真的渴了。和玉端起茶水,象征性的喝了几口。
“和玉今天过来是想问一下,召集流民的情况怎么样了?”和玉放下茶杯,向杨师爷问道。
“老夫现在已召集五百人,杨某不才,粗略的为和玉姑娘估计一下,雇佣一千人或者再多点,能在两个月内,也就是结冰前完成初步的翻土工程;人再多的话,怕到时管理不过来。
“多谢杨师爷提醒,那我这边就雇佣一千人吧。今天我已经定好了农具,五天后可以动工。可以吗?”和玉问道。
“五天后没问题,我这边五天后会把流民带过去。不会耽误和玉姑娘的工期的。”杨师爷说道。
和玉拿出昨天才完成额一沓规划图。放在最上面的,不是要改善的土地,而是一排排简易的草房,给这些流民住的,还有几个简单的厨房。杨师爷看到这些,心里一暖,知道为别人考虑。
杨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