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文纤这么说,宝钗忙谢过东安王妃,这个是不能矫情的,再推让什么的就不好看了。这时看出宝钗会做人了,直接从手腕儿上卸下一付虾须赤金镯子给了文纤:“劳烦你跑这一趟,也不是什么好的,胡乱戴着玩儿吧。”
文纤也没推辞,笑着接了谢过宝钗,又向三春等欠了欠身方转身去了。探春几个还没什么,独湘云比自己得了东西还高兴。
反观宝钗虽露出愉悦,神情却仍是矜持的。宝珠看她一眼:看来东安王妃示好,都在她意料之中了,心里倒也佩服宝钗的料事之准和波澜不惊。
耽搁了一阵大家又说相跟着去听戏,忽然琥珀匆匆走过来:“小姑娘,尤大奶奶来了,刚才传话说让你过去呢。”说着伸手一指门口儿,果见尤氏的一个小丫头名叫炒豆儿的在那边儿侯着呢。
宝珠等人就都怔了一怔:说起来史府下贴子并不是只请了荣府,宁府也得了一份儿。当时贾母便使人问了贾珍、尤氏,传话人的却回道:‘尤大奶奶身子又不好了,能不能去不好说,请琏二奶奶和姑娘们先去吧。’这话让贾母不怎么高兴,都说尤氏小家子气,从这里就能看出来,不管怎么着你是宁府的当家主母吧,往常秦可卿在时,就是身子再不适,在大事上只要能挣扎着,断没有推脱的,这是礼节——,你以为在权贵之家就是白享福的,有许多事都是由不得人的。
可是贾母也不能就这么说出来,说到底宁、荣二府是关起门来各过各的,贾珍还没说什么,自己就算长了两辈儿,他们明面儿上又没做出有碍贾府的事。再说就是贾珍和秦可卿前面做出扒灰的丑事了,贾母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何况只是尤氏不去史府应酬这等事,便也由了她。
谁知这时尤氏偏又来了,宝珠沉吟了一下,自己就算被贾母接到荣府了,名义上还是宁府的孙小姐,没得不去奉承尤氏的。因向宝钗等笑到:“既是我们太太来了,我就不能陪各位姑娘了。”
探春等也知这样方是正理,倒并不是说宝珠就该陪着尤氏,这里惜春还是宁府正经小姐呢,但是尤氏来叫了,不去就说不过去了。
路上宝珠问炒豆儿:“太太刚到么”?炒豆儿犹豫着点点头,宝珠便看炒豆儿一眼,心中奇怪,这个有什么难答的。
旁边琥珀忽然问:“只尤大奶奶一个人?”这话琥珀当然不是问跟的下人们,这是不用问的,但她不知怎么的,总觉得炒豆儿眼神有些闪烁,这话宝珠不好问,她做丫头的就得有点儿眼力劲儿了。
炒豆儿便明显顿了一下,半晌轻声道:“不是,我们太太领着她最小的妹子来了。”
宝珠便一下子站住脚:“尤家三姑娘?”
见炒豆点头,宝珠的步子便渐渐的慢了下来:尤三姐也一起来了呀,尤氏带她来作什么?
宝珠便不由想起秦可卿治丧的那段日子,应该是在秦可卿死的第二日,尤氏的继母尤老娘便领着两个还没出嫁的女儿一起过来了,倒也没闲着,看看屋子,帮着招呼一下宾客,做得倒也有模有样。那时宝珠虽一刻不停地守在秦可卿灵前,对这两个在红楼原著里绝对算得上一号人物的姐妹很是留了心。
若说秦可卿和贾珍的丑事,红楼里采用了隐晦的写法,尤二姐和贾珍、贾蓉,乃至贾琏的事儿可算是明着写,而且写得相当详细出彩。可让宝珠看,尤二姐表面上很是温柔端庄,待人也和气,初看还真看不出来是那等轻浮无节操之人。
而尤三姐留的印象就更深了,果然一付花容月貌的模样儿,明面儿着看也和她二姐一般和人说说笑笑,可那眼睛,宝珠看了一次就忘不掉,那视线看人象锥子,象能刺透人心,而且对贾蓉和贾珍说话虽也算无所不至,但绝不象她姐姐那般温顺和软,透着一股子狠绝和泼辣。她的举手投足,也确有一股子常人难及的风流以及倔强。
而且从心里说,宝珠是很喜欢尤三姐儿的,前世她看红楼,宝黛之间的悲剧先放到一边儿,柳湘莲和尤三姐儿她绝对是同情的,说实在话那两个她都很喜欢,柳湘莲虽冷心冷面,但为人仗义也有侠士精神,尤三姐大胆追求爱,为此甚至不惜丢掉性命,这不要说当时社会了,纵观古今,真能做到的绝对是凤毛麟角。
只是尤氏很明显对这一对儿拖油瓶姐妹没有什么好感啊,今儿怎么肯带其中一个在这些贵人前露脸?宝珠情知问不出炒豆儿什么,加快脚步往前走。
看到尤氏时她正和其他堂客们混在一起围着一张桌子说笑,桌子上铺着绣有大朵大朵牡丹的软毡,上面搁着水果和茶点,那些贵夫人们有的握着帕子在笑,有的端着茶一口一口在呷,中间一人很是醒目,尤三姐儿打扮的整整齐齐的半低着头坐在尤氏旁边,倒难得的安静。
看到宝珠尤氏就招手让她过来,向一个桌子上的其他人笑道:“这就是宝珠了,大家瞅瞅,是不是和我妹子的岁数差不多?”宝珠忙向前见礼,这个桌上的客人便停止了说笑,就连旁边几桌也有望过来的,众人也有仔细打量的,也有直接夸的,但就是没一个给见面礼儿的,宝珠也不以为意,心想别人只怕早把自己的底细摸清了。
只听其中一个笑道:“果然呢,且两个都生的好俊样儿,尤夫人好福气。”尤氏便高兴的笑了起来,旁边尤三姐儿扯了扯嘴角,宝珠则佯装害羞的低下头去。
就有丫头端来一个铺着锦垫儿的座墩,宝珠侧着身子坐在尤三姐一边儿,这时桌子上便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笑谈,就听尤氏左边的一个生得很是圆润的夫人道:“我来时,先到的那边厅里,史府不用说了,一门双侯,自是荣耀的很,差不多的人都到了,人我也认得十之八九,各家王妃诰命先不必说,单说那些小一辈儿的,荣国府的宝二爷不用说了,虽说还小,人物长相在那摆着呢,其他家的几位公子也甚是让人羡慕,若论出挑的,卫将军家的公子那是出了名儿的,只是还有两个和他在一起的,看气度神采,更是不遑多让,但不知是谁家的?”
就有一个接口:“怎么仇夫人不晓得,和卫公子在一起的,再没别人,说起来这里的人的出身只怕他得排第一,那是忠顺王府的小世子,另一个我却不知是谁,向史侯夫人拜寿时我隐约听得他自报家门,说是姓柳。”
先前的便问:“怎么卫将军家的公子倒和忠顺王府的世子走的这么近,还有那个姓柳的,和理国公府柳家是什么关系?”
那一个便摇头:“卫将军确实是被忠顺王爷参过,但那是朝庭上的正事,私人又没什么恩怨,我们最好不要谈这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