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诸玉在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八十章 分庭抗礼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定睛又多看了一眼,却是不由颔首示意到:“你且说了,本府听听也是无妨。”见东翁刚才的怒色稍退,也知自己刚才那一句急切提醒,确实起了效。

    便再不多言其它,直接点了重点:“大人可曾细想过,要说这同知大人,单是仗着手中的考据若干,就敢如此大放厥词,更是断言一年三收之事绝不可取。”

    脑中突然闪现,当日师爷与自己提及的那桩。这人本就是三甲进士出身,又在北面贫瘠之地做了两任县官,随后也是误打误撞,借了北地兴起蚕桑一事的东风,直接被一连提了如今的位阶。虽算不得前所未有,但能做到此般已是难得,而且这位的族中叔伯一辈中,赫然还是一位近年才涌现而出的红人。

    再抬眼望去,只见那旁的师爷,已是若有所感的朝自己轻轻点头,这下却是叫他,更加确实问道:“师爷也觉得,这皇甫同知之所以敢如此嚣张行事,必定与他族中的那位,身居要位的叔伯有关?”

    “眼下与那位老大人有多少关联,却是不好断定,但东翁可曾留意到。方才这同知大人提及考据之言时,却是句句确凿,若不是将历年的旧案都翻透一遍,只怕难以达到这般境地!”

    “嘶!师爷的意思,这皇甫靖居然动用了多少人手,才能在此短短三日内,就能办到这点?”前一刻还稍有放松的眉头,此时已再度紧紧收敛起来。

    那师爷却是一脸正色直言道:“查出其何时搬了府衙中旧案,倒是不难。只是这等隐秘之事,定是不敢太为张扬,若说会寻外人相帮断是万万不能。”

    意有所指的盯着一旁的书案半刻,才幽幽叹了一句:“且不说这位上任之初。才带了一位木讷的钱谷师爷,却能在短短三个昼夜间就翻遍所有,已是蹊跷的很。更何况此地离着那路转运司衙门。也不过百余里而已,若是快马加鞭倒也不是难事。”

    猛然间,这旁的知府大人已是有些坐不住了。怎么,难不成其中还真与那位当红老大人,有些首尾!有此一变,不禁让他脱口而出,追问道:“想这广坪地界虽是昔日频遭海贼掠夺之境。但年前七八月间早已铲除一清。如今这广坪境内虽当不得盛平二字,但贼患不再,民心安定却是不争之实。”

    顿下片刻,却是不吐不快,又将面前半盏温茶饮下。冷着脸便是厉声接道:“想他这六品之职。本就迁升的颇快,不过才为官两任便已能顶得上旁人,辛勤十余载。却哪里想到,竟然预借助外力,想要与我这一府的主官分庭抗礼不成!”

    却见那旁的师爷,一脸犹豫着略略加重了几分,再度劝道:“大人息怒,这事本就是学生自行揣摩而得,却是当不得佐证之用。只是从这位刚才的笃定之态。倒是不免让人浮想颇多,就算不是那位老大人的首尾,也必定有另一方根基稳固从旁相助才对!”

    听闻后一句,这旁的知府大人也不禁愕然片刻。姑且不论那位近些年来圣眷颇浓的老大人,是否与插手此桩,单是那不过三个昼夜便翻透满架子旧案的架势。只怕也是来势汹汹。更何况据最先提议的郎推官所言,即便就是他当日寻出那两条一年三收之词,也几乎是花费了一旬的光景,还是外加了三个师爷、若干书吏一并辛苦所得。

    微垂眼睑,长长一叹:“此桩原就是事出突然,若是本府一意孤行也是妥。待等与那郎推官再商议一二,才作定夺便好。”

    此刻听得东翁已是了然,那旁的师爷不免更提一句劝道:“其实以学生拙见,此事与大人而言,却未必不是好事一桩!”

    “哦!师爷此话之意,难道尚有峰回路转的契机不成?”顿时两眼发亮,不禁挺拔起了身形,示意那人继续道来。

    得了知府明示,那人也忙不迭放下才接了半口的茶盅,清了清嗓子直言道:“其有三个于大人有利之处。其一,便是大人之所以先应下郎推官,极力推崇一年三收之举,也皆因心系百姓疾苦。若是能任上恢复往昔三分,便已是大功一件。

    “其二,同知大人就考据所提之处,也是无可争议。但此刻形势急迫,却是非比往常,自然不能常态而论,所以……。”

    听到此处,这丁知府已是含笑点头,接了一句道:“所以,难免依据史料所录,将田中产出提高些许,也是未尝不可!就是他皇甫靖能寻来更大靠山来辩驳,本府也能可依葫芦画瓢,据理力争一二。”

    见那旁师爷已是满眼笑意,更是重重点了点头,再接再厉继续往下言道:“其三,却也在无意之间为大人您,预留了一条可作退避之用的后路!”

    退路?当听到此其三之说后,这旁的知府大人,也不由得心中一凛:“怎么,难道本官此番推行一年三收之策,还会有失不成?”只见,那旁师爷一脸犹豫。不免也已自觉此事前后,好似遗漏了什么要紧之处,摆手让那人继续往下,细细讲来。

    “那日听得郎推官所提三收之事,学生便查阅过近年的案宗。这广坪境内确实难未有天灾来袭,但大人多少还要有所防范才是。而且据同知大人所言,历年真能做到三种三收的村寨原就寥寥,若真都按郎推官提议那般,全都改作此法怕是不妥。”

    看了一眼,这旁已是锁眉思量的知府大人,才低低接了一句:“所以学生就此揣摩再三后,才得此作想的。”言罢,便低头专心吃茶。

    良久后,才听得这旁的知府大人,幽幽叹了口气:“却是多亏师爷提醒。若是不然,只怕本府也要同那急于建功的被贬推官一般,泥潭深陷,还犹是不知咯!”

    收敛了方才转念细思后的惊容,更是笃定坦言道:“如此本府便随了这皇甫同知之意,与其各理一方也就是了。若是本官能顺利三收粮谷,那同知想必自当再无言以对。但若是其侥幸言中,本府也可顺理成章将此事,推脱干净,确实是两全其美之事!”

    看着东翁抑制不住,朗笑三声,那旁的师爷已是功成身退,告辞从院中疾步而出,心中不禁也是喜忧掺半。喜得是东翁听进劝说,已然释怀同知大人的分庭之势;忧得是若东翁时运不济,到时候必定又是一场空欢喜倒还罢了,但要是被上峰追究起来,更要如何应对,却是自己最为忧心之处!

    “哎!看来,我这知府的师爷,也该到了回乡之时咯。”暗自叫苦不迭。想他虽是考场屡屡失利,但自打辗转几个府衙谋得这等幕僚身份,一直以来还算安稳。除了这位东翁在前一任上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