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我们的青春,我们叛逆的青春,我们不用成绩分数来证明自己是个顶天立地不会让自己女人吃苦受委屈的男子汉的青葱岁月里做了哪些虽不是惊天地泣鬼神,但也轰轰烈烈的事儿来,那么打垮黑龙是第一件,后面还有一件可以让学弟学妹们记着,至少会念着我们的好!
打垮黑龙,统一霜城高中各大混混儿势力!在这份荣耀降临在我们身上前,我们经历了一场生与死的考验。那场有流血牺牲的架,我们现在回忆起来也是惊心动魄,还有些后怕,尤其是已经过了那个无知莽撞的年龄,不过未曾后悔过!
立冬这个二十四节气之一早已过去,天气已经转寒,那些不爱运动的学习上的拼命三郎们估计不仅穿上了秋裤,估计保暖裤也绑上了吧?!以前一直以为男生不会怕冷,女生怕冷。也是后来跟现任女朋友在一块儿,加上早已过了那个疯狂的打打杀杀的岁月,虽然依旧爱运动,即使寒冬腊月也敢光着膀子打篮球,但坐下来安静陪女朋友唠嗑的时间拉长了。才发现原来自己也怕冷,才发现当初耻笑那些冬天穿保暖裤的学习健将们是存在了多么大的偏见!看来人换位思考还是很重要的,不过为敌人或立场不同的人换位思考张人凤还没有达到那个境界!
张人凤喜欢冬天,不是因为冬天出生,是因为喜欢冬天的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她没有骗人,而且真的是那种让人爱怜惜美的姿态。“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她比这个描写的还要壮观悲情,像鹅毛更像精灵般的翩翩起舞,独自毫无拘束的绽放着。“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她带着一股肃杀之气和英雄俯瞰天下的豪迈气概。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有一篇写雪的课文叫《第一场雪》:“大雪整整下了一夜。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部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大街上的积雪有一尺多深,脚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一群群孩子在雪地里堆雪人,掷雪球。俗话说,“瑞雪兆丰年。”这并不是迷信,有着充分的科学根据。寒冬大雪可以冻死一部分越冬的害虫;雪水渗进土层深处,又能供应支离破庄稼生长的需要。这场大雪十分及时,一定会给明年的小麦带来丰收。有经验的老农把雪比作是“麦子的棉被”,冬天“棉被”盖得越厚,春天麦子就长得越好。所以又有这样一句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我想:这就是人们为什么把及时的大雪称为“瑞雪”的道理吧。”雪呼应了冬天的喜庆,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隆重的春节就冬天这个季节里被亿万万中国人庆祝。
春节绝对是小孩子们一年中最最盼望的,腊月二十三小年大扫除,然后办年货,跟着大人们一起去城镇赶集,还能满足一下自己的馋嘴,更重要的是我们有新衣服可以穿啦,可以戴上毛绒绒的鸭舌帽或卡通型比如小白兔什么的,被雪吹拂的红扑扑的小脸,看起来可爱极了!过年前几天家里人会做春卷儿、会炸油条,炸麻叶,客人尤其邻家小孩儿来了会冲一碗豆米,甜甜的。最讲究的也最具有宗教色彩的是张人凤生日的后一天腊月初八会喝腊八粥。腊八粥各地做法都不一样,不过腊八粥的由来是纪念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 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我们那里腊八粥的做法是用红小豆、糯米,枣子,花生,莲子,老南瓜,栗子,桂圆煮成的,不过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材料也在变化。不变的是那种童年记忆中的味道。除夕夜守岁,包饺子,0:00大人们会出天星(放一挂几千响的鞭炮)现在可能大家宁愿多睡一会儿也不愿保持这个传统习俗,因为城市里放烟花爆竹已经不是那么的和谐了,现在年味儿淡了,大概家人会选择一起看完春晚,或者在一起聊聊天,总结这一年的种种得失和发生的事儿,以及对新年的展望,然后就休息了。当然年夜饭是不能忽略的,尤其是我们那里吃饺子的习俗:饭桌上,灯影下大人们脸上的表情就是平和的了,他们很知足的看着我们,就像一只羊喂饱了它的羊羔,满面温存。我们争着吃饺子,有时会被大人们悄悄包到饺子里的硬币给硌了牙,当我们“当啷”一声将硬币吐到桌子上时,我们就长大一岁……第二天一大早,我们换上新衣,过早,也就是吃汤圆儿。然后大人们贴对联,记得小学三年级,会写一手好毛笔字的干爹也是我的班主任每天让我坚持交一张毛笔字训练,然后那年过年时,我自告奋勇承包了横额上的两个大大的春节二字,挂了整整一年,别提多自豪了!我想小时候识字帮助最大的就是对联,还有上面怒目圆睁圆胡子的或者威武凶猛大胡子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