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清穿之承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34最新更新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当真有一种“吾家有儿初长成”的感觉。

    “哥,说什么瞎话,哪有人长那么快的!”胤礽反驳道。

    “可不是长大了,这回啊,该给你指侧福晋了。”承祜却像是来了兴致,笑着揶揄胤礽,就是不肯轻易放过他。

    胤礽这回诡异地沉默了,半响方道:“那……哥喜欢什么样的女子?”饶是承祜也听出,胤礽的语气有些许勉强。

    “皇父指什么样的给我,我就好生与她相处,有什么喜欢不喜欢的……”

    少年听到这个答案,好像是松了口气,他看着承祜的背影,青年的身体显得比他高大可靠,整个人都透露出一种温和隽永、让人感到舒适的气息,可胤礽知道,那只不过是承祜的表现。对于真正在意的人,承祜从来不会像对待大多数人一样,一视同仁,总是会格外的关照,偶尔还会透露出些许强势。

    豫了一下,胤礽将手打上了承祜的肩:“哥,那你再回答我一个问题好不好。小的时候,有一次,你在马场中摔下了马背,还记得么?那之后的第二天,见到……二哥的时候,就觉得他怪怪的。联想到这些年来你与二哥之间忽冷忽热的关系,以及惠妃刚才说的话,我不得不去想,是不是惠妃有了动作?”

    “谨言慎行,保成。”转过身,承祜右手的食指在电光石火之间覆上了胤礽柔软的嘴唇,胤礽的双眸倏忽间睁大,只听承祜在耳边继续道:“不过,如你所言,保成,保清……胤褆他,终究与我们不是一道的人。就算曾经再怎样亲密,也终究离不开那分道扬镳的结局。”说到此处,承祜的眼中带上了一层薄薄的冰霜。

    @************************@

    “太子爷……哎哟太子爷,还有三阿哥,奴才们可算是找到你们了,皇上正传你们呢。”

    找?

    承祜与胤礽对视一眼,承祜对着梁九功道:“不知汗阿玛身边……惠妃娘娘可也在?”

    “在!四位娘娘都在那儿呢!皇上和太后亲自交代的差事,谁敢不办好?太子爷,三阿哥,您二位就快些随奴才过去见驾吧!”

    选秀的宫中,主位上已经由四妃换成了皇上。一向最是快人快语、字如珠玑的宜妃正坐在一旁跟康熙说着什么,康熙捧着手中的茶盏,不时地点点头,其余三妃偶尔也插插话进行些许补充。

    “依臣妾看,这个瓜尔佳氏是个不错的,伊尔根觉罗氏、李佳氏、程佳氏、钮祜禄氏也是好的……”当啷啷一串名字,宜妃极有眼色,眼见着念头几个名字的时候,皇帝点了点头,后面却没多大兴致了,便也不再念下去。

    “这里头,倒有几个是好的。伊尔根觉罗氏便指与胤褆做福晋罢,李佳氏与程佳氏做胤礽的侧福晋。只是现在还在太皇太后的孝期之中,等到了明年,再完婚。至于太子的福晋与侧福晋,朕还需再斟酌斟酌。改些天叫瓜尔佳氏与钮祜禄氏进宫来给皇太后请安吧。”

    宜妃何等乖觉,听康熙这话,便心知,这太子妃怕是要从这两家的女儿中选出了。

    “承祜,胤礽,既然来了,便与朕一道去看看明史罢,那些大学士总算是不负朕望,将明史编纂出来了,朕今日心中高兴。咱们父子好久没在一起说过体己话了,今日边走边说!”

    每一次改朝换代之后,后朝皇帝要做的一件重要之事,便是编纂前朝史书,这不仅象征着本朝皇帝无可置疑的统治权,也是在向心向前朝的遗老们做着通告:前朝已成历史,成为书中的白纸黑字,再也不复存在了。

    成得此书,康熙自然高兴。

    胤礽却将目光投向了承祜,见他只是轻微的一怔,随即便若无其事地放松了下来,胤礽心中便也心安了。

    一直以来,与承祜生活在一起的胤礽都知道,自己的兄长对于前朝有着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情感,这种情感,致使他在偶尔梦醒之后独自一人坐在书案旁,对着书卷暗自垂泪。

    只是,这种情况随着胤礽的长大越来越少,终于不再看到。从那时候起,胤礽就敏锐的感觉到,承祜的身上发生了什么他所不知道的蜕变。那样强烈的蜕变,却又是在那样不经意间进行。

    承祜垂着眼脸,如今的他,对于谈论那个朝代的事物,已经能够十分淡然了。

    走在路上,他状似不经意地问道:“不知阿玛和保成,对于明代皇帝有何看法?”

    康熙仔细地思索了一番,很果断地给出了答案:“明太祖南征北战定江山,明成祖功绩之高,远迈汉唐。其余明帝皆不足为人道。另,爱新觉罗氏后人当以朱厚照为戒,切莫荒废正道。”

    承祜在心中暗自讽刺地笑笑,果然,一个连唐太宗都看不起,说他立太子总是取决于长孙无忌的皇帝,还是不要太过指望有多少人能入得他的眼。

    至少前一世的朱高炽,定然是入不了的。一个在位没多久、毫无重大功绩的皇帝,这就是他前一世的人生。

    甚至,他的儿子朱瞻基也没有多么伟大的功绩。但是,自家的事情只有自家最清楚,他对于前世的人生,还是颇为满意的。

    至少,继永乐盛世之后,他和他儿子所统治的时期,仍被称为明宣盛世。

    所谓贤明的君主,不一定要做出多少赫赫的功业,立下开疆辟土之功,这是他一直以来的观点。但是,这一世的他,显然不适合那样的方式。

    @************************@

    “参见皇上,参见太子。”大学士们看着康熙等人来了,齐齐跪下行礼。

    “众卿平身。”康熙一边说着,一边走上前去翻阅那些已编纂好的明史。

    “谢皇上。”负责总编纂的人凑到康熙跟前,对他道:“臣下们遍览前朝各种书籍,终成此书。”

    康熙却忽地皱了眉,招了承祜道:“太子,你过来看一看这些记载!”

    承祜闻言,上前去接过明史,翻看了那书籍,眼见翻到的正是他的父皇朱棣的那一页。在靖难之役后,按照他父皇朱棣的指示,明代史书中这一切被记载为合理的行径。

    上书朱棣自小为太祖所喜,太祖每见其,辄喜,数次有将大统交付之意。奈何,太祖身边奸人成群,导致本应属于朱棣的皇位落入他人手中。今朱棣靖难,乃是合乎太祖旨意,合乎道义的……云云。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