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夫人送走陈司赞,回到襄阳候夫人房里,见襄阳候夫人正在和田妈妈拿着单子商量事情,便笑道:“既然嫂子忙,我就不打扰了。”
襄阳候夫人忙道:“你且别走,这事我也正要告诉你。”又交代田妈妈几句方让她下去了。待唐夫人坐好,丫鬟奉上茶来,她喝了一口道:“适才大长公主府来人,你也遇见了,她来不为别事,却是为大长公主半月后寿辰送请柬来的。”
唐夫人不由“啊”了一声,心念一转笑道:“看来嫂嫂颇得大长公主青眼,竟然派身边的嬷嬷亲自来给嫂子送请柬。”
襄阳候夫人听了这话心中非常受用,本来有些严厉的脸上不由带了一丝笑意道:“这是大长公主厚爱,念着祖上的亲戚情分。我因想着你此次恰好回京,遇上了这件事,知会你一声,你若想准备寿礼,到时就和家里的一起送过去,也便宜些。”
大长公主身份贵重,她过寿,只有宗室和勋贵及朝中的一二品大员家才会收到请柬,但到时送礼的可远不止这些人,一般人家的礼都是只到公主府长吏手里为止,大长公主问都不会过问,只长吏和公主的儿媳遇事酌情给这些人家还礼罢了,但送了请柬的这些人家,这礼单至少会到大长公主面前,自然也就过了公主的两个儿媳的眼,所以这礼是自己送还是跟着襄阳候府一起送,效果可是大不相同。唐夫人闻言笑道:“这是嫂子偏疼我,等我备好礼单,就给嫂子送来。”
襄阳候夫人对小姑子的知情识趣很满意,这亲戚间本就是厮抬厮敬相会帮衬着才会越走越近,自己家虽然袭着侯爵,却没有实权,小姑子的夫君官拜布政使,三品大员,却吃亏在出身寒门,朝中没有根基,只有两家互相帮衬才能越过越兴旺,想来当年公公为小姑子选了这样一位东床就是有着这种考量的,点头道:“却要快些,虽说半月后才是正日子,不过大长公主身份贵重,寿宴从二十四日开始,要办十天,直到十一月初三才结束。我接到的帖子是二十六赴宴,算算也没有几日了。”
唐夫人点头道:“嫂子放心,我省得。”
襄阳候夫人便又问起另一事来:“听田家的说林大人千金的这位西席和大长公主身边的安嬷嬷很熟?”
唐夫人道:“这事我也是今日才知道。这位西席曾任尚仪局司赞司司赞,因年纪到了,出宫荣养,想来两人是在宫里的熟人。只是,我想着,这位安嬷嬷是大长公主身边的嬷嬷,住在大长公主府,不比住在宫里,两人熟识应是有什么缘由。”
襄阳候夫人道:“这就对得上了。大长公主身边的老嬷嬷因年纪过大,相继都去世了,宫里曾经给大长公主府补过一批人手,这位安嬷嬷就是那时到的大长公主身边,并且很快成了公主的心腹。我只知道她在宫里时是在尚仪局做教养姑姑的,想是那时两人熟识的。”
唐夫人道:“听嫂子这样说,这位陈司赞倒是个人物,她刚刚说过‘我走的时候以为见不到嬷嬷了,就想着给几个老姐妹留下点念想,嬷嬷不嫌简薄才好’,嫂子想,这不是等于说她在宫里还有几个熟识的嬷嬷?”
襄阳候夫人沉吟片刻,突然问道:“这位林大人的千金,妹妹看着怎样?”
唐夫人微微一愣,没想到嫂子突然把话题转到了黛玉身上,便道:“嫂子也是见过林夫人的,黛姐儿比起其母当年,风姿犹有过之。”
襄阳候夫人不由讶然道:“犹有过之?林夫人当年可是数一数二的标致人物。”
唐夫人点头道:“我和嫂子打什么诳语,我见过的这些姑娘,论模样标致还未有能及黛姐儿的。难得的是林家家风清正,有这样的容貌,黛姐儿却全无骄矜之态,知书达理,心地诚孝。她母亲去世时,她哭得昏倒在灵前,第二日还硬撑着给她母亲扶灵,当时看见她的人无不落泪,她母亲下葬后她还为母茹素一年,吃住都在佛堂,日日为母亲抄经祈福。”
襄阳候夫人不由动容道:“想不到她一个姑娘家竟有这等孝心,便是小子也未必人人做得到,不会是林家人夸大其词吧?”
唐夫人道:“哭灵和扶灵的事扬州官眷多少人都看见的,再做不得假,至于茹素抄经,我曾经派人去看望她,亲眼看见的,至少也有八成真。且嫂子也看到了,她小小年纪就礼数周全。我一直惋惜林夫人将她生得太晚了些,不然我一定说来做媳妇儿。”
襄阳候夫人道:“竟有你说的这样好?扬州城内,说亲的怕是多如过江之鲫了吧。”
唐夫人道:“那倒没有。林夫人过世时,她才九岁多,还没到议亲的年纪,现在虽然已经十一岁多了,可以议亲,可母孝还没过,总得到明年过了三年的孝期才能提这件事。”
襄阳候夫人道:“才十一岁啊。”语气很有些惋惜。
唐夫人道:“嫂子是想给哪家做媒不成?”
襄阳候夫人也不瞒她,道:“是我娘家的侄孙,今年十六岁了,现在身上有着五品云骑都尉的爵,他父母为了给他议亲的事可没少犯愁,高不成低不就,托到了我这里。我想着这位林姑娘虽然是三品大员的嫡女,但没了母亲,无人教养,说给我这侄孙也算嫁入宗室,不算委屈她。而她虽然没了母亲,但父亲身在要职,又有这样一位先生,日后不论在外在内对我侄孙都是一大助力,我侄儿夫妻两个想来也是愿意的。只是这年纪太小了些,等她出了孝再议亲,从定亲再到成亲我这侄孙都快二十了。”
唐夫人一听,就知林如海是不会愿意的,便顺着嫂子的话道:“年纪上确实不般配。不过这孩子身上小小年纪就有了爵位,慢慢挑,总会挑到合适的。”
襄阳候夫人道:“话虽如此,因我这侄孙自小聪明伶俐,我侄儿夫妇对他的婚事期望甚高,总想找个能对他仕途有极大帮助的岳家。这林姑娘各方面条件都很般配,只年纪太小些。”
唐夫人道:“嫂子这话我就不明白了,若说娶了黛姐儿,林大人在朝堂上确实是一大助力,可陈司赞已经出宫荣养,对黛姐儿未来的夫君又能有何益处?”
襄阳候夫人向前倾了倾身子,低声道:“这位大长公主身边的安嬷嬷在宫里有两个交好的姐妹,一个是太后身边的许嬷嬷,一个是皇后身边的桂嬷嬷,只要陈司赞和她们交好,林姑娘就等于入了太后和皇后的眼。”
唐夫人不由低呼一声,这林如海可真是给自己的女儿找了个好先生!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