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山桃花不正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3第三章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将来这小五只有愿意继续努力,说不定就能中举中进士入朝为官呢,你可莫欺少年穷。

    再一个你爹也考虑,这李家五个儿子论人才长得都不丑,李家大郎眼看都快三十了,就是四郎也是二十几的人了,按理他们哥几个早就该成亲了,只是这么些年为了供一个小五念书,家里穷的几个儿子一个媳妇也娶不起。你爹说他兄弟几个虽然嘴上不说,心里难保不会有怨言,这样的话人心就不齐,容易被咱说服。

    再说了,小五考上了秀才是不假,可是他要想考中举人和进士那可不容易,谁能知道小五过这两关还要花多少年的功夫?你可听说过“秀才不中举,抵不的半斗米”的话?李家正是因为这样子上下两难,咱家要想说了他家这个有功名底子的儿郎来上门,这才有可能成。”

    吴淑娴可不是盲目乐观的人,遂忍不住撇撇嘴道:“娘您可别光听我爹这么一厢情愿的说,我觉得这事还是有点悬。既然李家拼死拼活的想要供一个读书人出来,主意怕是大得很。李家小五中了秀才了,再进一步若考中那就是举人,谁不知道中了举人就可以做官了。您说人家一家子好不容易能看见做官的曙光了,凭什么就让咱们家把好处给截走?”

    柳氏不以为意的笑笑道:“这你就不懂了,就算中了举人也得有人推荐、有钱上下疏通他才有官做,而李家有什么?他家要钱没钱,上面要人没人。再说了,李家就是再指望将来小五给他家光宗耀祖,他现在也得识时务,谁不知道县官不如现管,所以你知道你爹是请了谁去说媒么?”

    本来刚进门时吴淑娴心里烦的了不得,可听了自家亲娘这番话,她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被勾了起来。她稍一思索眉梢一扬道:“我爹该不会请了能管得着秀才的那个官员去说媒吧?我爹难不成一开始就想的是以势压人让李家低头?”

    柳氏得意的看着小女儿笑道:“你这孩子心思就是转得快,也不菲怪你爹总是偏疼你多一些。你可知道秀才虽然有了功名在身,可到底也是分了廪膳生(公费)和增广生(自费)的等级差别的?李家小五不过是个增广生,他在县学里读书,钱米都得自备。他一日不能中举,就还得读一日的书,这读书可正经是个费银子的事。就李家这样子,还能供他读多久?再说了,有权不用枉做官,不然怎么有那么多人削尖了头皮想当官。”

    吴淑娴身为女子,虽然读过书,可并不知道这些考科举的细枝末节,不过就算这样,她也不习惯像自己的父母那样理直气壮地想当然。她假装浑不在意的端起海棠泡来的茶喝了一口,才道:“娘您不忙啦?怎么这会儿还有闲心卖关子说这许多闲话?您还是快直接告诉我吧,我爹他究竟请了谁去说媒?”

    柳氏被这么一提醒,立刻想起自己还有一大把的事情要做,便没好气的站起身,戳了女儿脑门一指头道:“我还不是怕你这个小冤家想多了,才慢慢给你分讲的,你个不识好人心的,居然还拿话来噎我。其实不妨明白告诉你好了,你爹是请了县里的宋教谕去李家提的亲。这宋教谕是你六姐夫的亲姑父,有你爹出面去请,他一准不会推辞。

    按规矩所有的秀才都得受本地的教谕监督考核,听说考核连续三年不合格的秀才,还会被革除功名。这宋教谕可是李小五正经的现管,我想李家的人只要脑子没有坏掉,他就不敢得罪宋教谕。再说了提亲的女家又是咱们家,住在两河镇的人就没有不知道你爹是谁的,所以我和你爹都觉得这事准成,你就等着明儿拜堂就是了。”

    听到这里,吴淑娴没敢再说怪话,她心知今日这事要怎么发展,已经完全由不得自己做主半分,遂低声叹气嘀咕道:“咱们家以势压人,李家人心里难免不服,就算是李小五万般无奈的被他父母送进了我们家,只怕也是心气难顺,以后我这日子怕是没那么好过了。”

    柳氏冷哼了一声道:“你怕什么?上门的女婿按习俗就得改了姓从咱们吴家的姓,他若是有胆子敢给你气受,就不怕我和你爹收拾他?”

    吴淑娴刚想开口和自家老娘说,两个人关起门过日子哪有这么简单。只是她的话还没有出口,就听见丫鬟禀报说,吴家寡居的吴大姐,带着十三岁的女儿柳叶来了,遂忍了忍将滑到嘴边的话咽了下去。

    话说这吴大姐也不过三十三岁,可是也不知怎么的就是出老的厉害,现在的她和柳氏站在一起,倒是活活像两姐妹似的。

    想当年吴大姐成亲的时候吴家还没有发家,所以她便听任父母之命,嫁给了柳家庄家境还算好的农户柳成的二儿子柳二勇。本来柳成家只有二个儿子日子还过得很不错,不曾想吴大姐嫁进门还不到两年,先是柳成夫妇相继生病去世拉了一身债,三年后好不容易等柳二勇他们兄弟把债还清了,柳二勇却又得了一场急病,没几天他就丢下老婆女儿撒手人寰了。

    吴大姐遭逢这么大的打击一下子就病倒了,在吴大姐的心里,男人就是老婆孩子的安全感和她们的倚仗,而自己这会儿是既没了安全感,也没了依仗,她的精气神一下子就散了,人顿时就灰败了下去。再加上人都说是柳家这样是她命硬给尅的,她更加一气病重了几分。

    当时上门吊丧的吴家爹娘,一看见大女儿这样心疼不已。两人一合计一咬牙,便在丧期后将大女儿娘两给接回了娘家。于是吴大姐带着女儿柳叶就此在吴家住了下来,这一住就是十年。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