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冬雨潇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章 沙角炮台(1)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下午1点32分,金沙江舰靠泊虎门沙角海军码头。

    陈伟国向码头山顶的信号台发送信号:“转基地作战处:金沙江舰1532靠虎门沙角码头。”

    陈伟国拿起帆布罩正准备把信号灯罩上,信号台的信号灯闪亮了。他打开信号灯迅速收下电文,登记在《信号收发登记簿》上,急急忙忙要从梯口下到舰长室,碰到正要上驾驶台的测距兵刘见齐。

    “小刘,让开!”陈伟国喊道。

    已经上了一半的刘见齐从梯口退下来,嘴里嘟囔着:“规定是‘先上后下’,老兵也不懂规矩。”

    陈伟国斜了刘见齐一眼。

    吴洪坤看到《信号收发登记簿》上工整的字体是:“请金沙江舰吴舰长和刘政委到勤务团作战室听电话。基地作战处。”

    海军码头建在一个突出的山岬,平时人迹罕至。金沙江舰一靠上码头,原本岑寂的海滨顿时热闹起来。

    值勤人员在码头集合,舰值日邝兴农对执勤人员点名并交代注意事项;电工班拉出黑皮电缆接上岸电,舱段班把水龙带甩到码头接淡水;吴有粮和炊事班的战士忙着往码头搬菜,准备晚饭。

    陈伟国手里托着篮球,吆喝着招兵买马,一会儿工夫就聚拢了十来个人,看人数差不多了,陈伟国使劲地拍了几下篮球,一声呼哨,一群人涌过栈桥,向球场奔去。

    周延峰在前后甲板转了一圈,检查火炮都已经穿好炮衣,器材也都归位,就下到枪炮长室。室内的空气混浊不堪,他走到舷边,拧松螺丝,取下挡光板,打开舷窗。

    “啪”,一只捏扁的空香烟盒从圆形的舷窗飞进来,正好打在周延峰的胸前。周延峰从舷窗往外一看,只见李伦嘉站在码头向他招手:“老周,你在船上还没有呆够?出来透透气,要不然会憋死的。”

    周延峰上了码头,和李伦嘉走上栈桥,郑耀祖从后面赶了上来,三人一起来到岸边。

    连接栈桥的是一条沙石公路。公路的南边有一座小型纪念碑,碑体下宽上窄,碑顶成尖形,宛如一柄宝剑直刺蓝天,碑体正南一面刻有“林公则徐纪念碑”七个大字。

    纪念碑的旁边蹲伏着一尊大炮,褐色的钢铁炮身熠熠生辉,炮口成30度指向天空,一颗圆锥形的弹头露出炮口,仿佛炮弹随时都有可能轰然而出,飞向目标。

    三个人被动感十足的大炮所吸引,便信步走近大炮,围着炮身转了起来。

    “这尊大炮的年龄应该有一百多岁了吧。”李伦嘉拍了拍炮身,“大炮的口径有100毫米吧。”

    “这种大炮口径一般是110毫米以上,是滑膛炮。”周延峰蛮有把握地说。

    李伦嘉随口问:“老周,这炮比你们的85炮,威力不会差很多吧。”

    周延峰说:“你不要忘了,时代前进了一百多年,我们的85 炮可是线膛炮,炮弹又是开花弹,准确度和杀伤力不可同日而语的。”

    在纪念碑的东侧,有一座圈椅形坟墓,这种样式的坟墓在南方很常见,所不同的是这座坟墓不但范围大,而且祭台高,坟埕宽阔。西斜的阳光照在坟墓正面上,正中墓碑上描红的“節兵義墳”四个字清晰可辨。李伦嘉走近几步,看清了墓碑右上方的一行小字是“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吉旦”,左下方的小字是“節兵共七十五位合葬”。

    这里是一个古战场。

    1841年1月7日,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2000多英军袭击虎门沙角炮台,守将陈连升率领600余官兵奋力反击,同时派人向广州告急。当时林则徐已经被革职,负责统领广东事务的投降派琦善拒不发兵增援。在英军猛烈炮火的轰击下,包括陈连升在内的守军全部战死。英国侵略军从这里登陆攻打广州。

    英军攻占沙角炮台后,残暴的侵略者为了泄恨,把大部分清军的尸体焚毁,只有75具尸首不全的遗体被当地的群众偷出掩埋。第二年,道光二十三年,也就是1842年7月,为记念保家卫国而英勇捐躯的官兵,当地士绅倡议民间聚钱,按照南方的传统习俗,将75具遗骸挖出安葬在沙角百草山。

    胡来福和孙敬国也来到大炮旁。

    “我们爬山吧,山上有炮台。”胡来福提议,“我在这里学习三个月,星期天大家没地方去,经常爬山玩。”

    李伦嘉马上赞同:“好久没有爬山了,走,活动一下筋骨。”

    周延峰朝码头望去,看见万文意站在栈桥上,就向他招了招手。

    万文意跑步过来,站在周延峰面前。

    周延峰说:“小万,你给舰值日说一下,我们到这个山上走走,有事叫我们。”

    “是不是拉四短声汽笛?”万文意问。

    “这个你就别管了。”周延峰严肃地说。

    “是!”万文意立正,向后转,朝码头跑去。

    孙敬国的鲶鱼阔嘴一咧:“这个新兵挺机灵的。”

    周延峰不易察觉地笑了一下。

    “来,我带路。”胡来福自告奋勇。

    胡来福在前,周延峰紧跟其后,李伦嘉接着跟上。

    孙敬国对郑耀祖说:“机电长,我殿后。”

    胡来福带领一行人顺着高大的围墙向东走去,在一个拱形门前停住脚步,说:“我们从这个门进去,就可以到山那一边的。”

    李伦嘉抬头看,拱门的上方嵌着一方青石,上面雕刻着篆书“沙角”两个字。

    进了拱门,是一方小小的院落,院子的右边是一排4间的砖石结构平房,门窗髹的是朱红油漆,房顶装饰绿色琉璃瓦,一道石板砌成的甬道直通山坡。

    队伍穿过院落,拾阶而上。

    山上寂静无声。

    周延峰环视四周,山坡上是密密的手腕粗的针叶松树,树底下是茂盛没脚踝的杂草,脚下的石阶周围被细竹蒿草包围,坚硬草杆不时触碰着裤管,他不禁脱口而出:“哎,这山上不会有蛇吧?”

    “有蛇也不怕。”李伦嘉胸有成竹,“老胡在前面打草惊蛇呢。”

    周延峰停住了脚步,说,“航海长,你走先。”

    “恶人胆小。”李伦嘉跨了两步,走在周延峰的前面,揶揄道,“老周,你不要以为在中间就保险,搞不好长虫专门咬中间的人。”

    走在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