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之初,我自信满满,以为凭学历和本事找个工作易如反掌。
我骑着自行车沿着东根城街的美工部挨个地问过去,问题一致:“老板,请问您这里还需要设计人员吗?”
老板们惊讶于我的勇气,但无一例外地回答:“我们这里的人已经够了。”
“哦,谢谢!”
连续问了五六家都是如此,我泄气了,看来这招不行。
我又上招聘会去碰运气。
宇辉是我最爱去的民办招聘会,收费不贵:5元/次。去了几次,感觉招工信息比较多,也比较真实。
我投了很多份自制的简历。(靠,光打印费都要好几百大洋,全是用A4的照片纸彩印的。)但很出乎我的意料,这些招工人员们收到简历后并没有露出我想象中惊讶的样子,只是淡淡地说:“好,你的资料我们收下了,回去后我们研究一下,如果可以我们给你打传呼。”
不会吧,制作得那么精美的简历,这不正好说明我的设计水平吗?他们至少露出点惊讶的表情嘛。
唉,一群不懂艺术的人。
骂归骂,我还是时刻注意着传呼机的动静,生怕错过招工的人给我打的传呼。
NND,连续两周了,居然一个传呼都没有?!
我最初那满满的不知从何处来的自信,逐渐一点点的消逝,消逝,直到消失……
八月中旬,当我又一次出现在宇辉的招聘现场时,我看见一则招工广告:“好又多招聘营业员”,学历要求:大专以上!
营业员?这个职业似乎用不了那么高的学历吧。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去问了问招工的人,我问:“你好,请问你们招的营业员怎么都要大专以上学历?”
招工方是三位很年轻很漂亮的女孩。
美女效应体现得很淋漓尽致:热闹的招聘会现场中,别的单位面前只有寥寥几个人在咨询,而好又多招聘现场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个水泄不通,那个热闹劲,跟世界杯时差不多。
因为应聘者太多,尽管有三个美女,但仍然顾此失彼,只有一个美女随口答了我一句:“为了储备人才。”
储备人才?那就是说不会一直只待在卖场里当营业员?!于是我兴冲冲地找他们要来一张应聘表,以墙壁为垫填了起来。(我自带的简历已经用完了。只好采用如此简陋的方式。遗憾呀,本人的字本来就写得龙飞凤舞,如此一来就更分不出是啥子东西了。)
第二天上午,没有招聘会,我正在家里收拾屋子的时候,我那个超级巨响的传呼机不失时机地轰鸣起来。
我用几乎百米冲刺的速度奔过去,可急切中我不知道传呼机在哪里响。翻箱倒柜半天,终于在我乱扔在床上的裤子里找到了这个宝贝。(我的耳朵没有定向功能了,因为左耳已经几乎失聪,所以有声音时我只能大致听见,却不能准确地找到声音的准确出处。)
一看号码。不认识。
OK,回电过去:“喂,请问刚才哪位给我打传呼?”
对方是个声音甜美的女性:“我们这里是好又多亚太店,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王颖。”
“哦,是这样的,店长看了你的资料,觉得你的条件比较符合我们的要求。通知你明天下午两点到我们店里来参加复试。”
放下电话,我心情那个激动呀!都说现在刚毕业的大学生比较难找工作,没想到我居然这么顺利就找到了。
复试的时候很顺利:在前台美女的引荐下,我见到好又多亚太店的店长周常海,一个操着满口台式普通话的中年男子。他在仔细看了我的资料后,简单地问了几个问题,向我伸出一双鸡爪似的手:“王颖是吧,欢迎你到亚太店里工作。具体工作的事情就由小陈指导你们吧。”
我受宠若忙地和他握手道别后,这位被周店长称为小陈的女子已经守候在外,我瞅了一眼她的胸牌:店长助理。
小陈拿了一套衣服递给我:“你的衣柜是028号,明天8:30前打卡。具体做的事明天会有组长交待。”言简意赅,不容人反驳。
她说完这一切后,交给我一把钥匙,又去店长办公室外守候着下一位面试成功者。
我挠了挠头:工作就象中彩票,总是在你不经意间突然袭来。
以前我会想过到一个超市去做营业员吗?No,我可是有理想有追求的天之骄子……之一。
第二天我起得很早,才8点就出现在超市工作人员出入口。苦苦等待了将近20分钟后,才见值班人员打着大大的呵欠来开门。我闪身而入,在028号衣柜换好衣服,8:30分前我已经穿戴整齐,变成一个精神奕奕的超市售货员。
其实这个工作不复杂,三人一组,每天不停地来回巡查负责的区域,主要是看一看哪儿的货物少了呀,哪儿的货物又被人弄脏了……我们要及时把少了的货物补上,把弄脏的货物更换。
说起来蛮不好意思的,我有人有点小小的癖好——“内衣控”:我特别喜欢年轻女性的贴身衣物!尤其是上半身的贴身衣服。现在男女混穿的衣物太多了,而我觉得那是唯一只属于女性的衣物。(废话,要是哪个哪个男人穿这个,肯定会被认为变态吧。)
最令我欣喜的一点是:我所在这个组是第十三课“纺织课”。而本课所负责的区域恰恰就有一个展示台是卖这个衣物的!!!
当我知道我们有这个卖场后,我就经常有事没事往那边逛,“名正言顺”地当着众多顾客的面拿起一个个地货物仔细研究起来。表面上在检查商品,实际上眼睛就跟着人来人往的顾客中的年轻女性身上转。
真TMD狼!
好又多的设施很齐全,在负一楼仓库外设有员工食堂,为超市员工提供一顿饭。这是我最喜欢的,因为本人食量极大,若在外面吃吧,舍不得钱;自己带盒饭吧,怕没地方热。饶是如此,我的食量仍是惊动了食堂的员工,以至于每次我去打饭时,都会给我的饭盒里多舀一勺菜。我每次都要说声:“谢谢!”他们总是摆摆手:“谢啥子哟?想吃就尽管吃,让你们吃饱下午才有力气干活。”
日子就这样枯燥而无聊地一天天度过。
虽然有些不甘心自己的专业就此埋没,但似乎并没有什么可以供我发挥地地方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