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带着庄园去古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四十七章 豆腐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常胜和陈三走了已经一个月冒头了,叶蕙却连半个字的消息都没收到,如此就连石榴和吴妈妈也有些坐不住了,这几日话里话外都在唠叨,说这两个小子简直就像脱缰野马,出了门就忘了姓什么。

    这天叶蕙终于忍受不住石榴又唠叨起来,便抬头似笑非笑的问道:“前些天杭城常家来了人,你不是都知道么?”

    石榴点了点头,不知道姑娘这么说是什么意思。

    “既然常家主动出来寻人,就是说他们也拿常胜生母的事儿当了一回事儿,过去许多年都不曾寻找也肯定是有缘故的……既是如此,那两个家伙到了常家就不会吃闭门羹,更不会被人当做骗子打出门来,如此还有什么好担忧的?” 叶蕙笑道。

    石榴被叶蕙捅破心事,不好意思的笑起来——她确实一直都在担忧,既担忧常胜寻到了亲人,从此不再是个小厮,难免将她家姑娘闪个跟头;又担忧那小子寻亲不成,从此愈加消沉,这样的男子莫说姑娘看不上,就是她石榴也是看不上眼的。

    姑娘却用几句话说清楚了,只要常胜人身平安,就是天大的好事,别的事儿眼下不值得想……

    姑娘如此通透,她一个做丫头的还操心什么,厨房边的果脯作坊里还有一摊子事儿等着她呢,姑娘也马上要去南郊庄子上商议豆腐作坊的大事,还是先顾眼前最要紧。

    主仆二人也就此分开,各自忙各自的去了——石榴陪着叶蕙寻到梅子,自己便去了厨房。叶蕙带着梅子径直去了南郊庄子。

    叶蕙本来想将豆腐作坊也建在远山村,毕竟里正沈老爹的为人不错。两人合作着将村民带一带,那就是双赢的大好事。

    可想到在远山村建作坊,一是要买地建房,二是要招募人手,三又要担心制作豆制品的工艺外流,叶蕙的商人头脑最终占了上风,还是决定将豆腐坊就建在南郊庄子里。

    南郊庄子有几十户佃农,全是依傍着庄子上的农活儿过活的,虽然不是死契的奴仆。却也早就跟东家拴在一根绳儿上了,若叫他们家里的婆娘也能赚些工钱。恐怕肝脑涂地也愿意;庄子上的地里去年又种了许多黄豆,不用采买,亦不用车马劳顿,原材料已经是现成儿的。

    庄子上的地又都是自家的,随便辟出一块来便能建作坊,买地的钱也省了一笔;严强与严壮的媳妇都是自家仆妇,能干又有眼色,如此就连豆腐坊的管事也省了。直接叫这二人轮班儿盯着就成了。

    因此上等叶蕙到了庄子上。只将自己要在这里办个豆腐坊的想法儿一说,严家兄弟与两个媳妇顿时双眼闪闪发亮,严壮更是连声笑说。姑娘这主意甚好,咱们这庄子上别的没有,劳力和豆子可是有的是。

    严强终究是个稳妥的,待大家笑过,便小心翼翼的问道:“宁州城周围乡下的人家,做豆腐的也不少,姑娘就不怕豆腐不好卖?”

    哪个村里都有豆腐坊,不过是大小的分别。小一点的一天做上一两板,就供周围乡亲们采买,赚个家常嚼过了不得了;大一点的还可能送进酒楼饭庄,一天做上十板八板也就差不多了,既发不了财,也饿不死人。

    姑娘是好意,是想给佃户家的女人们找点事儿做,可万一搭了不少豆子和精力却赚不来钱,佃户们可不念人的好儿,反而会说小小姑娘办事到底不牢靠……

    严壮几人闻言也笑不出了。可不是么,方才他们只觉得姑娘愿意在庄子上做产业,那就是天大的好事,至少不用只看着地里的庄稼望天收了;如今经严强这么一提醒,豆腐就是豆腐,还能翻出花样来不成?

    “我还就是能翻出花样来。” 叶蕙笑道:“豆腐渣养鸡喂猪,省了一笔饲料费没有?”

    “红腐乳白腐乳辣味腐乳,豆腐皮,豆腐干,卤豆腐炸豆腐,干腐竹、干千层油皮、干豆腐皮,宁州城有几家做这个的?咱们就做这个豆制品加工,不卖白豆腐。”

    严强媳妇腾地一下从小凳子上直起身子来:“姑娘真打算做这些?”

    但凡是乡下的豆腐作坊,都是小本经营,靠的也是自家的几个人手,并不用另外雇人;因此上就算做豆腐时捞上两张油皮,或是天气炎热时、将卖不掉的豆腐浸过盐水再晒一晒,也是权宜之计,并不曾形成规模。

    而姑娘说的这些,分明是想大规模做起来,叫什么,叫豆制品加工?如此一来这可就真是个天大的好事了!

    叶蕙点头微笑——严强媳妇想得到的,她早就派四喜发财轮班出去打听过了,宁州城当真就没有太大规模的豆腐坊,就算有,白豆腐是主要产品,豆制品加工都没什么气候,不足以与她的设想相争。

    至于等她的豆制品上了市,有人想仿制,她也绝不会叫那些人如意。豆制品的制作方式不说上百,也总有几十种都在她脑袋里装着呢,隔三差五推出去两样,山寨终究是山寨,只能跟在她身后远远的闻风儿罢了!

    再说了,她手中还有辣椒和番茄这两种利器,更有各式的果子汁呢。

    香辣豆腐干和番茄豆干儿这东西,还有果汁儿甜豆干,一时半会儿谁仿制得了?除非去她家菜园子高价买辣椒和番茄去,再不然便去南北货铺子购买她的果汁儿,她还多赚了辣椒番茄并果子汁的钱。

    她又有林诚与各大酒楼饭庄走下的关系网在手,只要豆制品加工作坊办起来,许多种豆制品都是鸳鸯锅子的好配菜,何愁赚不到钱?至少要比卖豆子赚得多,还将佃户们的生活也带好了不是?

    另外几人闻言也都忍不住跃跃欲试了,就连严强也叫起好来。众人也便七嘴八舌商量起来,那豆腐作坊究竟建在庄子里的什么地方最最合适,最终得出一致结论,作坊时时刻刻离不开水,不如就建在井边。

    叶蕙便将这几日加班加点画出的图纸拿了出来,递给严强道:“严大叔就按着这份图纸找匠人开始建造吧,等匠人头儿来了之后,勘察好地点便叫他仔细算一算,需要多少工钱和料钱,我会差人送过来。”

    “至于作坊建好后需要的人手,两位严妈妈多操些心,将佃户家的女人们聚一聚问一问,愿意来做工的便登个记记上名儿,等待要开工时,再分配各人该干的活计。”

    “工钱先不用跟她们讲明白,工种不一样,拿的工钱也不一样,做粗活的有做粗活的价儿,做细致活儿的是另外一个价钱,早说了未免叫人转心计,个个儿都想抢那赚钱的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