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三国志之季汉王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四节 兄弟阋墙(下)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挖墙脚、抛砖头。伊籍先生委屈下,权且做一回沙子;荆州贤士众多,主公如能收入囊中,便是别人的墙角垒自家的基业;曹操在北,必然来犯,我们便三不五时往荆州后院抛几块砖头,也要让世人知道,谁才是真正的乱世英雄。”

    “汉魂三策虽好,却不甚光明正大,恐怕惹荆州俊杰非议啊。”刘备担心道。

    “金刚怒目,所以降妖伏魔;菩萨低眉,故而慈悲众生。对蔡瑁这等奸佞小人,就要用这等小人的伎俩,没有荆州士人的支持,我们根本不能在荆州立足。”

    在此之前,刘备和陆羽也讨论过伊籍为什么会主动投奔。伊籍,字机伯,兖州山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吏。年少时便依附于同乡刘表。刘备落难到荆州时,伊籍时常拜访,托请刘备照顾。后来刘表病死,伊籍便转投刘备,一起渡江南下。

    也就是说,伊籍作为刘表的老乡,和蔡瑁等于是天敌,所以在荆州一直不得志,投闲散置,只做一个吃白饭的从事。而这个人善于辩论,有急才,和孙乾、简雍有类似之处。前文说过,这类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人才很得刘备的青睐,而且伊籍还擅长法律,日后成为《蜀科》的编订者之一。作为南下避难的北方士人,伊籍必然受到蔡瑁、蒯良等人排挤,那么他向同为北方避难人士的刘备靠拢,为自己留一条后路也不足为奇。更重要的是,伊籍的到来为一大批北方流亡士人找到了新的出路,而关键是刘备能否好好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扩大自己的班底。在历史上,刘备的实力太过弱小,又长期受到刘表、蔡瑁的压制,直到后期,才在刘表的默许下,建立自己的水军。即便如此,曹操南下时,任然有大批士人随刘备千里逃亡,那么现在,在刘表和蔡瑁之间撬了一条缝的刘备是否能在夹缝中左右逢源呢?

    话分两头,却说国舅董承自领衣带诏以来,夙夜盼望徐州消息,后曹刘大战之时,董承也以防备许都为名集合部属,以备不时之需。后闻刘备兵败汝南,心中大惊,乃以庆贺为名召王子服、种辑入府商议。王子服道:“国舅勿忧,待我明日探明消息,再做商议。”

    次日王子服入尚书台见荀彧道:“昨日闻曹公在徐州大胜,满朝官员尽皆庆贺,为何独公愁眉不展?”

    荀彧道:“刘备虽败,主力尚存,今退守汝南,倘若与刘表勾连,必为朝廷大患。今袁绍在北,中原必有大战,一旦河北来犯,许昌必然空虚,若刘备乘虚而入,吾等俱为虏矣,何贺之有?”

    王子服闻言,心中暗喜,嘴上却道:“公见事深远,等曹公回来,何不言明?”

    荀彧道:“用兵者,不虑胜,先虑败。曹公极善兵法,岂能不知,吾等为下属,各尽本职即可。”王子服唯唯而退,回去报与董承,董承闻言道:“既如此,我等暂且忍耐,乃天下有变,再相机行事。”

    曹操回到许昌,大肆保举有功之臣。司徒赵温见曹操权势滔天,意欲巴结,乃保举曹操长子曹昂为五官中郎将。曹操得知,反上书献帝:“司徒赵温为笼络臣而录用臣子曹昂。故选举不公。”后使侍中郗虑罢司徒赵温,至此曹操独霸朝堂,乃迁郗虑为光禄勋。

    郗虑,字鸿豫,山阳高平人。年少时,从师于经学大师郑玄,并与华歆、王朗驰名当时。这个算起来是刘备同门师弟的人是当时朝堂中第一向曹操宣誓效忠的清流,和后来的华歆、王朗一起象征着清流集团的分裂。

    后刘备南依刘表,在新野一带大兴屯田,占据县城,夏侯惇告急文书如雪片般飞来,曹操不得已,乃调张绣往黄河防线,替回于禁所部,后来又调李典、吕虔两部往宛城驻守。自引军驻官渡,使夏侯渊督黄河防线。

    曹操在宛城一带集中了夏侯惇、于禁、李典、吕虔等六七万人马,刘备的压力可想而知,那么兄弟阋墙的荆州方面又会对此作何表示呢?请看下集——火烧博望。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