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梅兰竹菊的第一部原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七回 回申浦巧遇俄国佬 去俄国兑现金钱梦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只是个傀儡而已。说白了,褚兰生对国际贸易一窍不通,不要说进出口需要的材料有20多个,就是联系一个有进出口经营许可的单位他也无法找到。一句话,他根本办不了,只能充当傀儡角色。至于为什么把应收猪款去收购废钢也是鲁盛伯的主意。鲁盛伯对褚兰生说:如果收现款,一元钱就是一元钱,如果用这一元钱在俄罗斯收购废钢再卖给中国钢厂,那一元钱就变成了两元钱。能把一元钱变成两元钱,这样天大的好事怎么不去做,褚兰生当然满心欢喜。还好,鲁盛伯是个比较诚实、比较讲信誉的人,尽管他在褚兰生提供生猪和收购废钢两头都赚了钱,但对褚兰生来说还是合算的。就是付给褚兰生的定金也差不多是养猪的本钱了,要知道,牧猪的成本比圈养猪的成本低多了。

    褚兰生对这次交易非常满意,心里有一种说不清的喜悦和兴奋。这喜悦和兴奋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他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学习到了许多有关生意方面的东西;还有就是实践了过去犯法的“投机倒把”牟利变成了合法的“互通有无”赚钱。在他的意识里,先辈们遗传给他的善于做生意的遗传因子活跃了起来,他想,他可以在生意场上大干一场了。

    在褚兰生准备在生意场上大干一场的时候,暖城已经有人大干了一场了。

    在暖城有这么一句名言:“暖城生意郎,挑担走四方”。暖城人做生意,四海皆知。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暖城生意人冲破桎梏,暖城沿海,家庭工商户骤然涌现,走出田间的10万暖城供销大军在流通领域里大刀阔斧,纵横驰骋。仅仅3个年头,暖城就冒出了8个有名的私营业主,有做五金生意的,有做供销生意的,也有做旧货生意的,还有做电机、农产品、水果、南北货生意的……他们在流通领域,凭着灵活的商业头脑,率先开始了个人创业,并成了当时富得冒油的大户:拥有10万元以上的家产,盖了楼房、买了摩托车、安了电话,成了暖城最早富裕起来的个体经营者。论排名,褚兰生只是个小八子,就搞了个生猪、废钢买卖,可就是这笔买卖,他成了暖城最有名气的人物。

    真的是人怕出名猪怕壮,褚兰生与7个出了名的私营业主怎么也没有想到,由于冒富,“无产阶级专政”的铁拳很快砸到了他们的头上。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重现当年真实的故事。纪录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史;记载中国民营企业家曲折的命运;解剖了人性本能;描绘当今社会众生相。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