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国风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零八章 石油危机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就是,中国早已建立起了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储备的石油足够国内消耗半年,如果能够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石油,则中国储备的石油则能确保供应国内消费市场的石油在一年之内不会有太大的波动。

    再说了,中国也是产油国,而且中国有很多盟国也是产油国。

    也就是说,通过适当扩大国内油田的产量,以及加大从其他国家进口石油的力度,完全能够抵消阿拉伯国家石油禁运造成的影响。

    只是,中国当局并没有这么做。

    原因很简单,中国支持以色列,就是要通过第三次中东战争引发全球性经济危机,然后推动金融货币改革。

    此外,“石油战争”也是一把双刃剑。

    中国得发达工业国需要来自中东与海湾地区的石油,而中东与海湾地区的产油国,同样需要来自中国等工业国的工业产品。

    更重要的是,石油是部分阿拉伯国家最主要的出口产品,而中国则是其头号贸易伙伴。

    也就是说,不把石油卖给中国,这些阿拉伯国家也就失去了最大的出口市场,而且没有另外一个国家能够替代中国。

    显然,并非所有阿拉伯国家都希望对中国实施石油禁运。

    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海湾地区的沙特、科威特、卡塔尔、阿联酋与阿曼。

    二十多年来,这几个国家一直通过向中国出口石油来换取华元,然后再从中国、或者是其他国家购买工业产品,甚至是农业产品。在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前,沙特出口的石油有百分之七十运往中国,而科威特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对中国实施石油禁运,等于让这些国家失去了最主要的收入。显然,中国能够从其他国家购买到石油,而这些阿拉伯国家则未必能够把石油卖给其他国家。

    八月下旬,中国外长周润康对伊朗与海湾阿拉伯国家进行了紧急访问。

    当然,周润康在阿拉伯国家没有取得多少成果。阿以停战谈判才刚刚开始,即便沙特等国并不支持埃及总统发出的禁运倡议,也不会在这个时候与整个阿拉伯世界为敌,也就不会公然与中国合作。

    在私下,沙特等国都表示,在阿以谈判结束之后,肯定会恢复对华出口。

    在伊朗,周润康受到了热烈欢迎。

    伊朗不是阿拉伯国家,而且伊朗王室与中国当局的关系非同一般,巴列维国王曾经在中国学习生活了十多年。

    当时,巴列维国王明确表示,伊朗将把石油产量提高一倍,以满足中国的进口需求。

    只是,由石油禁运引发的经济危机已经到来。

    这场经济危机,正式宣告战后的黄金时期结束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