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国风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零九章 和平的代价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进入一九七四年,最引人瞩目的不是阿以签署停战协议,而是发生在中国的两件事情。

    一九七四年一月,在春节休会前,中国国民议会通过了一项意义重大的法案,即《贵重金属储备法》,明确规定黄金为战略储备贵重金属,禁止以任何名义将用于战略储备的黄金输出国外。

    显然,这不仅仅是一部只针对中国国内的法案。

    在该法案正式生效之后,其他国家存放在中国的黄金也将受到影响,即其他国家存放在中国中央银行金库里的黄金将只具有流通价值,即只用来进行贸易结算,必须无条件的存放在中国的金库里面。

    说白了,即便拥有这些黄金的国家想要提现,得到的也不是黄金,而是等值货币。

    显然,这件事情立即引发了金融风暴。

    一时之间,华元被彻底看空。

    对老百姓来说,最理想的选择肯定是立即把手里的华元兑换成黄金,或者是用来购买一切能够保值的商品。

    可是,对国家而言,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最受伤的,正是那些通过出口石油发财的阿拉伯国家,特别是海湾地区的产油国。

    比如,沙特拥有数百亿华元的外汇储备,在中国中央银行里存放了一千多吨黄金,而这几百亿的外汇根本不可能兑换成黄金,存放在中国的黄金也无法提取出来,也就必然会在金融风暴中遭受惨重损失。

    紧接着。中国当局展开了频繁的外交活动。

    二月初,中国、德意志第二帝国、意大利等五十多个国家的央行行长齐聚上海,召开了战后的第一次全体央行行长会议,商讨华元与黄金脱离关系之后的金融体系,为建立新的金融体系做准备。

    外界并不知道的是,在此之前,中国已经在外交上取得了重大胜利。

    这就是。在一月底,中国与沙特等石油输出国集团主要成员国达成了双边协议,确认以华元做为石油贸易唯一的结算货币。以确保沙特等主要石油输出国的利益,为进行金融货币改革奠定了基础。

    结果就是,在央行行长会议上。华元与黄金脱离关系得到了多数支持。

    一九七四年四月,中国国民议会正式通过了《货币法》(一九七四年修正案),确定华元不再跟黄金挂钩,而是根据市场浮动调整。

    这下,华元在“苏州园林体系”中确立的信用完全崩溃了。

    该法案通过后的第一周,华元就贬值了数十倍,与黄金的兑换比例由十比一跌落到了二百八十六比一。

    到此,金融风暴演变成了金融危机。

    这场危机将持续数年之久,直到八零年代初,华元的币值才趋于稳定。国际金融市场也才接受了既成事实。

    当然,金融危机也不全是以华元贬值为主。

    在一九八零年初,华元的币值跌到谷底,加上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已经得到全面巩固,以及全世界对黄金的需求缩水。华元出现了一波反弹行情,并且维持到下半年,到一九八一年才再次由涨转跌。

    这些折腾,保住了华元在世界金融体系中的霸主地位。

    关键就是,华元得到了石油输出国集团的承认,为全球石油贸易的结算货币。即买卖石油必须使用华元。

    金融战场上的胜利,巩固了中国的全球霸主地位。

    更重要的是,华元成为了一件强有力的武器,其实际价值甚至超过了足够毁灭人类文明的核武器。

    原因很简单,在通过成为石油贸易的唯一结算货币巩固了地位之后,华元还成为了其他主要大宗商品的结算货币。

    这样一来,任何一种大宗商品的国际贸易都受到了华元币值的影响。

    在现代经济中,任何一个国家,特别是大国都离不开国际贸易,而且贸易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德意志第二帝国也不例外。

    德意志第二帝国是典型的资源匮乏型工业国,其贸易结构以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为主。也就是说,德意志第二帝国是典型的进出口加工贸易国家,其获取财富的主要手段是通过低价进口原料、高价出售工业产品来实现。如果无法低价进口原料,又无法高价出口工业产品,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经济就难以发展。

    在这里面,金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说得简单一些,每当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企业需要大量采购原料的时候,只需要贬低华元的币值,就能让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企业付出更高的成本。等到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企业大规模出口产品的时候,则通过提高华元的币值来降低其盈利。这一进一出产生的剪刀差,就足够让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企业遭受惨重损失了。

    说白了,货币成为了中德冷战的武器。

    当然,这场货币战争,也极大的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一九七八年,伊拉克宣布退出“阿拉伯联邦”。第二年,叙利亚也正式退出,“阿拉伯联邦”宣告解体。

    虽然埃及、叙利亚与伊拉克依然把以色列当成头号敌国,但是“阿拉伯联邦”解体使得以色列的生存环境大为改善。

    一九七九年底,在中国的主导下,以色列开始与埃及就归还西奈半岛进行谈判。

    在进行了大半年的谈判之后,以色列与埃及领导人在一九八零年四月,在中国的北戴河签署了著名的《埃以和平条约》,两国正式结束了长达二十六年的战争状态,以色列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和平,而埃及则获得了西奈半岛。

    当然,按照条约规定,埃及将不得在西奈半岛驻军。

    只是,埃及也因此失去了在阿拉伯国家中的领袖地位。

    要知道,戈兰高地还在以色列的掌握之中,约旦王国的部分领土也在以军占领之下。

    说白了,这份和平条约,直接导致阿拉伯国家联盟解体。

    两年后,以色列与约旦王国也签署了和平条约,以归还侵占领土的方式,获得了约旦王国的承认。

    到此,在以色列的邻国中,依然敌对的只有叙利亚了。

    更重要的是,埃及自动放弃阿拉伯国家领袖地位,导致阿拉伯国家联盟解体,促成海湾地区的阿拉伯国家迅速投入中国怀抱。

    到一九八零年底,整个中东与海湾地区,只有叙利亚与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