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十五
在李府蹭吃蹭喝数日,容笑觉得这日子过得真是……
心有余悸。
而力不足。
而惶惶不可终日。
白吃白喝白住,这事情本来挺好的,奈何李府多了位待字闺中的李雁姑娘,更奈何李雁姑娘今年好死不死地满了十五岁。
十五岁的丫头放到两千年后的华夏王朝,大部分还在初中浴血厮杀。好不容易修炼成功,顺利升级进入高中,才发现前面等待自己的是人头攒动的地雷阵,一个个排着队跑上前去踩雷,哪个练就金刚不坏之身,炸到最后还剩下一口气,谁就算小胜。大考小考的试卷都答不完了,哪有时间情窦初开,就算勉强开个一朵半朵的,也会被警惕性极高的园丁们一把掐下枝头,再踏上一万只或穿高跟鞋、或穿牛皮鞋的脚。
十五岁的丫头放到西汉时期则大为不同,毕竟人家那时计算人口的单位不是“十亿”,而是“千万”。
据先先先皇所挂名领导的官府权威人口普查报告显示,当时大汉子民共一千二百万户,人口六千万,也就是说平均下来,每对夫妻只生三个娃。
数据上报,先先先皇……的亲娘,高后吕雉,震怒!
正处更年期的太后一时没控制好脾气,在朝堂之上,冲各位朝臣咆哮了两声——
生这么少怎么行?人家匈奴都快二百万人了,咱们大汉天朝才是人家三十倍,而且每年还被匈奴人灭掉不少。再加上,咱们生丁添口的速度,远远赶不上人家匈奴袭边灭口的速度,再这么萎靡不振下去,我大汉如何立足?难怪那个臭不要脸的匈奴单于,都敢欺负哀家这个老寡妇,色迷迷地写信来要哀家嫁给他,原来是仗着这个!我吕雉要你们这些废物是干什么吃的?若此事解决不善,你们全给哀家滚去见先皇!
想起含羞受辱的陈年往事,太后怒不可遏,老泪纵横,磨刀霍霍向朝臣。
太后一生气,后果很严重。
三公九卿顶着一脸唾沫星子回了家,立即火烧火燎地找门客、寻智囊,群策群力、各抒己见,大家都以“尽早扭转人数负增长的不利局面”为己任。
一场轰轰烈烈如火如荼的辩论赛就此展开,经过越来越激烈的预选赛、复赛、半决赛,天子的娘和各位重臣的意见,终于在决赛的赛场上,达成了一致!
那就是,民间女子必须早嫁人、早生子,还要快生、多生。我大汉的官方口号是——更快,更多,更强!
李府的江湖百晓生,即雁小姐的贴身侍婢,十三岁的舒儿大人,口若悬河地复述完上述史实,喝口小厮递过来的茶水,润润嗓子,然后头不抬眼不睁地继续提醒容笑。
我说容公子,这可是孝惠帝他老娘传下来的律法,大汉凡年满十五岁的民间女子,如不出嫁,家中则要上缴五倍的算赋。我再说一遍,是整整五倍啊!
容笑知道,汉代的税收包括算赋、口赋、田租、财产税、更赋等。其中,算赋是一种人头税,凡十五岁至五十六岁的百姓,每年每人缴纳一算,即一百二十钱,其收入归国库。
挠挠后脑勺,容笑算明白了。根据上述已知条件,可推结论,即李雁小姐今年再不出嫁,李府便要为此上缴六百钱而非去岁的一百二十钱。
可这六百钱关我什么事啊?容笑翻翻白眼。堂堂前将军的将军府,连六百钱都要斤斤计较么?
梳着双丫髻的百晓生舒儿又清清嗓子,老气横秋地表示,今年李府实在入不敷支,前景堪虞得很哪!
舒儿又正色道,据李府老总管(也就是她爹)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两个。一是开源,也就是增加收入;二是节流,那便是节省开支。
首先,“开源”的主意就甭打了。
数遍全府上下人等,数李大公子李当户最为生财有道,可惜天妒英才,八年前一病呜呼,留下遗腹子李陵和寡妇李氏。李氏出身大家,不事生产,情有可原。李陵小公子徒长八岁,每天不是带着五岁的宝儿偷鸡摸狗爬树摸鱼,就是横行乡里鱼肉同学,不但不赚钱,时不时李府还要出资慰问受难者。言而总之一句话,这一脉人马是指望不上了。
李二公子李椒是李府书读得最多的,也是性格最温顺,最孝敬父母的。然而,如此佳儿,不日便要拖家携口赴任代郡做太守。代郡与长安相隔两地,鸿雁传书都费劲,何况是捎钱?再说椒公子到了异地,人生地不熟,何处不需金子打点疏通增进友谊?便是二公子一家肯赞助李府,你也好意思要么?好意思么?!
再说李三公子李敢。人家刚参军工作一年,职场新人俸禄少,应酬多,花销大,非但不给家里减负,反而三不五时嬉皮笑脸地伸手跟年迈的老管家要钱。顺便唠叨句,府里真该多个少夫人,好好管管三公子这个无底洞。他到处吹嘘,说自己是当今天下,仅次于咱们府老将军的神射手,每日里背着把奇贵无比的角弓四处给人表演。人家射箭,箭箭中靶,也就罢了,好歹拔下来,带回家,下次还可以再用啊,多省钱,多省心!可咱家三公子,他可好,次次表演,必要用后箭箭头劈开前箭箭尾,而且一发便是十根连珠箭!十根哪!连珠啊!好好的前九根木箭杆,就这样被劈成了一片片一条条的木皮啊!全长安城里,最喜爱我们三公子的,不是老将军,不是各位长公子,而是城里私造箭矢的非法军火商,还有急等柴火做饭的老百姓。每次敢公子表演完毕,冲在最中央的永远是私箭商,一个个拼了命的在地上拣造价不菲的铁三棱箭头!包在外围的就是捡柴火的老百姓,各个都夸敢公子手艺好,说他劈出来的柴火一点就着!那些人,得了便宜,还一个两个腆着脸问敢公子下次表演定在什么时候。呜呜呜,你说说,纨绔如斯,让人想起来,怎不痛心疾首捶胸顿足哇?可怜我爹他老人家为李府算了一辈子的帐,头发都给算白了,也没算明白一生廉洁奉公的老将军怎么生下这么个败家子啊!
抹完眼泪,舒儿警醒地将跑偏的话题扯回正路。
综上所述,为解决财政危机,李府只有走“节流”这一条康庄大道!节流之事应从一点一滴做起,譬如说雁小姐是本府唯一未出阁的年满十五岁的姑娘,是不是就该如此这般,你懂的。
话听到此处,容笑差点把一颗大好头颅生生摇断,以示自己坚决听不懂的决心。
双丫髻百晓生舒儿被派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