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行将至前世被强抢的路段,应芙蓉仍心有余悸,原本轻松的脚步不由得慢了下来。</p>
<p>带有康王府标志的马车映入眼睑,应芙蓉强装镇定的继续往前走着,待与康王府的马车交错而过之后,方松了口气,按着狂跳不止的胸膛,应芙蓉深呼吸了几下才终于按下躁动的心,安心的挎着篮子进了一家米铺。</p>
<p>米铺不止卖米,日常的调味料如油盐酱醋茶也零零散散的卖些。米铺的客人不多,三三两两。有买米的,也有买那调味料的。</p>
<p>应芙蓉进了米铺便熟门熟路的称了三斤糙米,这是几日的饭食。又拿着竹筒装了一碗的酱油,拾掇了调味料结了账后,又转去了后巷的猪肉铺割了半斤的猪板油,今天的购物任务也算是完成了。</p>
<p>后巷的两边是耸立着两人高的高墙,走上几步路,便是大街。</p>
<p>行人匆匆,街上许多妇人挎着篮子穿街走巷。这个时辰,有些已像应芙蓉一样,把篮子填得满满当当,有些篮子还是空的,似乎是刚刚出门。</p>
<p>烈日当空,这个季节清晨的太阳已有些毒辣。应芙蓉抬手挡了挡刺目的阳光,往上提了提沉重的篮子,准备回去。</p>
<p>一七八岁孩童,扯了扯应芙蓉的衣摆,叫道:“婶娘,婶娘...”</p>
<p>应芙蓉低头看着只到自己腰间的小孩,问道:“小娃可是有事?”</p>
<p>“婶娘”小孩乖巧的又叫了一声,往后巷不远的墙根处指了指,道:“那是我的祖母,她摔倒了,我一个人扶不起来,婶娘可以帮我扶祖母去药堂吗?”</p>
<p>应芙蓉顺着小孩指尖的方向,果然看见一位身穿粗布麻衣的老妇人跌坐在墙根,扶着脚腕正哎哎哟哟的叫唤着,许是扭伤了脚。</p>
<p>行人匆匆的在她身侧走过,并没有一人询问老妇人的情况。</p>
<p>应芙蓉快步上前,弯腰问道:“大娘,您没事吧?”</p>
<p>老妇人原本低垂的脑袋,听见问话,抬了起来。看了一眼应芙蓉,又看了看站在应芙蓉身后的孙子,知道这是孙子给她找来的帮手。</p>
<p>老妇人感激的看着应芙蓉,点了点头,对着应芙蓉微微笑道:“小娘子,劳烦你了。我的脚扭伤了,能否请小娘子送我去前面的药堂?”</p>
<p>前方不远处就有一件药堂,应芙蓉扶着老妇人进了离这最近的一间药堂,看着大夫给老妇人上了药,又将老妇人送回家中,方才离开。</p>
<p>刚出了老妇人家门口没多远,脑海中便传来“叮咚”一声,中规中矩的声音忙碌的响起:“已到账道德点2个”、“已转出功德点2个”。</p>
<p>应芙蓉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吓了一跳,随即又想起签订契约时离暝说的话:“需支付一千功德点,功德点到账后会自行转入支付账户。”</p>
<p>应芙蓉边走,便将心里的疑问自言自语的问了出来:“所以,这两个功德点是做了好事产生的?”</p>
<p>“是哒,小娘子,你真相了哦!这两个功德点便是刚才扶老妇人时,是她和她的孙子对你的感激之情,小娘子要再接再厉噢!”离暝听到功德点到账的声音的时候,就已经不太淡定了,毕竟,这还是她第一笔收入呢,虽然只有两个功德点,但账户里面终于不是零了,对此,她还是很兴奋的。</p>
<p>应芙蓉也高兴,虽然相比一千点来说,这两点微乎其微,但,感觉离那一千点进了一小步,这种心情还是让人很愉悦的。</p>
<p>应芙蓉提着满满当当的篮子,心情颇佳的回了住处。</p>
<p>康王府给门客在王府的西侧以一堵厚重的墙,强制的划分了一块有康王府五分之一大的区域,取名集思舍,专门搭建了许多独门独院的小居室供王府门客居住,小居室配置有单独的小厨房以及茅厕,麻雀虽小五脏俱全。</p>
<p>宁芳与应芙蓉初到此处时,也为能成为王府的门客而沾沾自喜,毕竟一应条件皆很理想。</p>
<p>应芙蓉回到家,先用清水洗了把黏黏糊糊的脸,将脸上的污秽洗去,应芙蓉又变成了传说中的美娘子,眉目如画,面如桃花。</p>
<p>应芙蓉手脚利落的起了灶,将大锅烧热,准备榨油。</p>
<p>将猪板油切成一小块一小块,扔进开始冒烟的大锅中翻炒,翻炒了几下便滋滋出油,等出了些油后便没有再继续翻炒,将所有的油块归拢了下,便放着不管了。</p>
<p>随手翻出之前还没做完的小簸箕,坐在灶前一边看火一边编织。</p>
<p>应芙蓉的手很是灵巧,除了绣花画画,她还经常会编织些竹制品拿出去换钱。除了簸箕,还有竹筛子、篮子,虽然样式比较普通,但因着是些日常的用品,且价格不贵,倒也能赚个几文钱贴补家用,这空闲着能换几文钱做家用也是顶好的了。</p>
<p>应芙蓉手指翻飞,不到一会儿,就把原来剩大半没做完的小簸箕编造好,只见一个小巧的簸箕出现在应芙蓉的手上,应芙蓉把编好的簸箕放进大盆中浸泡着,竹子泡软后再晒干,耐用一些。</p>
&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