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恰王者少年,青莲剑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00章 白日放歌须纵酒(完结)第(2/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六十万大军,包围安庆绪于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援兵打得全军溃败。

    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

    这时,杜甫正由洛阳经过潼关,赶回华州任所。

    途中就其所见所闻,写成了《三吏》、《三别》。

    《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全诗的主题是通过对“有吏夜捉人”的形象描绘,揭露官吏的横暴,反映人民的苦难。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最突出的一点就是精炼。

    全篇句句叙事,无抒情语,亦无议论语;但实际上,作者却巧妙地通过叙事抒了情,发了议论,爱憎十分强烈,倾向性十分鲜明。

    寓褒贬于叙事,既节省了很多笔墨,又毫无概念化的感觉。

    此外还运用了藏问于答的表现手法,全诗一百二十个字,笔墨简洁、洗炼,在惊人的广度与深度上,反映了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

    乾元二年(759)春,唐军在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大败,安史叛军乘势进逼洛阳。

    如果洛阳再次失陷,叛军必将西攻长安,那么作为长安和关中地区屏障的潼关,势必有一场恶战。

    杜甫经过这里时,刚好看到了紧张的备战气氛,便写下了《潼关吏》。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三年前,占据了洛阳的安禄山,派兵攻打潼关。

    当时守将哥舒翰本拟坚守,但为杨国忠所疑忌。

    在杨国忠的怂恿下,唐玄宗派宦官至潼关督战。

    哥舒翰不得已领兵出战,结果全军覆没,许多将士被淹死在黄河里。

    睹今思昔,杜甫余哀未尽,深深觉得要特别注意吸取上次失败的教训,避免重蹈复辙。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慎”字意味深长,并非简单地指责哥舒翰的无能或失策,而是深刻地触及了多方面的历史教训,表现了诗人久久难以消磨的沉痛悲愤之感。

    与“三别”通篇作人物独白不同,“三吏”是夹带问答的。

    而此篇的对话,又具有自己的特点。

    首先是在对话的安排上,缓急有致,表现了不同人物的心理和神态。

    “修关还备胡”,是诗人的问话,然而关吏却不急答,这一“缓”,使人可以感觉到关吏胸有成竹。

    关吏的话一结束,诗人马上表示了心中的忧虑,这一“急”,更显示出对历史教训的痛心。

    其次,对话中神情毕现,形象鲜明。

    关吏的答话,并无刻意造奇之感,而守关的唐军却给读者留下一种坚韧不拔、英勇沉着的印象。

    其中“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两句,又格外精警突出,塑造出犹如战神式的英雄形象,具有精神鼓舞的力量。

    ………………

    杜甫创作的“三别”中的《新婚别》,精心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的少妇形象。

    此诗采用独白形式,全篇先后用了七个“君”字,都是新娘对新郎倾吐的肺腑之言,读来深切感人。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这首《新婚别》,是一首高度思想性和完美艺术性结合的作品,运用了大胆的浪漫的艺术虚构,实际上杜甫不可能有这样的生活经历,不可能去偷听新娘子对新郎官说的私房话。

    在新娘子的身上,倾注了作者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

    另一方面,在人物塑造上,《新婚别》又具有现实主义的精雕细琢的特点。

    诗中主人公形象有血有肉,通过曲折剧烈的痛苦的内心斗争,最后毅然勉励丈夫“努力事戎行”,表现战争环境中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丝毫不感到勉强和抽象,而觉得非常自然,符合事件和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并且深受感染。

    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也是《新婚别》的一大艺术特点。

    诗人化身为新娘子,用新娘子的口吻说话,非常生动、逼真。

    诗里采用了不少俗语,这也有助于语言的个性化,因为他描写的本来就是一个“贫家女”。

    此外,在押韵上,《新婚别》和《石壕吏》有所不同。

    《石壕吏》换了好几个韵脚,《新婚别》却是一韵到底,而《垂老别》和《无家别》也是这样。

    这大概和诗歌用人物独白的方式有关,一韵到底,一气呵成,更有利于主人公的诉说,也更便于读者的倾听。

    ………………

    在平定安史叛乱的战争中,唐军于邺城兵败之后,朝廷为防止叛军重新向西进扰,在洛阳一带到处征丁,连老翁老妇也不能幸免。

    杜甫创作的《垂老别》,就是抒写一位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