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乱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章 功亏一篑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李自成是个大活人,而且是率领着三万余贼寇的大活人,他没有乖乖等着卢象升来攻的义务。实际上,李自成进入山道后,就侦骑四出,在背后安放了无数的眼睛,整日紧盯官兵的动态。     这一盯,还真让他找到了战机。     在第一次与林纯鸿猛烈碰撞之后,李自成就打消了进入南阳的念头,他认为,荆州军一旦龟缩,自己的乌合之众绝无可能突破防线。更何况,荆州军背后还站着整个南阳府,粮草、军械和兵丁源源不断的补充上来,战力可以说是无限。     不过,林纯鸿屯兵不前,稍稍让李自成感到疑惑,琢磨良久,李自成把这归结为官兵的劣根性:兵无战心,惟恐实力受损。但是,当李自成侦悉左良玉正从淅川县往鲁阳关急赶的消息之后,方才明白官兵的意图。     李自成当机立断,准备将计就计,将自己作为最大的诱饵,引诱左良玉上钩。     于是,李自成摆出一股不破荆州军誓不罢休的架势,加强了攻势,每日强令缺武器少经验的乱民攻击荆州军的铁桶阵,即使丢下再多的尸体也在所不惜。     而荆州大营中,林纯鸿似乎已经忘记了当面的李自成,陷入忙碌之中。林纯鸿心里非常清楚,清江胜败的关键在于政治仗,因此,向朱由检哀求回荆州保护乡老的奏章早已发出,飞驰在华北官道上。同时,至温育仁处的使者业已派出,争取能得到温体仁的支持。     探马和急脚递来来往往,将枝江最新的消息传送给林纯鸿,又将林纯鸿最新的命令传送到枝江。形势越来越不容乐观:     “启禀大都督,三斗坪遭到田玄的攻击,损失惨重……幸亏留守水师到得早,张凤仪大展神威……军情司清江处人员全部撤出……”     三惧去了一惧,林纯鸿心中大定,不由得对娇滴滴的崔玉儿刮目相看,这还是以前的崔玉儿么?倒有点像七窍玲珑的赵敏……呵呵,张凤仪居然被崔玉儿玩弄于鼓掌之间,嘿,不对,没准张凤仪就是故意想帮助邦泰呢!     “启禀大都督,神卫营抵挡不住田楚云,节节后退……”     “启禀大都督,田楚义率领五千精锐,正在往马连行进……”     林纯鸿猛地站起,心里憋着一团火:周望怎么搞的,怎么看来看去就是糊涂仗!     “启禀大都督,田楚产派赵立仁绕道施州,前往石柱土司求救……”     “启禀大都督,李自成正在撤兵……”     “启禀大都督,左良玉在栾川县遭到李自成骑兵的突击,损失惨重……”     林纯鸿大惊,这李自成也太狡猾了吧?自己还以为有机会网住他,没想到他在网里等待战机!     原来当林纯鸿和李自成在鲁阳关你来我往,攻伐不休时,李自成收到了左良玉抵达栾川县的消息。李自成立即悄悄率领三千精骑前往栾川县突袭左良玉,令余下的乌合之众缓缓脱离与荆州军的接触,到淅川县与精骑汇合。     不出意料,行军途中的左良玉被李自成的三千精骑冲得个七零八落,一直逃到商南县方才止住后退的步伐,左良玉一清点损失,欲哭无泪,中坚力量昌平兵几乎损失殆尽。     待李自成的乌合之众小心翼翼的与荆州军脱离接触后,林纯鸿也不追袭,立即令天武、天策、霹雳、预备营做好撤兵准备,只准备留下骠骑营在南阳,应付贼寇的荼毒。林纯鸿相信,只要有骠骑营在,贼寇就不敢肆无忌惮的进攻南阳。     三九寒冬,滴水成冰,寒风侵袭着南召县城,让每个人瑟瑟发抖。一阵紧似一阵的鞭炮声提醒着每个人,除夕已到,崇祯六年马上就要过去。     南召县的老百姓在腊月受到了荆州军的惊吓,但不以为忤,反而从心底里感谢荆州军赶走了漫山遍野的贼寇。因此,乡老们纷纷前往荆州军大营,送去紧缺的酒和肉食,表达他们的谢意。     林纯鸿深悉张弛结合的道理,令荆州军士兵在除夕夜彻底放松下来,允许他们饮酒。于是荆州大营中陷入欢乐的海洋中,到处都是篝火,到处都是士兵们的狂呼声……     然而,林纯鸿却不能与士兵同乐,他正在翻来覆去的看张道涵和朱之瑜的密信。他的脸色越来越凝重,毕竟,张道涵和朱之瑜异口同声指责都督府骄横跋扈,不仅不把中书府和监察府放在眼里,还以下克上,逼迫阁幕属通过战争的决议!     周望和张道涵、朱之瑜之间的官司永远是一笔乱帐,说不清楚谁对谁错。韦悦翔在周望赋予方面之权后,进兵燕子口,也未违反军法。这让林纯鸿头痛不已,不知道如何为此事下一个公论。     林纯鸿习惯于从体制上找原因,难道现在的阁幕制并不适合现实的环境?     林纯鸿百思不得要领,马上令人传召陆世明,一起参酌此事。     除夕之夜,陆世明仍然忙得不可开交,来到中军帐后,顾不得询问何事,嘴里如连珠炮一般向林纯鸿汇询问:“大都督,温育仁那边仅仅派人传个话,不送一两银子,这样能行吗?”     林纯鸿勉强笑笑,答道:“没事,张溥这段时间不甘寂寞,四处揭咱们的老底,温育仁知悉后,会生出同仇敌忾之心,理所当然的把咱们当自己人。嘿嘿,这张溥还真会帮忙!”     见林纯鸿笑得比哭还难看,陆世明心中了然。从前几日的急报中,陆世明早就读出了枝江文武之间的火药味,知道林纯鸿正为此事烦心。陆世明虽然举人出身,但贼窝中呆了几年后,心里早就没了一般文人瞧不起武将的心思,看待此事远比张道涵和朱之瑜客观。     陆世明假装不知文武不和一事,安慰道:“张府令约见童世严,田楚产叛变的军报已由夷陵飞驰武昌和京师,大都督无须过虑,区区一田楚产,能奈我何?有张府令和朱幕使在,枝江的大局就不会如脱缰的野马一般,无法控制。有周都督在,虽然清江兵力单薄,也不至于动摇邦泰的根本。”     林纯鸿摇了摇头,道:“田楚产不可惧,唯一可惧的反而是文武不和。我想来想去,是不是阁幕属制度出了问题?”     陆世明不接林纯鸿的话,反问道:“如果大都督当时在枝江,董海川提前出兵,会选择持重还是进取?”     林纯鸿沉默片刻,坦言道:“我会选择赌一赌!”     陆世明拍手笑道:“属下也认为张府令和朱幕使保守了点。自古以来,文官总是倾向于恢复秩序,而武将总是倾向于挑动战争,打破秩序。因此,文武之间,追求不同,产生矛盾就在所难免啦。再加上自五代武人为祸以来,文人对武人的警惕与日俱增,不容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