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已经到了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经过多年战乱的中国,刚刚有时间作一次深呼吸,便马上又一次陷入了战争。灯红酒绿的大上海似乎还来不及恢复往日的繁华,便又进入了新的动荡。黎含仪离婚之后,就变卖家产,去了香港,后来又辗转去了英国 — 那个当初她和林若轩度过人生最美的年华的国度。
而林若轩赔了钱财,又失去了美人,住在上海一间租来的亭子间里,非常潦倒。他的才情,诗意,也似乎随着他的第一次婚姻的结束,成了流水落花。当时陪在他左右的只有唱片公司给他请的私人助理孙锦晖。后来二十一岁的孙锦晖就嫁给了比她大二十二岁的林若轩。他们靠着朋友的资助勉强度日。直到,林若轩接到好友唐哲成的邀请信。
唐哲成,比林若轩小三岁,是林若轩在上海时的旧友。他曾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又秘密加入中国□,后赴延安。在他奔赴延安的时候,林若轩曾赞助他一百大洋。新中国成立前夕,唐哲成奉命调到北平,筹建音乐学院,便向林若轩发出了邀请信。于是,林若轩带着年轻的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儿子,北上投奔新中国去了。
林若轩到了北平之后,一直受到唐哲成照顾。唐家和林家分住在能仁胡同58号的前后院里。然而,虽然同住一个院子,两家的境遇却大不相同。唐哲成是新成立的音乐学院的院长,后来又被当选为是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而林若轩却萎靡消沉。他以往那些被传唱的作品,和新时代格格不入,被视作靡靡之音,是颓靡情调与不作为的精神化身,倍受批判,抨击。唐哲成原来想要林若轩去音乐学院教习音乐理论,但是林若轩自身的情调,风格和自身修养,似乎不再适应这个新的时代,更不合适教育新时代的年轻人。他后来被分在北京文化局下的一个单位,做些民间音乐的搜集整理工作。
虽然林家和唐家状况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不过两家的情谊却延续下来了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