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多广”倒让林子惊奇。
于是,艳阳便把从外婆那里听来的八卦告诉林子。
林子说:“林若轩的确是我爷爷,但我奶奶不是简韵华。”
“啊?好让人失望哦。”艳阳不禁叫了起来,完全忘了他们在谈论的不是普通的八卦。在她看来任何情投意合的一对都应该以完美结合作为爱情的终点。否则,就是悲剧。
这时,他们已经到了艳阳的宿舍楼前了。他们两人有些意犹未尽,似乎都愿意沿着这个八卦的思路再继续下去。艳阳是因为好奇。从外婆那里听来的寥寥数语,已经让她对林若轩和简韵华有了好奇心,现在恰巧知道林子是林若轩的后代,更是觉得是可遇而不可求,便想继续打探一些内幕。而林子,这一天正是爷爷的逝世六周年纪念日。和艳阳的说到这里,便牵起了他对爷爷的许多思念,于是就想和一个人倾诉一下,而眼前的艳阳正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艳阳并不急于回宿舍,林子也没有转身离去意思。林子便建议,找个地方再聊一会儿。艳阳欣然同意。于是,他们便转身去了学校门口的一家咖啡厅。在那里继续着他们的话题。
关于爷爷的过去,林子那时候知道得并不详尽。只是知道爷爷曾经有过一个妻子和两个儿子。后来爷爷的这个妻子带着两个儿子离开了大陆,去了香港,以后又去了英国。林子的奶奶比爷爷小二十二岁。爷爷和奶奶成亲之后,便在爷爷朋友的帮助下,从上海碾转到了当时的北平,后来加入了新中国的行列。至于简韵华,家里从来没有提起过。林子是在报纸的回忆文章中,才知道爷爷有过这么一段风流韵事。
到了后来,当各种咨询技术迅速发展,各种前朝旧闻也以不同的渠道发布出来,被人津津乐道。林子才得以知道爷爷年轻时是多么的风流倜傥。
林若轩,生于一九零三年,浙江人氏。早年到英国勤工俭学,先是攻读机械工程,后来却转学音乐理论作曲,并在一家钢琴厂当学徒。1928年秋回国,在杭州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教音乐。
在杭州,林若轩结识了宜兴望族黎家的大少爷。并由此认识了黎家小姐,黎含仪。黎含仪比林若轩小七岁。天生丽质,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林若轩对黎家小姐一见钟情,便如痴如迷地恋上了她,以后,就成了黎家的常客。在林若轩为黎家小姐如痴如醉的时侯,黎含仪也为林若轩的气质和才华所吸引,不能自拔。然而,黎含仪十三岁时,父亲做主为其定下了一门亲事。男方是绍兴的大家望族金家的长子。在与金家公子订婚前夕,林若轩带着黎含仪私奔了。
他们私奔到了上海,随即登报发表结婚声明。一时轰动了沪,杭,绍兴三地,让黎家和金家蒙受奇耻大辱。为了给金家一个交代,黎父在上海发行量最大的报纸《申报》发布和黎含仪脱离父女关系的声明。声明一连登了七天,从那以后,黎含仪再没有回过她那深宅大院的娘家。
那时候,他们一个二十五岁,一个十八岁,都是渴望打破束缚,渴望自由的年龄。黎家小姐并没有去时间去体会父亲的悲愤和羞辱,也没有时间细想脱和家庭脱离关系对她意味着什么,就急忙随着林若轩登上了去欧洲的轮船。林若轩带着他新婚的妻子回到了英国。林若轩入伦敦音乐学院音乐系学习西洋音乐的理论与作曲。五年之后,他们回国,这时已有了一个儿子。
回国之后,林若轩进入一间唱片公司兼任音乐部主任,从事创作歌曲并为电影、戏剧配乐。那个时候,正是中国流行歌坛的第一个□。林若轩出生于越剧之乡,从小受到民间戏剧音乐的影响。他在江南小调和其他民间艺术中吸取音乐创作的营养,融入了西洋流行音乐的表达方式,更是在伴奏方面借鉴了配器手法,创作出来作品优美通俗、脍炙人口。
在这个时候,林若轩认识了他生命中的第二个女人,她叫简韵华。是沪江大学文学系的学生,在唱片公司兼职做一些文字工作。她看上去“十分清纯,一双眼睛生满让人无尽爱怜的忧郁。那种忧郁不是造作而出,也不带矫揉之情,却如一扇明净的窗口,透过它,你可以清澈地看见她的内心世界。”(这是后人八卦时对简的描述)。 林若轩对简韵华特别关爱,甚至不避人耳目地和她独处到深夜。如此一来,便成为他人谈论的话题,一些关于他们之间的绯闻也迅速地流传。
林若轩对简韵华的爱,注定了是强势的、任性的,他无微不至,狂热浪漫,不管不顾,无论是精神上的交流还是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帮助,深深打动了十九岁的简韵华。这段感情激发了两个人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愫,转化为林若轩钢琴上的旋律和简韵华笔下的诗情。造就了林若轩创作的黄金时代。
然而,无论林若轩和简韵华多么情投意合,毕竟林若轩与黎含仪已经有十多年的婚姻了。在他们彼此眷恋而不能自拔的时候,黎含仪正在为林若轩孕育第二个儿子。林若轩迟迟没有决心离婚。林,简之间的绯闻传的沸沸扬扬。黎含仪只是隐忍。她的这种隐忍无疑给她带来了更多的同情者。同时也给林若轩和简韵华带来更大的压力。那时候,这样的风流韵事并不少见。由其是在文艺界。都是文人,感情丰富,停妻再娶不是稀奇事。但唯因林若轩当初带着黎含仪私奔太轰动了。只要黎含仪不松口,林若轩就不能不顾情意地抛弃黎含仪。所以他和简韵华的这段恋情也只能拖着。这样一拖数年,到了简韵华二十五岁那年,简家父亲要做主把简韵华嫁人了。林若轩才不顾一切地提出和黎含仪离婚。这么多年,黎含仪的心早已冷了,似乎做好了林若轩提出离婚的准备,她对林若轩只有一句话:“当初,你不顾一切把我从家里带走,我娘家的门早已对我关闭了。现在,你要新人进门,打算如何处置我?”
林若轩和黎含仪的离婚,惊动了当时上海甚至全国的文艺届的同行。黎含仪的雍容大度早已深得人心。所以当时文艺界几乎所有的重要人物都站在黎含仪这一边,要为她讨个公道。最后,林若轩以放弃这么多年他所有著作的版权,以及住宅,财富为代价,换取了他的自由之身。但是当他回头委托好友去简家提亲的时候,却吃了闭门羹。简家当时虽然已经败落,但仍有书香门第的遗风。简父是恪守旧礼教传统观念的人,不想终身因为女儿和林若轩的“恋情” 被别人在背后指点。一向软弱又内向的简韵华在此关键时刻屈服于父亲。尽管在她心灵深处仍思念着林若轩,但是这场恋情给她的压力太大。最后,她迫于父命,嫁给一位大学教授做了填房。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