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遮你一世尘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番外:旧事不堪提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   那年春节,在唐家最热门的话题就是“回北京”。家里唯一的回北京的名额给了秋意,唐家的每个人都觉得是理所应当。只有一个人心有疑义,这个人就是唐文远的妻子刘晓玲。

        刘晓玲,毕业于四川某大学机械系,和唐文远同一年进入那个西北的三线工厂。她有着南方女生的特有的小巧和伶俐,而且聪慧能干,心气特高。在那个三线工厂,女大学生极少。尤其年轻的女大学生更是稀有动物。刘晓玲一进厂,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厂领导的重视。进而,便有人开始对她各种关怀,追求她的人很多,但是她却独钟情于唐文远。唐文远那时候在一个车间里当技术员。刘晓玲则分在厂部的技术处。她下车间实习的时候认识的唐文远。唐文远那时候看上去有些文弱,有些忧虑,不善言辞,特立独行。因为他来自首都,又说了一口悦耳的北京话,无形中给他增添了一种高贵的气质。刘晓玲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个与众不同的男青年。他的身上的那种的超然物外,疏离淡漠的气度,让人仰视,又让人怦然心动。刘晓玲开始主动接近他,关心这个不善于照顾自己的大男孩。很自然的,他们谈恋爱了,然后结婚了。唐文远极少提到他的家庭。刘晓玲善解人意,并不多问。她隐约知道,唐文远出身于一个良好的干部家庭,父母在文革中受到了冲击。这年春节,刘晓玲跟着唐文远来到北京,见到公婆之后,才发现她的婆家竟然不是一般的干部家庭,而是传说中的高干家庭。

        刘晓玲不明白,公婆为什么不把家里唯一一个回北京的名额给家里唯一的儿子唐文远。刘晓玲出生于西南的一个小城镇,她从小所生长的环境给与她的经验就是:每个家庭最先保障的应该是儿子的利益。因为只有儿子才是家庭的真正继承人。家里的女儿最终都要出嫁的,成为别人家的人。女儿在出嫁之前也都是要全力为家里的兄弟奉献一切的。但是,为什么在唐家,儿子却是最不受重视的人。小姑子秋意怎么会这么心安理得地“掠夺”兄长的利益?

        即使心中有惑,刘晓玲也没有轻易提出。她是聪明的,知道自己在这个家中的分量。只是在和丈夫单独在一起的时候,她才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唐文远对父母把回北京的名额给了秋意这件事本来是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的。秋意是女孩子,年龄又小。她一个人远离父母家人,在那个穷乡僻壤的确让人不放心。以前是没有办法,现在有了机会自然是应该让她马上回北京。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从小到大,唐文远从来没有和妹妹争过什么,家里的好东西,只要妹妹喜欢,他都无条件让给妹妹。他已经习惯了,这一次也不例外。

        可是他的妻子却说:“我觉得你这个想法不对。秋意比你年纪小,又是女孩子,应该受到照顾不假,但是,你想想我们马上就要有孩子了,他(她)不是年纪更小,更应该受到照顾吗?你就忍心让我们的孩子在西北那个不毛之地过一辈子?再说,古人云:三十而立,你也快三十了。你的事业在哪里?难道你就打算一辈子在车间里消磨时光,永远做一个无所事事的小技术员?”

        刘晓玲戳中了唐文远的软肋。事业和孩子的确是他最忧心的事情。可是有什么办法?

        “再等等吧,也许再过几年,还有其他的机会回北京。”唐文远叹气说道。这话有点自欺欺人。当时的政治形势谁能预料?也许以后永远没有机会回北京了。

        刘晓玲说:“我觉得你和你父母的想法都不对。你是家里的儿子,你父母以后老了只能靠你。当然要首先把你先安排好啊。如果他们让你先回北京,你会很快在北京站稳脚跟。这样就算你父母再受到冲击,他们也会有你做靠山,你也可以帮她们照顾秋意。秋意要是回了北京,她能干什么?再说,秋意是女孩,再不济,她还可以靠结婚回北京……”

        听了妻子的话,唐文远沉默了,他不能不承认:妻子的话里有几分道理。

        刘晓玲从来不指望丈夫会出头去争这个机会。她很了解丈夫,大概是因为以前家庭的生活条件太优越了,丈夫似乎并没有为自己“争”的意识。尤其是在他父母和妹妹面前,他几乎没有任何自我意识,总是以父母和妹妹的想法为重。但是刘晓玲却不一样。她出生在一个贫穷而又多子女的家庭。家里的生存资源有限。如果她不争,她就永远得不到。她也就不可能有上大学的机会。那么,她现在嫁的大概也只是小镇上的一个皮鞋匠了。刘晓玲清楚地意识到:既然嫁进了唐家,有了这棵大树的荫庇,那么她就要对得起老天给她的机会。她不能让她的孩子出生在那样一个贫瘠荒凉的地方。也不能把自己和丈夫的一生消耗到那里。她的未来是和唐文远绑在一起的。只有丈夫回到北京站住脚跟。她和她的孩子才能回北京,才能享受到这个“高干”家庭的一切福利。她必须要为丈夫争到这一难得的回北京的机会。在她行动之前,她唯一要摸清的是丈夫的态度。只要丈夫不反对,她的一切行动才有意义。现在唐文远的沉默,让她获得了这样的信息:她说中了丈夫的心思。这就够了。

        这是唐文远的父母第一次见到刘晓玲这个儿媳妇。虽然儿媳妇出身寒门,但唐家二老并不轻视她。相反,因为刘晓玲是在唐家最低潮的时候嫁进唐家的。他们对她充满了歉意和好感。刘晓玲那时已经身怀六甲,这是唐家第一个第三代。所以,唐家上下对她都十分照顾。但刘晓玲却并不侍宠而骄。家里虽然有服务人员,她却依然事必亲躬地照顾丈夫,尽职尽责地当好一个妻子。对唐家而老,她亦是恭顺有理。经常主动地下厨,为公公做他喜欢吃的川菜。对小姑子秋意也是疼爱有加。很快,刘晓玲就得到了唐家上下的一致认可。

        只是,刘晓玲的身体却越来越虚弱了,常常在她急于照顾公婆、小姑子的时候,发生紧急状况,实在是让人担心。唐家二老本来就对不能把儿子调回北京而心怀内疚。为了弥补这份欠缺。他们决定:不让刘晓玲返回西北了,要把她留在北京待产。

        春节之后,唐文远和秋意又分别回到了西北和乡下。对于秋意来说,这只是短暂的离开。她将会在不久,再次回到北京。而对唐文远呢,却不知道哪年哪月才能再回到这个他生长过的城市。更不知道他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再做回北京人。所以离开北京的时候,唐文远心中一片茫然。

        唐文远回到西北不久,就陆陆续续地接到了父母和秋意的来信。从来信中,唐文远得知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