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百度宅男当崇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百三十八章 判词第(1/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随着引导,众臣的话题逐渐的引到了该谁上碑的问题上了

    杨改革也乐得众臣争论。

    圣人,明太祖,三皇五帝这是无可争议的要上碑的。

    但到后面,该谁上碑,不该谁上碑的问题,就争论起来。

    “……虽然前宋文弱,可也是华夏正统,怎么就说得如此不堪呢……”一个大臣很是气愤的说到。话题已经越说越远,扯到给各个朝代定性的“{词”问题上了。

    “……为什么前宋就不能上了呢?…···”

    “…···就是不行,前宋那么文弱……,有什么理由上碑?···…”

    “…···为什么不行,前宋也有十万士人殉国的事,其忠烈可见一斑,为什么就不能上,如此忠烈之事,焉能不上?······”

    官员们争论,杨改革也不管,反正是任由大臣们争。

    争着争着,争出事端了。

    什么汉经学,唐乌龟,宋鼻涕的话都扯出来了,让杨改革很是惊讶。

    原因是一个官员见自己“举荐”的人没能上碑,心里觉得不爽快,又因为这大殿里争论的气氛实在是太热烈了点,“一不小心”,将宋鼻涕喊了出来,这一下,这文华殿算是“失控”了,这个说宋鼻涕不能上,不能代表华夏,那个说能;这个说连唐乌龟都能上,为啥宋朝就不能上,既然扯到了唐乌龟的问题,那汉朝还靠女人和亲才能保证国家安宁呢,又有人又把汉朝拉了进来。这文华殿里,算是成了一锅粥,而且是焦糊的一锅粥。

    杨改革虽然惊讶但也不制止大臣们,任由大臣们争论,大臣们也习惯了这种毫无顾忌的争论,言语越发的豪放。

    眼看着这朝堂上的争论逐渐的成了闹剧,施凤来就装作没看到,韩看了也直摇头,他是有心制止这种情况,可他不是首辅皇帝也没有制止的意思,他出来管这事干嘛?

    杨改革听着大臣们毫无顾忌的畅谈各个朝代的“黑历史”,听得津津有味。

    这个火爆的话题吵了一阵,大臣们终于是意识到,这个问题,不该如此毫无顾忌的在这里谈论,这才逐渐的安静下来。

    这文华殿算是怪异的安静下来了。

    “呵呵呵······”杨改革首先就是笑了一阵,能遇到这种有趣的事也算是有意思了。

    “…···朕听闻诸位卿家谈论什么唐乌龟,宋鼻涕的事,那朕倒是要问一问,我大明的判词是什么?”杨改革笑着问道。

    大臣们都是那个。这都怪皇帝,这太放纵大家了,以至于大家说起话来就无边无际了。现在皇帝问明朝的判词那得给明朝上个什么判词呢?

    杨改革也听说过关于这些朝代的判词,还不仅仅是唐乌龟和宋鼻涕,最后还有一个清邋遢,不过现在没有清了。

    “启禀陛下,我大明成祖早已有言,‘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说得就是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若是日后后人说起我大明的判词,绝不会有什么唐乌龟,宋鼻涕之类埋汰话,我大明从来只有天子守国门君臣死社稷……”韩见施凤来不敢搭话,也只能站出来,以难以想象的刚烈语言,将此事完结,不然这笑柄一样的事传出去,天下人还不笑掉大牙。

    韩的这个话一出口,众臣都是一致的肃穆起来,这简单的一番话,倒是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和自豪感。

    杨改革听了,也是不住的点头,这一瞬间,原本有些嬉笑的朝堂,立刻变得慷慨悲壮起来,这充满了阳刚之气的话,激得人热血沸腾。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这几句话,也上碑吧,朕要把这几句话刻在碑身上,让后人永远记住我大明的风骨,记住我刚强不屈大明的精神······”杨改革对这几句话很是动容。若是没有记错,后世对明朝的判词,是“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可不是什么君臣死社稷,历史上的崇祯以自己的死,为明朝的坚强和刚烈划上了一个句号,而自己,却正是这个崇祯

    “陛下圣明……”

    群臣则是一致高声肃穆的喊道。

    “…···今日朕也累了,也就到这里吧,关于这纪念碑的事,诸位卿家若是有什么好建议或者好点子,可记下来,下次再议,这纪念碑,建还是要建的,怎么建,也不仅仅是朕的事,也不仅仅是诸位卿家的事,而是我华夏所有人的事,自当该向天下人征询意见,该让天下人有参与此碑修建的机会····…,首辅可在?”杨改革也是被韩那几句话激得热血沸腾,也就没有心思再罗嗦了,立刻乘着这架势,将此碑的修建确立下来。

    “臣在。”施凤来立刻出来答应道。

    “建碑之事,是我整个大明的大事,当开天下言路,向天下人征询该如何建碑,当让天下人参与人坛纪念碑的设计和建造,以聚集人望,此事,当有朝廷重臣主持,以示尊重和虔诚,此事,就交由首辅领衔,总览此事······”杨改革说道。杨改革虽然对施凤来胆小不太满意,可还是给施凤来拾掇了一个好差事,这首辅总归是首辅,无能是无能了些,可也要重用的。

    “臣领旨……”施凤来立刻高兴的答应逋,这等好事,可终于是落到了他的头上了。

    “…···此事,还由通政司负责协助,通政司经邸报向天下人征询建碑的方案,征询何人该上碑,何事该上碑,征询相关建碑事宜,凡事关建碑之言论,可通邮路邮寄至通政司·由通政司汇集整理,凡汇集而来的信件,文牍,不可因为人言轻微而怠慢,当据实整理,若是有中肯有用的建议和方案,当遴选出来,当予以回复·此乃是我大明乃至华夏的大事,且不可生一丝怠慢之心,……”杨改革严肃的道。

    “臣遵旨!”那官员立刻答应道。不假思索的答应确实很能应景,可稍稍的想想皇帝的话,这个大臣立刻那个头大,向天下征集方案和建议,这得多少人手才忙得过来啊?他通政司怕是要被海一般的信件和文牍给埋葬吧。当下就头晕起来。

    “…···启禀陛下,这通政司的人手·实在是不够啊!”那通政司的通政使回过神来,立刻哭诉自己的人手不够。

    “无妨,此事事关重大,有首辅坐镇,自当多方调集人手协助你通政司,通政司可扩充一下

    -->>(第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