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其职务很长时间都不怎么显赫,但说起来他却是谢攒泰时代阿拉斯加空军的另一个技术研发上的主要主持者”长期担任空军后勤装备部长、军科院副院长、军科院空军分院院长,虽然因为技术军官的身份”加上起点太高(独立战争后已经是中将,1919年已经成为上将),鲜少升迁的时候,但光是阿拉斯加空军能称霸全球这一点,司马文杰这个谢攒泰之后空军技术的第一主持人就足以可说是功勋卓著。
咽年后调后勤装备部担任副部长,去年升任后勤装备部第一副部长,更兼任陈国清留下的军科院院长职务,后勤装备部的一系列成绩自然都有他一份。
不管资历、贡献、职务地位,成为大将对司马文杰来说实在是一个再自然不过的事情,非议没有,为他的排名叫屈的倒是不少。
排名第八的韦哲元资历相对较低,一战时,还只是一名团级校官,不过后期升迁很快,任职过的部队也很多,参加过攻占西伯利亚、远东、击败日本的战役,参加过第一次苏阿战争,还参加过非洲的那几场不大不小的战役,可以说一战后为数不多的或大或小的历次战役几乎韦哲元都有份参与,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幸运,所以他后期的升迁较快,立的功劳很多,1933年晋升上将,担任过第十二集团军司令,第十一集团军司令,第五重装集团军也是在他手上完成建设的,后来担任西伯利亚军区副司令、去年升任参谋长,这次对苏战争,他是第二方面军的参谋长,职务还在副总指挥祖文辉之前。光从这一点来看,韦哲元晋升大将也是无可争议的。
排名第九的谢苗诺夫就有些意思了,论资历,他的资历无疑是最浅的,因为他是降将(沙俄降将的服役期计算只有当年的西伯利亚方面军即高尔察克军队才能把沙俄时期的服役经历计算一起,其他的都是从投降并加入阿拉斯加军队时算起),而且是目前阿拉斯加为数不多的身居高位的沙俄降将。
谢苗诺夫1919年在刘敬文说服下,在伊尔库茨克率领哥萨克骑兵旅投降,并残酷镇压了当时伊尔库茨克的社工党和孟什维克党员,随后他的部队改建为阿拉斯加的骑兵师,参加过第一次对苏战争,现在阿拉斯加的几大骑兵师都是从这个骑兵师衍生出来的”所以要说地位”谢苗诺夫甚至可以说是阿拉斯加现代骑兵之父了。
不过跟大多数降将一样(这一点加拿大降将要远好于沙俄降将),谢苗诺夫后来也少有担任一线指挥官了,第一次对苏战争结束后不久,谢苗诺夫被塞进国防大学再教育,足足学了三年毕业,但没有再回骑兵师担任指挥官”而是进入总参,随后筹办骑兵学校,当过校长,此后担任过装甲部师副师长,加拿大军区副参谋长,贝加尔军区副参谋长,装甲部队副司令,五年前回到总参任副总参谋长。
而他的主要任务就是主持扩建骑兵师,并参与装甲部队的相关作战计戈制定,可以说这次他能晋升大将”除了副总参谋长这个职务外,扩建骑兵且骑兵在这次战争中表现不错是主要原因。当然,自高尔察克和帕达诺夫退役后,人口位居全国各民族第二位的俄罗斯族(含原属沙俄统治的各少数民族)需要一个新的在军事上的有分量代表也大有关系。谢苗诺夫是其中最符合晋升条件又不会引来太多争议的人选,所以他的晋升是多方面因素综合后的幸运奖。
排名第十位的格拉德利夫曼,又是一个资历高得吓人的大将,曾与蒋清接同在第六集团军担任高级指挥官,当时蒋清槐是副司令,而利夫曼则是政治部主任”与路远成一样,他也是声名卓著的政治部门的高级将领,而且同样的,他们作为资历高,从军时间长的政治军官,在早期”他们也曾担任过师长、参谋长等指挥参谋类职务的,相比现在大部分政治军官,他们虽非专业出身”但综合能力更为出色。
同样做为1919年的上将,利夫曼名气也不比路远成小,而且利夫曼担任过很多个集团军和军区的政治部主任,在非洲打通东非通道和建立环非岛链时他担任东非联指政治部主任,后来还担任非洲最高司的政治部主任功绩是有不少的。
而支持他这次晋升大将的除了他的资历与在非洲的贡献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亚战区成立后,他是中亚战区五个最高级指挥官中除严石外的唯一一个阿拉斯加将官,担任战区政治部主任,中亚战区的一系列战功,他这个政治部主任自然也有份。而且中亚战区涉及的军队成份最为复杂,政治工作极多,他这个政治部主任显然比其他战区的政治主官更有用武之地,功绩也更为明显。所以他成为大将毫无争议,甚至是十五个大将当中最缺少争议的一个。不少人倒是认为他的排名还是太低了一此。
排在利夫曼之后列第十一位的是援芬志愿军司令德迈尔(正式职务是东太平洋联指司令),应该说德迈尔是幸运的,因为他是去年才晋升上将并担任大军区、联指司令职务的,但他被选为担任援芬志愿军司令让他有了在这次大战中建功立业的机会,在芬兰战场,虽然战事远未结束,光芒也远不如鸟拉尔和中亚吸此眼球,甚至可以说在这个战场,敌多双方的战局僵持,并没有多少重大胜利,但毕竟这里的苏军几乎全是主力,更先后有铁木辛哥、伏罗希洛夫、梅列茨科夫、科涅夫、崔可夫等几个经验较丰富的苏联将领指挥,且背靠苏联最发达地区,装备补给都很方便,而志愿军缺乏重装备,补给方面也远离本土,多有不便。所以综观这个战场双方的实力对比,德迈尔能够确立这种僵持,把八十余万苏军拖住就是重大胜利。
以这个功绩,他时隔几个月之后再次晋升,成为大将倒也不缺乏说服力。
值得注意的是,德迈尔晋升大将,使得他成为了这次晋升的全部二十七名元帅、大将中最年轻的一个,比仅次于他的方恕忠还要年轻四岁,今年的德迈尔才不过四十三岁,即便是现在全国所有的上将当中比他更年轻的也非常少。光是这点,德迈尔也值得骄傲了。
排名第十二位的巴斯图尔克也是一个幸运者,跟德迈尔一样,巴斯图尔克也是在去年才晋升上将并正位河东军区司令的,时隔不到一年又晋为大将他靠的就是在第一方面军的战功做为第一方面军的副司令和参谋长(参谋长职务后为冯可齐取代),其实他多半都在率军独立作战,其功绩自然也就相当明显,在汉特、谢罗夫、伊希姆等各大战场都少不了他和他的第三集团军。做为在最艰苦环境下作战的领军大将之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